全球qtl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興大學 園藝學系所 黃三光所指導 高嫚妮的 根砧對'小女'番茄生育與果實品質之影響 (2021),提出全球qtl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番茄、根砧、果實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研究所 鍾嘉綾所指導 陳思聿的 水稻抗徒長病基因座之分子定位與育種 (2020),提出因為有 水稻徒長病、Fusarium fujikuroi、全基因體關聯定位、連鎖定位、抗病育種的重點而找出了 全球qtl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全球qtl,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根砧對'小女'番茄生育與果實品質之影響

為了解決全球qtl的問題,作者高嫚妮 這樣論述: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為台灣重要果菜類作物。根據FAO統計,2020年全球番茄收穫面積達到505萬公頃。番茄商業生產大多使用嫁接苗,本研究擬探討番茄與茄子(Solanum melongena)根砧對'小女'番茄之生育與果實品質之影響。本研究進行兩次不同季節的調查,第一次嫁接試驗材料於2019年12月15日種植於國立中興大學園藝試驗場之溫室試驗田內;第二次試驗於2021年4月8日種植於國立中興大學校內蔬菜溫室內之美植袋中。第一次試驗使用3種不同根砧,包括2種番茄根砧'小女'、'FVT'及1種茄子根砧'鳳山三號',結果顯示小果番茄'小女'冬季嫁接於'鳳山三號'之接穗,在

接穗莖徑方面顯著大於其他處理組,而嫁接於'鳳山三號'及'FVT'之接穗在株高、葉片數、葉片氮、磷、鈣、鎂、錳、鋅濃度與果實大小、重量、硬度、總可溶性固形物與果皮顏色方面與無嫁接之對照組無顯著差異。第二次試驗使用3種不同根砧,包括1種番茄根砧'小女'與2種茄子根砧'鳳山三號'及'EG203',結果顯示小果番茄'小女'春季嫁接於'鳳山三號'之接穗,在莖徑方面也顯著大於其他處理組,而嫁接於'鳳山三號'及'EG203'之接穗在株高、葉片磷、鈣、鎂、錳、鋅、銅濃度與果實大小、重量、總可溶性固形物、單株產量及果色方面,相較於無嫁接之對照組亦皆無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鳳山三號'、'FVT'或'EG203

'根砧對冬季及春季'小女'番茄生育與果實品質並無顯著不良之影響,可應用於冬季及春季'小女'番茄之嫁接栽培。

水稻抗徒長病基因座之分子定位與育種

為了解決全球qtl的問題,作者陳思聿 這樣論述:

水稻為重要糧食作物,由Fusarium fujikuroi引起之水稻徒長病能造成稻米在產量與品質方面的損失,受徒長病菌感染的水稻植株於秧苗期產生複雜病徵,包括徒長、纖細瘦弱、葉片夾角大,嚴重者可導致植株死亡,藉由有效的稻種消毒,徒長病以往得以被良好控制,然而,近幾年於許多亞洲國家皆紛紛報導徒長病之疫情嚴重度增加及抗藥性菌株的出現。為防治水稻徒長病,種植抗病品種為一有效、經濟且環保的可能替代策略。本研究首先自全球核心種原rice diversity panel 1與雙親本雜交族群 (台稉16號x Budda) 中,藉由全基因體關聯定位與連鎖定位尋找徒長病之抗病基因座,共定位出16個抗病基因座,

其中qBK1.7區域與已報導之qBK1和qFfR1重疊,並成功以IR64 x Nipponbare族群,透過連鎖定位方式完成驗證,針對20個抗感表現不同的水稻品種於該區域進行序列比對,結果顯示Os01g0601625與Os01g0601675有較高可能性與徒長病抗性相關;利用台稉16號x Budda之166個F9重組自交系進行連鎖定位分析,定位出一個新穎之基因座qBK2.1,及一個與先前報導之qBK1.3位置重疊之qBK1.8。接著,自定位結果與先前之轉錄體分析中挑選出九個候選基因,以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或水稻突變體驗證其基因功能性,基因表現量定量結果顯示茉莉酸之訊息傳導可能參與水稻對徒長病

菌侵染之反應,且施用甲基茉莉酸能延遲水稻感病品種的病徵發展。徒長病之抗病育種方面,自台農71號 x Budda、台稉16號x IR78581-12-3-2-2、台農71號 x IR78581-12-3-2-2族群中,透過人工接種方式,於F4至F7世代進行抗性選拔,篩選出17個對四株本土代表性徒長病菌菌株具有抗性之水稻品系;而藉由新開發之分子標誌檢測22個臺灣商業品種可能帶有之徒長病抗性,大多數品種於qBK1.4、qBK1.7、qBK2.1、qBK10.1不帶有抗病基因型,這些基因座可作為後續育種改良之標的;為增加田間應用性,亦嘗試建構抗病基因堆疊之品系,逐步取得能同時對徒長病、稻熱病及白葉枯病

具抗性之水稻品系。期盼此研究能提供水稻對徒長病抗性研究之基礎,並能為未來防治策略擬定與抗病育種提供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