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田醫院骨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光田醫院骨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aronHorschig寫的 重訓傷害預防與修復全書:透過物理治療視角,認識肌肉骨骼功能障礙與疼痛、重建基礎肌力、提升運動表現 和柯龐齊的 骨關節解剖全書套書(1-3,共三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甲光田骨科醫生」+1也說明:「大甲光田骨科醫生」+1。王迺輝醫師.學經歷現任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兼大甲分院院長前台北榮總骨科主治醫師前台北榮總小兒骨科主任美國洛杉機加州大學醫學中心 ...,骨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楓葉社文化所出版 。

中臺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林至德所指導 黃雅玲的 探討新月形微創膝關節置換術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者之成效 (2020),提出光田醫院骨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退化性膝關節炎、微創膝關節置換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術後疼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學系 唐福瑩所指導 楚琦的 麻醉護理人員對病患自控式止痛裝置知識層面之探討 (2013),提出因為有 麻醉科護理人員、自控式止痛裝置、知識、困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光田醫院骨科的解答。

最後網站光田醫院骨科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DCARD則補充:光田醫院骨科 在[認識光田]【光田好醫師】骨科-楊鎮源醫師- YouTube 的評價; 光田醫院骨科在沙鹿光田骨科主任的評價費用和推薦,YOUTUBE - 教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光田醫院骨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重訓傷害預防與修復全書:透過物理治療視角,認識肌肉骨骼功能障礙與疼痛、重建基礎肌力、提升運動表現

為了解決光田醫院骨科的問題,作者AaronHorschig 這樣論述:

★美國國家級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教練,傾畢生實務經驗和研究集大成! ★6大常見傷害好發位置 X 80張全彩肌骨解剖圖 X 240招動作示範, 深入淺出講解傷害成因與根治方法,破除諸多復健和訓練迷思! ★無論是物理治療師、復健科醫師、醫療保健人員、肌力與體能教練、運動員、舉重/健力/健美選手, 或是一般重訓愛好者,此書都有你需要的知識!   作者亞倫.霍什格曾是奧運舉重運動員,深深了解疼痛和受傷帶來的痛苦和沮喪。在書中,他分享了自己在訓練運動員時,專門設計及解決傷痛的良方。透過簡單的測試和診斷,能發現自己疼痛的根源所在和問題,再協助建立個人化的康復計畫,並就每個過程提供詳盡描述

,讓熱愛運動的人最終能消除疼痛,健康地回到運動中。     本書提出的概念,可能會有違你對疼痛處理方式的認知,例如磁振造影中的「異常之處」不一定就是造成病人疼痛的根源;超音波對於感到疼痛或軟組織有傷害的病患僅有安慰劑效果;被動治療長期下來並沒有實質幫助;冰敷雖然有利於控制疼痛但不會加速痊癒過程等等。     本書每章內容都針對一個特定部位:肩膀、下背部、肘部、臀部、膝關節、踝關節,敘述各種疼痛的具體原因;也提供簡單的檢測方式,來評估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只要發現疼痛的確切原因,就能立刻在訓練中應用建議的動作和策略來減輕疼痛,並替未來的運動表現打下扎實的基礎。     無論是遭遇瓶頸的世界級健力選手

,或是已經35歲但還是充滿熱情,想和朋友一起訓練的 CrossFit 運動員,本書將為所有熱愛運動的人們指出正確的方向,發揮出最高水準。     我們開始吧!     給熱愛運動的朋友   預防勝於治療,此書能幫助一般健身愛好者建立正確的訓練觀念,避免受傷。有症狀或是已經受傷的人則能及早發現問題、了解成因以及如何恢復功能、消除疼痛,同時做為尋求醫療協助的參考。     給積極訓練的運動員   運動員因長期暴露在高強度訓練之中以突破自身極限,長期下來累積大量身體損耗,如未仔細照顧保養,很可能造成嚴重傷害,並直到傷害發生時才真正意識到問題以及其嚴重性。此書能夠幫助你了解潛在問題和傷害成因,正確了解

肌骨構造功能與使用方式,最後透過簡單的測試和診斷,發現你疼痛的根源問題再建立個人化的康復計畫。     給相關專業人士們   結合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和精美專業的肌骨解剖圖,對於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肌力與體能教練都有所幫助。   本書特色   •    從成因 、預防 、診斷 、治療 、復健,全面通盤分析病症及問題,對症下藥。   •    詳細的人體肌骨構造說明、提供運動傷害的預防及診斷治療方法,適合於治療與復健期的運動。   •    介紹最新科學研究發現,輔以大量精緻、專業的肌骨解剖圖以及完整詳盡的動作示範,有助於觀念導正和提升知識。 名人推薦   【掛名推薦】   史考特  醫師/一

分鐘健身教室     李恆儒  臺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理事長                      吳肇基  醫師/臉書粉絲專頁「大夫訓練」編輯/骨科專科   邱個     SBD Taiwan/節目製作/導演/記者   陳彥志  醫師/光田醫院運動醫學科/悍草教育訓練總監        陳姿逸  啾c物理治療師                                               蔡孟婷  物理治療師/手護健康運動中心院長                                  蔡維鴻  Just Well運動物理治療團隊執行長               

 Hunter 物理治療師/THERAFIT動知物理治療所創辦人                (按姓名筆畫順序)     「非常喜歡書名的涵義,身為運動醫學科醫師,讓運動員能夠重回賽場上大概就是執業頭號的目標之一,如何能夠藉由各種不同的治療以及訓練達到這樣的成果則是我一直想要努力的。書中囊括了身體大關節的評估以及訓練方式。在腰椎的部分引用並延伸了大量McGill的精神以及實作,並在其他章節結合了關節活動度評估、肌力測試、以及實用的矯正訓練。這本書十分適合對訓練動作熟悉的一般人、專項學生運動員、剛入行的想要結合運動恢復訓練到工作中的防護員以及體適能教練。有些動作甚至是我們從業人員早已知道但卻很

少使用的,也非常推薦再次從這本書的整理中快速複習一次。」──光田運動醫學科/悍草訓練教育總監 陳彥志醫師   「現代運動訓練是科學與美學互相作用的成果展現,但當人們陷入運動傷害的疼痛迴圈之中,本書提供一個喘息平台讓我們得以站上並跟著書中指引去「看」到疼痛的可能原因、釐清疼痛迷思、感受觀察身體回饋,最後用科學的方式解除疼痛,再次盡情享受自己熱愛的運動訓練!」──手護健康運動中心院長 蔡孟婷物理治療師   「作者在書中提到許多常見的重訓疼痛的原因,並提供詳細的姿勢評估、動作分析與動作重建的方法。作者所介紹的觀念與介入,也與我臨床上的介入不謀而合。甚至作者也有探討到平常的訓練或日常動作是否也常出

現會產生疼痛的相似動作,讓讀者可以針對疼痛的問題思考到更多的面向,非常推薦給重訓愛好者與專業人士閱讀!」──THERAFIT動知物理治療所創辦人 Hunter物理治療師     【專文推薦】     王啟安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講師     何立安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阮彥鈞  明水物理治療所副院長   蔡奇儒  教官/醫適能特殊族群訓練創辦人   James  物理治療師/瞻恒物理治療創辦人   (節錄)(按姓名筆畫順序)     「本書可說是霍什格博士的集大成之作,他將多年來知識與經驗的結晶,以最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除了圖文並茂、資訊清晰以外,本書的編排方式也讓人一目瞭然。

讀者只需要大致掃過目錄,就能先從自己最需要或最好奇的章節開始閱讀;當然也可以從頭開始,以讀小說的方式輕鬆閱讀,相信也能得到很多寶貴的知識。」──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講師 王啟安     「這本書內容豐富,並且呈現了許多關鍵性的知識和技術,對於無論運動員、教練、醫療從業人員,或是任何想要藉由肌力訓練改善身體狀況的人,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何立安     「本書如同一本重量訓練傷害的百科全書,內容深入淺出,並且搭配精美的示範照片,閱讀時不必擔心專業知識過於晦澀,十分推薦給重量訓練愛好者、肌力與體能教練、競技專項教練、或臨床醫療人員等,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執行重量

訓練,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也能追求更高的運動表現。」──明水物理治療所副院長 阮彥鈞     「無論你是為了健美(肌肥大)、健力(最大肌力),或是單純為了健康及體適能而練,我認為此書是所有健身愛好者都應該珍藏的一本自我保健全書。作者亞倫是國際知名物理治療師、運動員以及肌力體能教練,我們真的很幸運能夠有這本書,讓所有人能夠更長久健康的練下去!」──醫適能特殊族群訓練創辦人 蔡奇儒教官   「如果你是剛踏入健身舉重領域的愛好者,閱讀此書必定會更了解身體的奧妙。如果你是醫療保健相關從業人員,此書會幫助你找到對傷害疼痛的答案,協助你更精準快速的做出決定、解決疼痛的問題。此書蘊藏豐富的運動傷害知識,對

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馬上翻開第一章吧!」──瞻恒物理治療創辦人James物理治療師   【國際推薦】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呈現了扎實的內容和典範轉移。亞倫博士將對於解決複雜的疼痛與運動功能障礙的熱情與成功經驗分享給大家。」──凱利.史塔雷(Kelly Starrett),《靈活如豹》作者     「亞倫博士淵博的知識基礎和對於人體的扎實了解,大大地幫助,提升我的表現。從幫助我保持健康到進階技巧和訓練祕訣,他是任何運動員夢寐以求的資源幫助。」──布萊恩.薩姆納(Blaine Sumner),世界健力冠軍     「亞倫博士有著強烈的熱忱幫助任何人發展出最大的潛能。他的內容簡單易懂

和應用。身為一位運動員、教練和專業人士,我個人受惠於亞倫博士的作品。我堅信你也會!」──查德.范恩(Chad Vaughn),兩屆奧運舉重運動員和奧運舉重教練     「經過四屆世界大力士比賽並於2019年得到冠軍,我的身體不堪負荷了。亞倫幫助我找到肌肉上的問題及失衡的因素,並建立一套動作幫助我恢復健康進而提升力量表現。亞倫的幫助遠遠超過其他我試過的任何方法,我由衷感激他。」──馬丁.里西斯(Martins Licis),世界大力士冠軍   【審訂】     瞻恒物理治療團隊   結合物理治療及運動訓練,以迎合每位病人不同的需求,透過運動讓你遠離疼痛,做你所愛的事情。

探討新月形微創膝關節置換術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者之成效

為了解決光田醫院骨科的問題,作者黃雅玲 這樣論述:

背景: 退化性關節炎被公認為是一種伴隨著老化不可避免的疾病,發生率與年齡密切相關,除了年齡,有關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危險因子,至今已被學者廣泛研究探討:包括女性多於男性、體重過重(BMI>24)、職業、過去曾有膝關節外傷病史者,以及運動傷害等影響。嚴重膝關節退化所帶來的疼痛與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及限制生活圈,保守治療策略以藥物及玻尿酸治療可以減緩症狀,卻無法解決或改善關節軟骨磨損的問題。當退化性膝關節炎晚期造成嚴重關節病變,且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成效不佳,疼痛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時,通常會考慮選擇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自1940年代人工關節置換術問世,手術技術日漸的進步,人工膝關節置

換手術成功率大幅提升。根據台灣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2017年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達26829人次;美國骨科學會(AAOS)統計:美國每年執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約75萬件。傳統型手術有手術時間長、失血量較大(300-500cc)、恢復期長、術後需使用連續性被動運動器儀器復健、住院天數9-10天、無法及早下床活動及膝關節功能恢復有限等缺點。近年來膝關節置換術傷口也逐漸趨向微小化,更被改良為「微創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大大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的風險與併發症,亦促進傷口癒合復原與功能恢復。臨床上發現兩種術式在術後傷口換藥照護方式、引流管留置天數、導尿管留置天數、術後PCA止痛劑存留天數、第一

次下床活動時間及復健方式照護不同,故針對傳統型及新月形手術方式及照護介入措施皆不相同,引發筆者去研究評估驗證探討新月形微創手術Crescent moon-shaped與傳統手術術後照護成效差異為何。目的: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新式新月形微創膝關節置換術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者在手術前、治療期間及術後一個月回診疼痛程度、主動性膝關節活動角度、症狀困擾程度、治療及照護滿意度之成效評估與分析。方法: 以透過病歷回溯性觀察,及電話追訪手術個案說明同意後,再郵寄讓受試者填寫同意書及兩份問卷後,回收問卷進行資料收集,並探討退化性膝關節炎者接受新月形微創膝關節置換術及傳統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手術之差異性。

組別分為:新月形微創膝關節置換術(實驗組)及傳統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對照組),研究收錄自2018年7月15日至2020年8月15日,樣本取自於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收案標準設定為經骨科專科醫師診斷為第一次退化性膝關節炎者(ICD-10 M17.11及M17.12二擇一),實驗組及對照組膝關節置換術治療之患者各收取個案50人。經病歷回溯性觀察將紀錄並分析包括人口學特質、手術時間、出血量、有無使用連續性被動性運動、有無使用自費止痛劑、有無下肢肌力訓練活動、主動性膝關節活動角度、術後第一次下床時間、住院天數﹔電話追訪手術個案說明同意後,利用台灣版標準化的疾病專一性功能表WOMAC評量表及治療滿意度讓受

試者填寫術前一個月症狀困擾程度及術後返家後一個月症狀困擾程度、治療及照護滿意度等項目,來評估兩組之間差異成效,研究工具包括VAS疼痛評估量表、台灣版標準化的疾病專一性功能表WOMAC評量表及治療滿意度,以SPSS23.0版進行描述性統計、配對t檢定(pair-t test)、兩組重複測量分析、廣義估計式GEE(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重覆量性施測統計分析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排除建檔資料不齊全者。結果: 人口學特性分析發現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手術女性多於男性,並與年齡及BMI呈正相關(P

骨關節解剖全書套書(1-3,共三冊)

為了解決光田醫院骨科的問題,作者柯龐齊 這樣論述:

  ~最具學術影響力的骨關節生物力學巨作~   ★11種語言、改訂7版,暢銷全球的骨關節生理學叢書!   ★繁體版由康富物理治療所創辦人.蔡忠憲物理治療師 審定   骨關節解剖全書1 上肢篇:   肩關節、肘關節、旋前–旋後動作、腕關節、手部   骨關節解剖全書2 下肢篇   髖、膝、踝、足、足弓、行走   骨關節解剖全書3 脊柱、骨盆與頭部   脊柱、骨盆帶、腰椎、胸椎和胸腔、頸椎、頭部   《骨關節解剖全書》是一套系統全面、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經典叢書。   法國柯龐齊醫師於40年前構思這套專門講述生物力學的巨作,   在此之前,此主題往往只在解剖學課本中略為一題,   於叢書

出版後,如今解剖學課本內增添大幅內容討論運動系統,   使之成為最受關注的科學主題,也為本叢書奠定其學術影響地位。   《骨關節解剖全書》全套共3卷,   分為【上肢】、【下肢】、【脊柱、骨盆與頭部】   目前已有11種語言、改訂7次,新增大量插圖及解說。   書中各章節均從基本解剖結構、結構發育特點、生理解剖功能、   臨床解剖要點和功能解剖等多角度進行簡潔清楚的說明,並搭配易懂的圖示,   書末附錄模型剪紙圖解,便於讀者直觀操作和試驗操作,有利於理解骨關節。   本書專為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相關科系學生設計,   改訂版中新增肩、肘關節的最新檢查方法、最新生理功能學研究最新觀點,  

 如目前已被國際公認的拇指對掌功能評估細則、   正確評估手功能時的握力動力學,以及診斷尺神經損傷的最新檢查方法。   是內科醫師、外科醫師,尤其是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   與初入臨床的醫學系學生不可多得的必備參考書。 本書特色   ◎從基本解剖結構、結構發育特點、生理解剖功能、臨床解剖要點等多角度進行簡潔清楚的說明,並搭配易懂的圖示。   ◎專為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生物力學研究學者、運動醫學和復健醫學研究者、醫學專科生編集。   ◎書末附錄模型剪紙圖解,便於讀者直觀操作和試驗操作,有利於理解骨關節。 專業推薦   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王凱平醫師   聯新國際診所院長、奧

亞運國家隊醫師/林頌凱   骨科專科醫師、臉書粉絲專頁「大夫訓練」/吳肇基   揪健康 創辦人、物理治療師/李曜舟(阿舟)   光田醫院運動醫學科醫師、悍草訓練教育總監/陳彥志醫師   慈惠醫專物理治療科主任、物理治療瑜伽工作室創辦人/賴家欣博士·

麻醉護理人員對病患自控式止痛裝置知識層面之探討

為了解決光田醫院骨科的問題,作者楚琦 這樣論述:

目的:了解麻醉科護理人員對病患自控式止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的認知程度及影響因素,並了解其對於照護PCA病患時的認知背景,及分析其已知的PCA給藥錯誤事件。背景:麻醉科護理人員是手術後甦醒病患的疼痛照護第一線接觸的人員,在工作範圍中包括負責處理PCA的相關事務,因此對於PCA機器設備的了解、PCA填充藥物及藥物副作用的認識、病患疼痛的評估、照護使用PCA病患時所面臨的臨床實務困境之處理,以及與裝置PCA業務的相關單位協調等,使得麻醉科護理人員在PCA疼痛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麻醉科護理人員唯有對PCA有足夠的知識,才能使PCA在病患止痛

上發揮最大的成效。方法:本研究為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法,採立意取樣,選取台北三家醫院之麻醉護理人員進行收案,研究工具為自擬經信效度考驗之結構式問卷,問卷內容包含四個部分,分別為PCA認知程度、護理人員基本屬性、使用PCA的認知背景、PCA相關給藥錯誤事件。結果:總計收案256份,問卷回收率94.8%,20題自控式止痛認知問卷(滿分100分)的平均得分58.57±18.19分,僅8.9%麻醉護理人員對於自覺PCA知識認為十分充足,64.8%麻醉護理人員自覺有訓練的需求。結果同時顯示護理教育程度越高、有接受PCA在職教育者、每日平均照顧使用PCA病患越多者、本身有接受手術經驗者且無使用過PCA者其認

知程度越高。57%麻醉護理人員認為病患裝置PCA後,疼痛未改善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困境。對於已知的PCA給藥錯誤中以途徑錯為最多。結論:本研究顯示雖然麻醉科護理人員負責處理病患PCA的使用裝置,但對PCA認知並非十分充足,並且大多數的麻醉護理人員認為有訓練的需求,因此應加強此部分的教育訓練;同時本問卷顯示有良好的信效度及鑑別度,可提供給未來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