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漢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元朝 漢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顏紫陌寫的 漢服怎麼穿 和龔元之的 古裝穿搭研究室:超乎你想像的中國服飾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時報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 林麗江所指導 羅筠婷的 〈大理國梵像卷〉之帝王肖像研究 (2021),提出元朝 漢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理國梵像卷、帝王圖像、政治權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系 鄭阿財所指導 蔡秀敏的 唐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 (2002),提出因為有 唐代、敦煌、飲食文化、飲食胡風、宴飲、酒、茶、地域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元朝 漢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元朝 漢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漢服怎麼穿

為了解決元朝 漢服的問題,作者顏紫陌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三個章節:歷代漢服、時令漢服和漢服製作。歷代漢服介紹漢服的起源與服制沿革,時令漢服根據不同時間、節日向讀者推薦得體應景的漢服搭配,漢服製作列舉常見漢服的製作過程,並附帶實用的剪裁、打板圖樣,使讀者可以輕鬆入門、動手製作漢服。 顏紫陌 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文博愛好者, 2014年開始接觸漢服,2015年開始穿著漢服去旅行。2017年,為進一步學習漢服文化歷史知識,辭去國內某線上教育行業市場經理職務,用3年時間,探訪國內50多家博物館,將漢服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與節氣文化中的體現、漢服的日常穿著與製作緊密結合起來。為希望入手漢服、提升穿搭漢服品位的讀者,提供實用的參考

資訊。 第一章 時令漢服 漢服復興背景 12 節氣及節日漢服 16 春節拜年 22 元宵節 28 元宵賞燈 28 元宵節漢服搭配推薦 31 上巳雅集 34 上巳節 35 上巳節漢服推薦 35 清明節 38 清明踏青 38 清明民俗 40 清明節漢服搭配推薦 41 端午節 44 端午遊船 44 端午節漢服搭配推薦 47 七夕乞巧 50 七夕節漢服搭配推薦 53 中秋節 54 中秋賞月 54 飲桂花酒 56 重陽節 58 重陽賞菊 58 重陽節漢服搭配推薦 62 漢服禮服 64 冠笄禮服 65 婚嫁禮服 66 現代漢服穿著 70 日常穿著 71 文化活動 72 雅集活動 74

漢服妝造 78 搭配曲裾的髮型 79 搭配交領襦裙的髮型 81 搭配齊胸襦裙的髮型 83 搭配坦領襦裙的髮型 86 搭配半臂、襦裙的髮型 88 搭配明制襖裙的髮型 90 墊發包的製作與發包固定技巧 92 漢服穿戴與禁忌 第二章 漢服製作 漢服的構成 104 材質 106 形制 109 紋飾與顏色 110 布料與工具 112 製作工具與裁剪 112 打板與裁剪 114 簡易縫紉 115 常見漢服製作範例 120 中衣、中褲 122 曲裾 127 交領襦裙(交領上襦、一片式齊腰褶裙) 135 齊胸襦裙(齊胸上襦、一片式齊胸褶裙) 142 一片式齊胸裙(帶裡襯)製作教程 146 圓領袍 148 對

襟襦裙 152 襖裙(交領短襖、馬面裙) 159 斗篷 165 褙子 169 服飾配件:發帶、流蘇、手帕、面紗 172 服飾配件:荷包 180 漢服首飾:玉簪花釵、玉簪花流蘇髮夾 184 第三章 歷代漢服(本章內容為電子書) 始制衣裳上古服飾 中國服飾起源 195 遠古時期不同的服飾 200 與中國服飾相關的神話傳說 202 敬天祭祀夏商周服飾 204 夏、商服飾 205 周代服飾 211 春秋戰國服飾 216 莊重肅穆秦漢服飾 222 秦漢男子服飾 224 男子髮式 228 秦漢女子服飾 230 女子髮式 235 恍若神仙魏晉服飾 236 魏晉南北朝男子服飾 239 男子髮式 242 魏晉

南北朝女子服飾 243 女子髮式 247 仕女圖中的魏晉服飾 248 雲鬢花顏隋唐服飾 250 隋唐男子服飾 251 隋唐女子服飾 256 唐代妝容 260 唐代仕女發飾 260 隋唐壁畫及名畫中的服飾 263 旖旎雋永兩宋服飾 266 宋代男子服飾 267 宋代女子服飾 269 宋代女子鞋履 270 古畫中的宋朝服飾 271 元朝服飾 272 富麗堂皇大明服飾 274 明代男子服飾 275 明代女子服飾 278 明代配飾 281 明代女子髮式 281 明代帝后冠服及官服 282 明朝服飾禁忌 285 清朝服飾 286 後記與鳴謝 288 引用書目錄 290

元朝 漢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ngu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ngumedia/

【注】除Youtube、Instagram、Facebook外,其它所有視頻、社交、論壇平台上的同名賬號都不是我本人,被騙炮別來找我...

--------------------------

【其他影片】

天狗衛視2020全年集錦!
https://youtu.be/mKoSTzwddIo

全面解讀《聖經》!
https://youtu.be/g1fmHRbgQdw

紅色暴君:列 寧!
https://youtu.be/Ij1jp8U90Wg

中國男 VS. 東歐女!
https://youtu.be/817ufpZ2PO4

李小龍不是「MMA之父」!
https://youtu.be/Z0_bKsKjxaw

「世界政府」的一切真相 !
https://youtu.be/3OUZr7O4Wlo

俄羅斯的「元朝」:金 帳 汗 國 !
https://youtu.be/s9KOfj13Ifo

政府怎樣給你洗腦...
https://youtu.be/YBlAQolV3uE

2000年中國史 動畫版!
https://youtu.be/m0YmdLPDSxQ

俄國送給中國的那些領土
https://youtu.be/l-TsEWfQ4w0

共產黨 & 羅斯柴爾德家族 的關係!
https://youtu.be/Xqu2TgknAgw

李小龍實戰能力 全解析!
https://youtu.be/gHgQeI5yYAo

🇭🇰 香港傳武 VS. 日本空手道 🇯🇵
https://youtu.be/_gcvWFbe5Rc

【中共建黨100年科普】中共 & 國民黨的誕生!
https://youtu.be/ierPUmeD5i0

👺 天狗回答10個觀眾問題...
https://youtu.be/s9jYXTYAKm4

冷兵器時代地球最強武力!
https://youtu.be/c_2kLw-vlTY

中國功夫 VS. 外國流派 全記錄!
https://youtu.be/qJAINBye0vM

徹底終結「元、清是不是中國」!
https://youtu.be/74Fj0ZBUPx4

中國人不是「炎黃子孫」 第1彈!全面揭露黃帝的真面目!
https://youtu.be/9muNcuEXTU0

中國人不是「炎黃子孫」 第2彈!「夏王朝」乃是4000年前的元朝!
https://youtu.be/hPFlKtXeUSY

8個毛骨悚然真實撞鬼事件!
https://youtu.be/wsBZfN3GNt4

普通話擴張史 | 簡體字VS.繁體字 | 廢除漢字 | 消滅廣東話、上海話 !
https://youtu.be/ZocBCn0HZcw

蒙古共產黨總部的淪陷!
https://youtu.be/HU9c-lJXlLk

英雄的世界觀!
https://youtu.be/U4eXXVxMhH0

毛澤東 & 骷髏會!
https://youtu.be/yvBMRuMKooE

魯迅:中國自古屬於俄羅斯!
https://youtu.be/BzqxZDTEQqY

國共「內戰」的終極內幕!
https://youtu.be/_EY2SaIGIhA

20世紀香港最強家族!
https://youtu.be/nFvtQ5f5KBk

如果沒有擂台規則,傳統武術能否擊敗現代格鬥?
https://youtu.be/K2LgDq5g9mA

完爆比爾·蓋茨的那些超級巨富!
https://youtu.be/yaFiilt_GLM

清朝的繼承者:滿洲國!日 • 國 • 滿 三國皇族聯姻!
https://youtu.be/taMikZeWjzg

歷史名人身高排名!
https://youtu.be/e1sy90XigX4

被歷史書抹去的亘古大國「韃靼利亞」!
https://youtu.be/ey385zBy09I

聖誕節的一切謊言和真相!
https://youtu.be/9Lw0PRRbwY0

〈大理國梵像卷〉之帝王肖像研究

為了解決元朝 漢服的問題,作者羅筠婷 這樣論述: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大理國梵像卷〉為大理國目前唯一傳世的畫卷,根據卷後的題跋,此卷完成的時間約落在1172-1175年間,張勝溫則為主要的作者。全卷繪製精工,描繪的人物、題材亦豐富,是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宗教及藝術的重要畫卷。〈大理國梵像卷〉中的宗教相關內容,一直以來都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有別於過去多專注於其宗教圖像的研究,本論文將著重於過去學者較為忽略,畫卷中的帝王圖像為討論對象。〈大理國梵像卷〉中繪及帝王圖像的段落主要集中於首段利貞皇帝、末段十六大國王以及中段的南詔歷代帝后圖。論文首先討論〈大理國梵像卷〉三個主要帝王圖像所運用的圖示傳統,並藉由其他的文獻、圖像,解讀卷中所繼承自唐、宋的

繪畫傳統。並透過三個繪有帝王圖像的段落與傳統圖繪的連結,包括帝后禮佛圖、歷代帝王圖、王會圖。解讀當中繼承自過往繪畫傳統以及屬於傳統中創新的表現。提供對於同時代的帝后圖像可能的想像,同時,豐富對唐宋時期間帝后圖像的原有認知。前人學者的研究多著重於〈大理國梵像卷〉與宗教的關係,然而檢視〈大理國梵像卷〉中的帝王圖像,則可發現其中除了宗教元素外,亦帶有著其他的政治訊息。藉由分析卷中帝王圖像的特殊意涵,以及日後〈大理國梵像卷〉進入乾隆宮廷,乾隆命其畫師對於重繪畫卷進行的改動,認為〈大理國梵像卷〉中的帝王圖像並非僅作為宗教形式的供養人,而是透過多樣帝后圖像的繪畫傳統,不時穿插於畫卷中各式與南詔帝王相關傳說

故事的內容,以及他國王者前來會面、朝覲的行伍,一再地顯現南詔、大理國的皇權與多樣宗教的密切關係。同時也為〈大理國梵像卷〉的製作脈絡及緣由,提供一種新的研究觀點。

古裝穿搭研究室:超乎你想像的中國服飾史

為了解決元朝 漢服的問題,作者龔元之 這樣論述:

一場史上最流行的古裝PARTY,歡迎你參加!     .引領潮流的周代服飾   .和電視劇上不一樣的秦漢衣著   .飄逸風格的魏晉南北朝   .超吸睛的唐朝爆乳裝   .看似保守的宋朝穿搭   .文化混搭的明朝衣褲   .低調奢華的清朝禮服   .玲瓏有致的民初旗袍     上述這些時尚經典款,你會選擇哪一「潮」?     皇帝只會穿龍袍?清純學生妹是現代流行?北朝胡風才有男人味?周代時尚影響全世界?古人一定要穿內褲?宋朝就有花卉風……別再把韓服和漢服搞混了,電視劇的服裝不一定是真的。     中國歷時數千年,服飾因歷史、文化、民族、地區、政權、身分等因素不斷演變,本書挑選各朝代的經典款式,展

現出中國歷史上紛繁複雜的服飾演化。     詳盡文化習俗、傳統禮儀、衣飾剪裁、色彩美學、華美漢服、古裝穿搭,時尚潮流,盡收眼底! 作者簡介 龔元之   臺灣大學歷史學士、北京大學歷史碩士、北京大學科學史博士   就讀北大期間因受變換分明的四季美景所誘,愛好出遊賞花,從而引發了對傳統色彩以至傳統服裝的研究和製作興趣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推薦序 衣著時尚的鑑往知來 江仲淵 推薦序 古往今來,決戰時尚伸展臺! 螺獅拜恩   第一章 關於古裝的大小事   重衣羅襦上街去,穿越古今的美麗 韓服?漢服?傻傻分不清楚 滿清之過?非也! 一件衣衫的社會意義

  夫子時尚學——古裝劇沒告訴你的事 穿在身上的身分標誌 春秋時代‧外交小劇場   穿對衣服天下太平 平民時尚逆襲宮廷 衣著適當也是種美德   繁複的驕傲,華夏冠冕文化 遠古文明比一比 三百壯士的真面目   千年立體剪裁奧義,中國深衣的祕密 從十二單到深衣 平面剪裁vs.立體剪裁 斜裁的奧妙 實用的低腰線剪裁 內褲之必須   第二章 引領潮流的周代服飾   傲視全球的周朝時尚 跟著周人看世界 位居中土的驕傲 代代傳承的文化認同   東周人的服飾觀--一件衣衫的蝴蝶效應 穿衣與逾矩 偏衣:一場偏心的悲劇 穿出心中的價值觀 墓穴裡的國家音樂廳 土豪的進擊:愛怎麼穿就怎麼穿   第三章 和電視劇不

一樣的秦漢服飾   自由雍容的漢朝時尚--餘光仍看漢家風 誰會自稱「漢人」? 漢匈比美大吐槽 自由的漢朝風範 秦朝服制改良沿用 基本配備:長袍、襦褲、襦裙 充滿想像力的民間時尚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的飄逸美學   魏晉飄逸美學--錦繡堆疊,裾帶飄飄 深衣的退化與轉型 衣帶飄飄扮仙女 媲美秀服的繡镼 文青也是花美男   魏晉美男時尚學,狂放飄逸新帥派! 外「貌」協會的魏晉人 博名作秀,花招百出 熱愛選美的社會風氣 花美男的崛起 文青必備迷幻藥:五石散 藥效造成的病態美 魏晉風流的重要推手   豪邁.勁帥.男人味——北朝胡風男裝 光腳才是禮貌 胡服胡坐好自在 最哈漢的北魏孝文帝 胡漢融合的褲褶服

超方便的蹀躞帶 圓領長袍的全面勝利   第五章 你以為的唐朝爆乳裝   趣談中國假髮,簪金堆玉誇雲髻 華麗髮髻的真相? 西周以來的貴婦配件 簪金綴玉,華麗漢風 下雨不愁的魏晉「假頭」 唐朝義髻盈尺高   唐朝間色裙——貞觀條紋女孩! 從寬條紋到窄條紋 超細條紋,奢華象徵 「加倍奉還」的手工 瘋狂消耗的布邊 布料就是錢! 對比色才是王道   古裝裡的內衣——要性感,也要保暖! 近代歐洲童貞式性感 培養貞靜美德的馬甲 樸實的先秦內衣 前包、後包、高圓領 唐朝豪放女的真相   胡風颯爽稱豪傑--唐朝「紳士西服」 方便到脫不下來的胡服 一眼斷定帥哥身分 哈胡風、哈儒風與哈唐風 玉帶金魚高富帥 黃色成

為皇家色 頂上幞頭比帥氣 冠冕已成old fashion   唐朝仕女的豪放裝扮--露胸披紗,頭頂高髻 露胸披紗,高髻步搖 長裙高束,衣袖緊窄 寬長披帛,好梳高髻 低領半袖,胸型自然呈現 從帷帽遮蔽到露面露髻 女著男裝蔚為風潮 胡風打扮一度流行   與時俱進——大唐盛世女子的前衛妝容 膚色力求潤白如玉 脂粉紅豔厚重 五官不立體才上流 眉似遠山含煙翠 斜紅如血傷痕風 愁眉+瘀紫=血暈妝   中晚唐女裝——輕紗薄透,寬袖奢靡 初唐「細細輕裙全漏影」 中唐「羅薄透凝脂」 男裝「裝束輕鴻意態生」 皇帝禁不了的「寬博怪豔」 貴妃錦袍,富人時有   第六章 聽說很保守的宋朝服飾   清新中小露性感--宋代

女裝的小心機 宋服拘謹滅人欲?可錯了! 喜用黃金、真珠裝綴服飾 抹胸內搭性感更勝唐朝   從南宋黃昇墓一窺宋代女服--宋朝美眉的衣櫃 戲劇服裝有時無關朝代 出土文物再現宋代女裝 復刻南宋黃昇衣著 放大版的嬰兒 「含胸」代表謙遜?!   花兒頭上插,蜂蝶也要迷--宋代花美男完全守則 花吃了那男孩 娘什麼,老子都不老子了! 獄卒也愛一枝花 制霸婚禮的穿搭小撇步 平價時尚也要換季出清 花樣爺爺:蘇東坡、司馬光   從「滿頭行小梳」到「冠寬與肩齊」--唐宋髮飾的「大頭病」 寶鈿數大就是貴 大頭病一發不可收拾 愛美也要「愛」動物 花枝亂顫不輸巴西嘉年華 滿街蝴蝶蜻蜓小鳥兒亂飛   大器與優雅兼備顯瘦的南

宋兩片裙 南宋晚期最流行的裙款--只有兩片 大步流星也不怕走光! 裙緣細長花邊設計「顯腰顯瘦」 裙上細褶考驗儀態   正月穿羅衫,上衣放裙外--宋代飄逸的多層次穿搭 上衣紮裙裡?太土! 職業廚娘衣如貴婦,可不灰頭土臉! 輕、薄、透,愛婿唔驚流鼻水!   絲綿加裹肚的古式發熱衣--宋代女子秋冬禦寒術 抹胸、裹肚、絲綿內衣,就是發熱衣 開襠褲+合襠褲+夾裙,寒流來襲也不怕 內外兼修,保暖又性感飄逸 紙衣、紙裘,禦寒又風騷   大袖霞帔最高--宋代女子禮服的華麗晉級 服裝的級別:禮服>常服>便服 貴婦入門版:大袖+生色領 貴婦升級版:大袖+寫生花邊+霞帔+帔墜   毛皮、靴子與髡髮,北方異國風--遼

代時尚 部落穿皮草,儀典著漢服 左衽夷狄,右衽諸夏 剃髮不分男女,或前後或地中海 契丹時尚,漢人也瘋狂   第七章 文化交融的明朝服飾   服裝裡的文化交融史--華麗的金元服飾,明朝也瘋狂 歐洲,常有「外國人」做國王 元朝,一個「正統」的朝代 女真:婦女著裙撐、金銀做裝飾 蒙古:多彩腰線、裙袍打褶 明代花紋裝飾,出自金元審美   民族主義藏在傳統服飾中--復古,該復哪個朝代的古? 族群意識vs.考古依據 復中國之舊,是誰的「舊」? 服裝反應氣候變化與審美差異   寶鈔不寶,服飾無華--從素服錦衣看明初經濟 衣著簡樸暗藏玄機 右衽始於京城下效 富過三代即知穿戴   百姓愛穿官員華服--「納捐得官

」撼動服裝界! 明初如父輩,「均貧」而儉樸 人人得穿華服,管窺吏治崩壞 為使裙如傘,人人盡穿馬尾裙 衣衫大至膝,髻高如官帽   繡龍織鳳、時世妝束缺一不可——「白銀國度」豔妝炫服 倭寇走私,白銀流入 發現美洲銀礦,爭購東亞商品 官商衣著豪奢,百姓群起效尤 經典禮服不可缺,流行時裝要跟風   模仿士子打扮,追求風雅時尚——明代也有真、假文青! 成衣鞋子市場化,帶動時尚敏銳度 附庸風雅感覺好,百姓總愛裝文青 掌握風雅詮釋權,士人復古求仙氣 寬衣大袖粉色系,男裝女裝無分別   第八章 清朝皇帝不穿龍袍穿什麼? 九五之尊,愛穿低彩度純色暗花袍——清代皇帝低調奢華 皇帝平時不穿明黃色衣服 黃、紅、藍色朝

袍各依不同祭祀場合 皇帝常服比官員還樸素!   男裝女裝傻傻分不清楚——清代宮廷禮服,男女一個樣 旗人須遵守滿洲舊風打扮 女子朝服比男人豪華炫富 男女吉服造型極為相似 以色彩紋飾增加吉服變化   審美漢化,寬鬆剪裁蔚為風潮——打破禮儀規定的晚清流行穿搭 從簡樸合身到華麗寬大 慈禧也熱愛外搭時尚單品 禮服體系出現新式穿搭   第九章 從民國回顧五千年的流行時尚 倒大袖短衫配褲裙——上衫下裙的民初時髦 緊窄剪裁高衣領服裝流行一時 「清純學生妹」素淨打扮爭相仿效 喇叭型七分袖小露性感   從模仿男裝到大秀身材——民初旗袍不「傳統」! 模仿男裝穿長袍 倒大袖短衫外搭及踝長馬甲 開衩內搭襯裙、襯褲、長絲

襪 民初旗袍剪裁胸小、屁股大!   附錄 古裝的剪裁、顏色與正式服飾 不經尺規不成「裁」――漢服的版裁 布料:家庭手工業的產品 由布幅決定的服裝版型 垂直拼接,合身又便利 持中守正的穿衣哲學 輕鬆看懂古代服制   柘黃袍和鬱金裙的時尚——顏色的身分密碼 朱砂貴重,大紅費工 紫服味久,玄青顯白 君愛柘黃,妃喜鬱金 織錦閃色,染藝繽紛   新婚之喜小登科 男著爵弁、女穿褖衣,隆重又夢幻的漢服婚禮 西洋白紗,流行不到二百年 地位愈高,婚禮服飾愈華麗 新娘蓋頭起源於魏晉   從周代深衣到民初褂裙,流行服飾變身正式禮服 民國禮服——藍斜襟配黑長裙最正式 唐代新郎,捨黑爵弁著紅公服 宋代新郎官——愛穿官服

明代新人綠配紅 清代成親,男著滿服,女穿鳳冠霞帔   圖片版權 推薦序 衣著時尚的鑑往知來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創辦人)   衣著時尚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人類最古老的發明之一,衣著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同步開始。服裝最初用意是為了蔽體禦寒,但是自從人類服裝文明走出了唯一實用目的時代後,它的功能就趨於複雜了。   做為一種物質文化,古代中國的服飾形態變化多端,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史同步,衣服不僅是一種時尚,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尤其在中國,服裝做為一種精神文化,體現在社會、政治、文學、藝術,乃至於人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就

這個意義上講,衣服不是為了防寒避暑而穿上,它所表達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思想的延續。   漢族的民族服裝很有辨識度,春秋戰國時代,漢族的民族服裝基本定型,這就是寬袍大袖的漢式服裝。寬大的衣裳是漢服與其他民族服裝的最大不同,飄飄然的衣袖反映出漢族的生活喜好,吟詩作畫、撫琴下棋、觀月賞花,追求悠閒清淨的安祥生活,不喜歡激烈運動。   不過這種服飾並沒有一直延續,這是中國時尚史有趣的地方,它不像大部分民族,堅守舊有的服裝,保護特定的傳統,衣服容易受到政治局勢的紛擾而有顯著的變化,例如清朝打下中國後,為了同化漢族而強制推行滿族的緊身長袍馬褂,或是因盛唐時期民風開放,異軍突起的「女扮男裝」時尚潮流等。

  概括來說,漢族服飾體現著文化的厚實感;北方民族服飾表現出渾厚質樸的「戰鬥性情」;西北少數民族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西南少數民族則傾向色彩華麗、安逸無憂。民族間的互動,造就了衣冠服飾的多樣性,中華民族的文化可以說是建立在民族的交融。   在所有衣裝史中,我認為最有故事性的當屬推動褲子的普及,我們現在見到男生穿裙子便覺得古怪,或是斷然認定他不正常,然而褲子一開始並不是為了男生專門設計,而是為了打仗,為了「殺人」而設計的!以某方面來說,我們如果要追求真正的文明,或許應該拋棄窄褲西裝,換上「沒有攻擊性」的裙子!   中華民族古代穿著衣裳,上半身著衣,下半身著裳,裳和裙子很像,是一種圍在腰部,

遮蓋下身的不分褲腿的服装,看起來很華麗,但走起路來很不方便,不適合戰火頻傳的中原大地。戰國時期的趙國屢遭北方民族騷擾,武靈王便突發奇想,推行適合騎馬射箭的窄袖緊身「胡服」,讓漢民族衣著從只穿「裙子」,變成也穿「褲子」了。衣著的演進不僅象徵著歷史脈絡的演進,也是中華民族交互融合的見證者。   中華悠悠五千年,每一段時期的服飾都是當朝文化的反應,他們沒有刻意去設計,而是在繼承中發展。做為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服飾伴隨著中華文化的興衰,成為歷史本身的一環。   「歷史從各個層面影響到服飾的變化,同時服飾又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歷史的變遷。」龔元之老師所撰寫的《古裝穿搭研究室》,針對大家感興趣的服飾

議題,以輕鬆而不失嚴謹的筆調,將中國歷史上不同朝代、不同地點、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流行服裝盡數帶出,筆下文字更不時穿插現代用語,讓讀者能更輕鬆的認識古代時尚的真實面貌,絕對是喜歡古裝的年輕讀者們,不容錯過的絕佳力作。   宏觀閱史,鑑往知來,願讀者共勉之。   第一章   關於古裝的大小事 重衣羅襦上街去,穿越古今的美麗 漢服、唐裝、馬褂、旗袍……都是「老叩叩」才穿的玩意兒嗎?近十年來,在中國、臺灣、日本與韓國等地,悄悄興起一股漢服熱,許多對傳統文化充滿熱情的「七○後」和「八○後」年輕人,紛紛將寬袍大袖、襦裙曳地的傳統古服穿上街,讓溫柔寬和的傳統美感成為現代生活中的日常風景。 對現代人來說

,「傳統服飾」是個很籠統的概念。各位若是在年節期間穿件釘了盤扣的大紅鋪棉唐裝出去逛街拜年,應該就已經感覺自己挺有傳統氣息了吧!重視身材的女孩子可能不喜歡厚重的棉襖,而是努力把自己塞進掐細腰身的高叉旗袍裡,抬頭挺胸、用力縮緊小腹,踩著高跟鞋,顫顫巍巍走來,自覺娉婷嬝娜,比起平日更是優雅古典了幾分。 除了唐裝與旗袍,再問傳統服飾還有些什麼,這可能就讓人有些費思量了。喜歡看古裝劇的人大概能說得出皇帝穿黃色的龍袍,頭上戴有珠簾的冕冠;唐朝女人身披薄紗,酥胸半露;清朝男人都剃了前額,腦後拖著長辮子,身穿黑青或帶花的綢緞袍子,女人則是頭頂著大拉翅,足蹬花盆底,身穿旗袍……至於其他朝代?感覺沒什麼特色,就是

古裝,不管演的是漢朝或明朝,民女和店小二的衣服看起來都差不多。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忍不住反駁:「哪有這麼誇張!」 但事實上,還真的就有。一般民眾對「傳統服飾」嚴重缺乏認識,我可是親身經歷過了。 二○一○年,因為倒春寒的緣故,北京的花季遲了近一個月,往常四月底、五月初開放的牡丹直到五月中旬才進入最燦爛的花期。我和朋友說好到景山公園賞花兼外拍,心想不要怠慢了這姍姍來遲的花王,因此挑選了最為推崇牡丹國色的唐代風格,也是極具時代特殊性的唐風齊胸襦裙──但奇妙的是,景山的遊客們幾乎沒有人能夠認得出來。 韓服?漢服?傻傻分不清楚 中國這幾年有不少愛好者努力推動「漢服運動」,從網路上來看,「漢服運動」辦得

沸沸揚揚,各地紛紛響應號召,只差沒有揭竿而起。不過我們當天沒有見識到他們努力的成果,認為這些衣服是「漢服」者寥寥無幾--最普遍的認知是「這是朝服吧?」即朝鮮族服裝(在臺灣會稱為「韓服」,果然這也是有地方差異的)。還有女孩子真以為是韓服外拍,努力搭訕想上來合照,掙扎了半天,開口說的卻是日文。

唐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

為了解決元朝 漢服的問題,作者蔡秀敏 這樣論述:

歷來官方正史及近人關於飲食文化的著作中,所記錄的多為上階層的飲食現象,例如唐朝的燒尾宴、清朝的滿漢全席等等。然而眾所週知,不同的階層由於其經濟能力的不同,對於飲食講究的態度也有所異,上階層的飲食文化僅僅是飲食文化中的其中一個面向,並不足以代表整個飲食文化的階層結構。而富貴之家的飲食,並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可以染指的。若要真切了解一個時代的飲食,最重要的應該是一般百姓生活的飲食文化。敦煌出土的寫卷文書以及敦煌石窟壁畫所展現的,是唐代民間活潑熱絡的市井生活畫卷,反映了唐代民間的庶民美學,除了可以和正史相互比較,並可以彌補官方文獻記載對於民間飲食文化描寫的不足,提供宮廷顯貴、文人雅士階層飲食文化之外,

另一個可以一探唐代飲食生活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