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 部長信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內政 部長信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exterRoberts寫的 低端中國:黨、土地、農民工,與中國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 和魚凱的 公門菜鳥飛:一個年輕公務員的革新理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網路與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趙永茂所指導 余佩怡的 內政部部長電子信箱個案研究—顧客導向觀點分析 (2012),提出內政 部長信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意電子信箱、部長信箱、電子化政府、顧客導向、內部顧客、外部顧客。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王宏文所指導 張志鵬的 內政部警政署部長陳情電子信箱運作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部長信箱、陳情、投訴委員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內政 部長信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內政 部長信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低端中國:黨、土地、農民工,與中國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

為了解決內政 部長信箱的問題,作者DexterRoberts 這樣論述:

★2020《經濟學人》年度好書! ★理解中國發展趨勢必讀!     習近平宣稱「全面脫貧」的背後,是半數中國人口的貧弱!   當中國耗盡「人口紅利」之後,成長的動力將難以為繼。   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建立在官僚與企業聯手壓榨農民之上。   過去,他們的廉價勞力是中國製造的原動力、經濟奇蹟的火車頭,   如今,衰老、貧窮、低技術的他們,成為中國最大的潛在危機。   莫路波在13歲那年輟學。但他不打算跟著他的表哥到東莞,而是隻身一人,坐了30小時的火車來到寧波。1993年的夏天,他才一出火車站,就被三個流氓痛毆一頓,搶走身上所有的財物。一輩子第一次坐火車出門的他,舉目無

親,不知該如何是好……   莫梅荃唸書到15歲,是村子裡教育程度最高的孩子之一,但她在家鄉找不到工作,農地又太小,於是來到東莞的電子工廠打工,賺一小時一塊人民幣的工資。儘管生活辛苦,她相信要離開村子人生才有希望……   莫姓家族全都來自貴州南方的炳花村。布依族的他們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是像他們這樣因為貧窮而必須遠赴沿海大城市找工作的中國人,占人口總數的一半,高達近六億。他們在家鄉是農民,到了城市裡做工人。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開始,「農民工」龐大的人數與其廉價勞力,就是中國經濟起飛的原動力,賺進了無數的外匯,賦予中南海領導人在世界舞台上耀武揚威的底氣。   ◆一個中國,兩種身分:農民工雖然

對中國經濟無比重要,中國特有的「戶口制度」卻待他們如二等公民,規定農民無法享有城市居民的醫療、社會福利與教育權利。他們子女無法就讀公立學校、生病不能就醫,甚至要忍受警察的隨時盤查,被打入「黑牢」勒索賄賂更時有所聞。   ◆國家裡的異鄉人,犧牲自己成就中國經濟奇蹟:農民工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障,只得忍氣吞聲接受待遇極差的工作。名義上,共產黨信奉社會主義,實際上,他們踐踏工人福利、嚴禁勞工運動與組織。工廠靠這群廉價勞工累積巨大利益,但平均而言,鄉村人口的薪水只有城市居民的1/3。他們的犧牲成就了中國奇蹟,但也成了貧窮問題的根源。   ◆「留守兒童」占青少年人口的1/5:今天全中國有人數高達610

0萬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去沿海城市打工,但他們無法在當地就讀公立學校。孩子被迫做選擇:與父母分離、回到家鄉就學;或是待在父母身邊,但是不能唸書,只能打零工賺錢,重蹈他們父母淪落底層的宿命。   ◆「人口紅利」消失,「路易斯拐點」形成,發展動力難以為繼:然而,隨著中國人口的逐漸減少與老化,過去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隨之而來的是所謂的「路易斯拐點」,意指農民工越來越少而造成的勞動力短缺。中國應對這項挑戰如果失敗,將會使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亦即低端產業已喪失競爭力,但又無法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產業。   ◆既貧且弱的中國農村人口,難以支撐中國的內需市場與「中國製造2025」。在人口逐漸

老化的同時,中國也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希望AI與自動化生產能彌補勞動人口減少的困難。然而,大量引進機器人是否又將搶走農村人口所剩不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大量貧窮、低教育、低技術的農村人口也難以創造內需市場。   追蹤採訪長達20年,橫跨貴州農村、東莞工廠、秦嶺上的小學、安徽、湖北、海南島,《彭博商業周刊》資深記者為你揭露「大外宣」之外的中國!   在《低端中國》書中,作者羅谷深入廣東、貴州、湖北、安徽、海南、陝西各省,透過與當地的底層農民工建立緊密、親切的關係,做長期的追蹤報導。這位《彭博商業周刊》的資深記者指出,雖然中國今日已經雄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沿海城市享有驚人的經濟成就,但戶口制度對

農民工的剝奪、城鄉發展的落差、中央計畫經濟的僵化以及官員貪腐的遺害,造成中國內陸嚴重的社會不公與發展不足,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過去,這樣的言論可能被歸類為蓄意唱衰中國的烏鴉,但當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6月公開說出「中國有六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人民幣一千元」時,證明了羅谷長期調查的價值與意義。 名人推薦   聯合推薦:矢板明夫(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著有《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著有《尋租中國》)、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合著有《廿年民主路 台灣向前行》、《崩世代》)、胡采蘋(財經網美) 媒體好評   「羅谷在中國擔任二十幾年國際媒體特派員,

走遍中央到各省市,見過各路官員與老百姓,以平實可親的筆法,生動的故事,為我們娓娓道來「中國奇蹟」背後的真實……他提到的人物,我也曾經訪談過,包括當今中國副總理劉鶴、勞工組織者張治儒等人,他對貴州炳花村和莫姓人家的訪談與描寫,生動地展現了當今中國的農村議題。我熱烈推介此書。」──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著有《尋租中國》)   「你曾經仰望著上海的天際線、深圳的鐵路等等這些絢爛的中國都市景象,而不禁好奇它們背後的故事嗎?羅谷的《低端中國》正是答案,他在書中考察中國經濟奇蹟的源頭,挖掘農村的制度、組織與農民,如何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沉痛的犧牲。在中國數十億人口當中,有一半來自於鄉村。這本書是我們

認識他們的一扇窗。」──何偉(Peter Hessler,《尋路中國》、《消失中的江城》、《甲骨文》等作者)   「當全球都聚焦在中國日新月異、紙醉金迷的沿海大都會時,羅谷走進中國的偏鄉與農村,寫下這本描繪另一個中國的著作:一群永遠不可能翻身為中產階級的農民工的故事。羅谷對中國的經濟問題與歷史文化瞭如指掌。以此為根據,他大膽地推翻了中國經濟將一帆風順的觀點,並警告我們即將到來的危機。」──歐逸文(Evan Osnos,《野心時代》、《拜登傳》作者)   「中國正在上演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潮,而羅谷呈現了一部最詳盡豐富、理性客觀、也最完整的報導……他告訴我們,這很有可能將是中國經濟,

甚至全球經濟,最重大的分水嶺。」──夏偉(Orville Schell,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著有《富強之路:從慈禧開始的長征》)   「所有在中國做生意的人都應該讀這一本書……從中國內地的窮鄉僻壤到沿海繁忙的工廠,目睹日以繼夜操勞的農民工、為了達到黨領導的期待而殫精竭慮的基層官僚,羅谷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不該輕易相信中國經濟一定會持續發展的假說,而其後果對全球都會產生衝擊。」──麥健陸(James McGregor,著有《共和國的長子們:揭開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真相》)   「羅谷的生花妙筆讓中國的驕傲與危機躍然紙上。他帶領我們與跨國企業的CEO對談、拜訪綿延無盡的工廠廠區,但是,本書最重

要的核心是被北京政府拋棄的中國農村。羅谷花了幾十年時間深度認識當地的農夫、失業的工人,藉此挖掘出中國為何難以克服貧窮的系統性危機。在過去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裡,羅谷見證了中國的轉型。在這本書裡,他針對中國是否必然會成為全球經濟霸主提出了強而有力的質疑。」──張彥(Ian Johnson,普立茲獎得主,著有《中國的靈魂》)   「《低端中國》是近年來我讀過關於中國的著作中,最精彩、觀點最有原創性的一本」──博明(Matt Pottinger,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   「本書毫不避諱地呈現中國農民工的真實面貌,他們是中國經濟爆炸的幕後英雄,但至今仍被當作二等公民。作者羅谷巧妙地結合了尖銳的分析

,以及他追蹤長達20年的莫家人的故事。」──《經濟學人》   「很少有作者能像羅谷這樣有毅力,追蹤他報導的人物長達將近20年。唯有這樣持之以恆的採訪,才能揭露中國經濟奇蹟背後不為人知的陰暗面。」──《金融時報》  

內政 部長信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email protected]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email protected]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蝦皮商城【歷史哥同樂會】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節目分段】
0:00 直播開始
3:00 【閒聊】為何FM廣播非夕陽產業?
24:26 【將軍看法】羽毛生長在哪裡不是給人看的?
27:35 【進入主題】國軍訓練打靶太少?6發12發?
32:41 【總結】國軍打靶訓練不足是因靶場太小的問題
48:43 【討論】戰場、訓練中誤擊的發生
54:03 【討論】東西文化大不同 東方較愛好和平?
56:27 【討論】台灣在國際上應概要站的位置?
57:42 【歷史補充】新加玻是如何確立自身的定位?
1:05:24 【新聞討論】女老師遭桃園中壢警違法盤查事件社群炎上?
1:12:01 【討論】不只要告中壢分局?還要告鄭文燦不聞不問?
1:19:08 【討論】警察工作是安良除暴還是除暴安良?
1:35:17 【延伸討論】在野黨該譴責執政黨對於職位上的處理?
1:41:02 將軍回覆觀眾

☆【SoundClub】邀請碼HBR1;@Historybro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短片頻到【歷史哥轉角】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_1vuIMKIhNtX7waI2wBsA
☆FB粉專【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官方回報群 https://reurl.cc/mnDRVj (TG問題回報)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輕鬆談話性節目​
#歷史哥x于北辰將軍​
#天南地北聊開勳​
#跨世代交流
#桃園 #中壢 #鄭文燦 #警政署 #陳家欽 #音樂老師 #詹慧玲 #內政部長 #治安 #盤查 #臨檢

內政部部長電子信箱個案研究—顧客導向觀點分析

為了解決內政 部長信箱的問題,作者余佩怡 這樣論述:

政府從威權體制轉型為民主政治,關鍵在於重視民意,政府施政作為採納民眾意見,人民意見可透過制度化管道向政府反映。內政部部長電子信箱設置目的是為建立與民眾溝通的管道,內政業務與民眾息息相關,政府施政如何反饋民眾為值得深思的議題。受惠於資訊科技及網際網路發展,電子化政府之推動,提供民眾便捷性;此外,政府運用企業顧客導理念,除關注外部顧客外,針對服務提供者(內部顧客)也納入考量,藉由滿足內部顧客需求,提升外部顧客滿意度。本文著重於電子化政府與顧客導向。首先,本文以電子化政府理論,探討政府機關推動民意電子信箱設置效益。其次,藉由個案書面資料及深度訪談,從顧客導向觀點,分析內、外部顧客對於內政部推動部長

信箱建置之影響,並得出部長電子信箱推動助益及所遇到的問題及挑戰,以進一步提出改善建議。研究發現,內政部部長電子信箱在「使用頻率」、「政策參採情形」及「回復時效」面向,有實際助益。部長信箱系統運作過程也適時依使用者需求而更新。另內政部部長信箱所遇問題在於重複管道派信及迭次陳情處理。本文提出三項建議:第一、提供外部顧客便捷服務,打造單一窗口願景。第二、適時回應內部顧客需求,精進部長信箱機制,包括客製化之訓練講習、信件分流、簡化迭次陳情處理、改善不滿意檢討處理、線上即時服務等。第三、增進內、外部顧客信任,落實民主治理理念。

公門菜鳥飛:一個年輕公務員的革新理想

為了解決內政 部長信箱的問題,作者魚凱 這樣論述:

  ★政府為何崩壞?甘冒被標記的風險,一位基層公務員寫給新政府的熱血建言。   ★老鳥寄語菜鳥「依法行政、廣結善緣、全身而退」,公務員的核心價值是服務群眾,還是服務長官?我們要什麼樣的公務員?   ★臨時工般的長官,流水般的政策;政府缺乏長遠藍圖的點狀施政,計畫精神到底是什麼?靠數字說話,政府傾全力防弊、防止公僕怠惰,為何也成為防礙台灣創新發展的主因?   ★GOV與NGO如何能裡外配合?公民、公僕如何共同參與協作改革?   ★緊咬口中的肥肉,年金改革推不動,台灣年輕人的未來很嚴峻!如果新政府真的要創造一個年輕人能實踐夢想的台灣,必須要改變、改革什麼?      想要當公務員的人,要和公務員打

交道的人,都需要讀這一本書。      政府儼然成為人生的墳墓、稅金的墳墓。   擁有最大資本的一間公司,卻可能是全台灣最沒效率的一間,   而且,大家還默默地接受了。      當了六年的公務員,從文官學院新生訓練開始,菜鳥便被耳提面命要「依法行政、廣結善緣、全身而退」。面對公部門裡各種人事關說、防弊也防創新的採購制度,或只看數字、要不斷填表格的研考制度⋯⋯都讓作者覺得很弔詭。年輕人前仆後繼投入國考,考上後才發現是一個無力的開始。到底公務員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2016年台灣執政黨再度輪替,並且有許多年輕勢力揭竿而起,配合資料開放、公民參與的層面擴大,在在都顯示出新的政治模式必須被啟動—

—不符時代產業需求的法令必須被調整、人事制度必須更有彈性、文官的專業性及使命感必須找回、跨領域的議題必須整合等等,都是台灣要向前走必須突破的。      希望有志於公職的年輕一代,仔細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菜鳥不死,莫忘初衷」的精神,是不放棄希望、不滿足現狀而衍生出的改變動力,正是台灣現在所需要的。    名人推薦      田秋堇(僑務委員會政務副委員長)   朱淑娟(獨立記者)   邱銘源(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   李鴻源(前內政部長)   林全(行政院長)   柯金源(公共電視【紀錄觀點】製作人)   張善政(前行政院長)   張鐵志(文化及政治評論家、報導者共同創辦

人暨顧問)   黃國昌(立法委員)   彭盛韶(前北市資訊局專門委員)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他成為我心目中另類的公務員,不只在體制內尋求理想的實踐,也透過書寫傳達他的見解,同時熱中參加非營利組織⋯⋯這是一本魚凱用他六年公務員生涯的熱誠寫出來的書,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言,期待能因此促成改變。我要套用書中的話跟公務機關的朋友們互勉:「公務員,是個需要理想的行業;台灣,需要更多有熱忱、具憧憬、行動派的公務員加入!」──朱淑娟(獨立記者)      我期待台灣公門的年輕菜鳥,也要勇於改變大步向前;我期待你

們要成為夜空中熱情燃燒的星光,也不要溫馴地被姑息主義的黑暗所吞噬;我也期待大家一起為台灣奮鬥,只要動手去做,願意昂首高飛,根本不必等待風起,馬上就可以自己振翅。只要行動,我們都可以讓世界看見台灣,忘記自己的私利與本位,揚棄和稀泥。在每個崗位上努力,為自己,也為這塊土地。這段文字送給魚凱,也給所有有心改變公門的菜鳥,莫忘初衷,一路向前,KEEPWALKING!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適合菜鳥看,當然小英和林全也應該拜讀才是。──邱銘源(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      台灣官僚文化的貼身觀察,來自公務人員的深層自省與吶喊、期待,衷心推薦。──柯金源(公共電視【紀錄觀點】製作人)

     魚凱這本書,描述了他公務體系的所見所聞,都是我們公務員應該參考檢討之處。同時,我也期待所有的政務官應該珍惜常任公務員,好好體會運用他們的能力。一個公務員不能夠充分發揮的國家,是不會有希望的!──張善政(前行政院院長)      我們有個變態的社會,父母總希望子女變成公務員,社會氛圍卻憎恨公務員,但每一個人卻都需要公務體系解決與管理人生需求,如果我們還是有好的公務員,國家卻壞了,那問題在哪?怎麼解?快來看這個還沒放棄希望的傻小子的現身說法。──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魚凱(KAI)   工程背景生物魂,屬體制內外邊緣人。台灣社會需要改變,而改變

不單來自批判,而來自於互相理解後尋求的共同解。書寫,希望從中理解自己,也為理解彼此找到一個媒介。作品常出現在「聯合新聞網」【鳴人堂】專欄,「上下游新聞市集」、《消費者報導》雜誌、《大自然》雜誌、《人時代動物誌》等等。 推薦序 期許一個沒有遺憾的公務生涯 (張善政) 推薦序 坦途無高峰 (邱銘源) 推薦序 讓公務員成為國家進步的力量 (朱淑娟) 前言 我們需要改變!而且,我們可以!   第一部        公務人生怎麼演   1. 喔~喔喔喔──初試啼聲 芝麻公門 八字箴言:「廣結善緣、全身而退」 下單位了   2. 不動如山、牢不可破的行政模式 制度無法篩檢的動機與心態

怎麼就走到了這裡?窗前苦讀的背後   3. 神祕的人事、雞肋的考績 關說官有理,公務員努力無用? 考績人生,一直烤鴨會怎樣 誰把主管的管理工具拿走了 「人事布局」總是惹人遐想   4. 新時代裡的舊育才方式 無感的研習會、研討會 有選項等於沒選項的思考模式 跨領域溝通人才須從學校開始培養 積極,需要勇氣   5. 即將看得到吃不到的年金 鐵飯碗都快生鏽了,還能期待月退嗎? 怎麼算也不對的數學題 退休人員緊咬,年金改革推不動   第二部 公務制度與文化的糾結   6. 會計制度防弊,也防創新 以繁馭簡、字斟句酌 _ 小心翼翼的會計系統 _ 四隻小豬的故事 好人不能做好事的案例 採購制度約束的,到

底是誰? 創新被守舊制度扼殺 防弊,只防了小弊   7. 數字治國、責任外包 令人抓狂的研考制度 計畫的精神在哪裡? 不連續的點狀施政 都交給評審委員就好了 不只有萬能承辦,還有萬能委辦 煙火般絢麗,燒完就沒的活動 活動目標——人多就好?   8. 臨時工般的長官,流水般的政策 曾經熱血,滄海桑田 壯志未酬先撞牆的案例 有堅持卻留不住 效益放末端,誰真的在意 口號喊太久,靠政府不如靠自己   9. 跨越重重山頭的跨域溝通 山頭各立,整合不易;中央地方,各行其是 跨部會辦公室,其實只是大雜燴 政策與時代脫鉤,追不上產業需要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預警機制 跨領域合作案例:氣候變遷是未來大挑戰 上

對下的單向溝通   10. 真的有行政中立這件事嗎? 政府也有置入性行銷 是政治介入專業,還是缺乏專業?   11. 政治掛帥,專業哭哭 民粹瘋媒雙面夾攻,官員兩面不是人 要依法行政,卻又關說不斷,真是錯亂! 行政專業遠去的年代 行政裁量的自由心證   12. 忙於事後補救的政府 在亡羊補牢的迴圈中打滾 畫錯重點,問題無解 外國人眼中「健忘」的台灣人   第三部 改變態度、整合資源   13. 人才不設限,出走與接軌 向世界發聲!國際交流的體驗 台灣前進的可能——改革態度 營造有利於國際事務人才發揮的條件 對自身文化的了解與自信 打造超越語言界限、有故事可說的國家 文化觀光該大於文化+觀光  

14. 莫忘初衷—— 公務改革的核心,是人心 不能輕易察覺的改變 逐漸同質化的過程 如何改變,喔不,或許是如何不被改變 時時自省,等待時機 _ 年輕公務員是改革動能 對岸的七年級生副處長 不能輸在起跑點上   15. 如何突破現狀,讓資源碰觸能量 溝通要訣——永遠眼中有別人 在公部門外尋找資源 GOV與NGO的裡外配合 到處看看,自我增值   16. 公器公用——媒體資訊力 媒體的一體兩面 連「阿婆」也看得懂的新聞稿 大數據年代下升級版的E政府 資訊透明,鄉民齊監督 首長的信箱有用嗎?   17. 公民怎麼參與? 官方說明會的真正功能 成長中的審議式民主 網路公民協作的實例:vTaiwan

率先落實公民參與制度的南區水資源局 草鴞保育平台案例 行政疲乏,公務員需要民間伙伴!   後記  寫在最後: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前言   如果我問,你對這個政府還有期待嗎?你會怎麼回答?這也是我最近常問自己的。   記得二○一五年的生日,許下一個願望:希望台灣行政制度能逐漸改變,能夠讓有想法、願意投入改革的公務員有發揮的場域,然後營造一個可開放討論、能夠接受夢想存在的公務環境。   在這幾年時間裡,聽到很多來自公務界朋友的抱怨,有些是抱怨主管人事不公、有些是抱怨雜事很多、有些抱怨制度沒彈性、有些抱怨福利越來越差、有些是覺得專業都派不上用場⋯⋯那麼多優秀的人,在這個體制裡動彈不得。

  從這些問題裡面,可以歸納出幾個根本的核心元素:公務選才方式已不合時宜、防弊制度綁死創新性、無效的績效評估、施政找不到重點、邏輯不清下的決策混亂、做了很多白費力氣的事。   這些交互影響,讓公務員忙個半死,得到的成就感卻有限。然後,在無力感堆疊、僵硬的行政系統中,失去感受外界變化的能力;加上台灣教育養成的方式,很難靠自己單兵作戰尋求突圍,於是融入群體成為保障的途徑。即使政府內部問題重重,大家的抱怨沒有中斷過,但還是會退而求其次——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把自己的業務做好,就對得起良心了;很難去想像結構性制度的改變、很難去挑戰不合邏輯的官場文化。   太陽花運動後,政府開始傾聽民間的聲音;二○一

六年五月政黨輪替了,眾人引頸以盼的新政治彷彿出現了。但是,新政治到底是什麼呢?能確實掌握改變的,是在我們自己手裡啊!自己手中漢堡的番茄醬酸臭了,於是肖想看別人手上的漢堡會不會好一點,但整批番茄醬都出自同一條產線的啊!產線不改的話,再厲害的廚師也只能拿到酸臭的番茄醬。   公務系統,就是一條很長的生產線,長到即使身為國家領導人,也不見得能改變當中的組織文化。而我,小小的公務員又能做什麼?我只是看到事情不會憑空發生改變,所以想做些什麼,讓台灣政府變得不一樣。我相信,台灣要更好,靠的是大家齊心努力,改變的力量能凝聚才能看到新政治。新政治,需要台灣人共同參與;新政府,需要台灣公務員共同參與。   

愛台灣——在陳金鋒揮出全壘打的那一刻,多少人眼眶泛紅;愛台灣——《拔一條河》甲仙鄉親迎接深夜歸來的拔河隊畫面,多少人眼淚hold不住;愛台灣——〈島嶼天光〉中「天色漸漸光,咱就大聲來唱著歌」的歌詞又讓多少人熱血澎拜。而《公門菜鳥 飛!》,希望將這些能量帶入政府;用沉穩內斂的力量告訴自己,我們需要改變!而且,我們可以! 第一部  公務人生怎麼演〈不動如山、牢不可破的行政模式〉 剛進部門,就感受到一團和氣的氛圍。 剛到公部門報到的頭一個月,抱著探索及亟欲求知的精神,用著學校師長告誡的積極態度,想要多了解這個環境。對於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人來說,他所擁有的就是單純的、事理分明的判斷;但不久後,我便

知道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奧義。延續著文官學院新生訓練中講師耳提面命的口訣,「依法行政、廣結善緣、全身而退」,就是箇中真義了。一開始就感覺到,同事間沒有針對公務議題進行討論的氛圍,比較常討論的,是公務之外的事情,比方說,哪裡有好吃的、哪裡有開團購等等。 剛入公門的公務員,對於行政體系的運作還不是這麼熟悉。這有好有壞,好的是會比較不受框架的限制。可以發現,待得越久的公務員,心態上會漸趨保守,當時還滿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啊,嘿無可能啦!」對於老公務員來說,所有事情都有既定的程序及流程,照著這樣做,就可一天過一天。但是對新人來說,心中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非得這樣做不可?難道沒有其他的辦理方式嗎?如果能夠提

出一個比較有創意的方式,為什麼不試試看? 有時候會想,在學校中,老師鼓勵學生開口問問題,提出說法,延伸出有料的討論;但是進了政府之後,我們開始體會到,很少長官真正想跟你討論,同一句話,在他的口中講出是明智,在你的口中講出是不智。所以,在真理不會越辯越明的情況下,到後來也就放棄比較開放的對話方式。所謂溝通,就是在一個假設性前提下,去預設長官的心意,然後在這樣的框架下提出建議。關於事情本質——  該不該做、做了有什麼效益、這樣的方向對嗎——  的討論,是很少見的。比較常見的,是有關程序、權責上的爭辯:「程序不對,退件」、「這不是我們管的,不要碰」、「之前的人都這樣辦,你為什麼要不一樣?」⋯⋯等等。

 經過一兩次這樣的碰壁經驗,便會開始思考,是什麼造就了牢不可破的行政模式?很可能是心理上對改變的抗拒,尤其在老機關裡面,所有的習慣是傳承的,什麼樣的公文該怎麼辦理,都有固定的脈絡可循。依循舊模式去處理,最熟悉、最不可能犯錯。一旦由誰改變了過去既有的辦理方式,到時候出了問題,長官一定是追究提出改變的這個對象。

內政部警政署部長陳情電子信箱運作之研究

為了解決內政 部長信箱的問題,作者張志鵬 這樣論述: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及國人使用電腦的日益普及,當民眾日常生活中遭遇任何問題,愈來愈多的民眾選擇透過網路的管道來向政府部門陳情、投訴或抱怨,其中最常見也最便捷的方式就屬陳情首長電子信箱了。民眾陳情政府部門首長電子信箱,對其本身而言,具有快速、簡便及低成本的特性,也因此政府部門所面臨的信件量可以說是逐年增加,各式各樣的陳情事由湧入,隨之而來的業務量增多,也已經成為各單位承辦人員的一項沉重工作負擔與壓力,而警政單位的勤務作為往往涉及對於民眾的干涉與取締,也因此接獲民眾陳情的案件也特別多。透過文獻回顧與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發現警政署處理部長信箱面臨問題如下:1、部長信箱處理時限短,但民眾滿意度不

高;2、 陳情案件量多,排擠正常警政業務;3、陳核層級過高,影響行政效率;4、處理民意信箱之人力不足;5、獎勵制度欠缺誘因,並從警察所面對三種期待來源,探討對其處理信箱的影響。本研究嘗試提出解出處理機制改進之建議如下:1、成立投訴委員會,邀請外部成員加入;2、進行案件分類,簡化處理流程;3、重新修訂滿意度問卷調查;4、建立公平且實質的獎懲制度;5、建立政策回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