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定期定額贖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元大定期定額贖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mart智富》真.投資研究室寫的 人人都能學會ETF輕鬆賺0050(全圖解) 和林美姿、范榮靖、王怡棻的 凍薪時代理財術:6招教你變身財富新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基金定期定額出現品牌效應- 工商時報也說明: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投信基金11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58.05億元、筆 ... 投信業者表示,隨指數逼近萬八台股基金卻不見贖回反而可見定期定額的持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Smart智富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財務金融系(所) 王致怡所指導 游岱儒的 定期式策略投資績效之探討— 以台灣股票指數型基金為例 (2019),提出元大定期定額贖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定期式策略投資績效之探討—以台灣股票指數型基金為例、股票指數型基金、基金績效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吳昭彥所指導 林采勳的 定期定額基金投資停利點之探討 (2010),提出因為有 定期定額、停利點、共同基金的重點而找出了 元大定期定額贖回的解答。

最後網站境外基金業務 - 彰化銀行則補充:國外債券型基金以本行開放定期定額申購者為限。 ... 委託人於信託契約終止前將投資標的全數贖回,除有前開第5點「終止扣款契約」及第7點暫停扣款及永久停止扣款投資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元大定期定額贖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人都能學會ETF輕鬆賺0050(全圖解)

為了解決元大定期定額贖回的問題,作者《Smart智富》真.投資研究室 這樣論述:

現在全世界最夯的投資工具ETF 沒有投資經驗也能快速學會的懶人投資法 從台股的0050到美股指數 6大熱門ETF交易策略大公開,讓你輕鬆賺遍海內外!   本書重點精華:   近年來市場最夯的投資工具非ETF莫屬!不止全球市場的ETF規模屢創新高,台灣的ETF資產總額和數量也是一路攀升,至2017年5月底為止台灣ETF規模已經突破3000億元大關,近10年來成長超過5倍!ETF究竟有什麼魔力,為何人人都在買?   ETF的正式中文名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ETF)。光只看名稱你可能還是一頭霧水,因為ETF的正式名稱中又有「股票」、又有「基金」,

它到底是股票還是基金?「指數」指的又是什麼?   其實,ETF正是一種兼具股票和共同基金特性的投資工具,像共同基金一樣,ETF由投信公司發行、管理、買進各種標的組成投資組合。不過,在交易方式上,ETF又和一般股票一樣,可以在集中市場掛牌交易,代表只要在台股的交易時段,投資人都可以如同一般股票一樣買賣ETF。   「指數」代表的意義則是ETF的最大特色----「被動式追蹤某一指數表現」。一般共同基金的投資組合是由基金經理人決定,要買哪些股票、要買多少部位都由基金經理人判斷。但是,ETF的投資組合內容則視其追蹤的指數內容而定,也就是說ETF的投資內容,不是由基金經理人「主動」決定,而是要依據追

蹤指數「被動」調整,也就是追蹤指數有包含的成份股,ETF才能持有,一旦追蹤指數將成分股剔除或是降低持有比重,那麼ETF也要跟著調整將該檔成分股賣出。   以台灣最知名的ETF元大台灣50(0050)為例,元大台灣50追蹤的指數是「台灣50指數」,而台灣50指數是由台灣證交所與世界知名的富時指數公司合作編製,其成分股涵蓋台灣證券市場中市值前50大的上市公司。   因此元大台灣50這一檔ETF的持股內容就會是這前50大公司的股票,持有比重也是以台灣50指數為依據。當台灣50指數在每季進行成分股調整時,元大台灣50也才會隨之調整持有股票內容。   也正因為ETF這樣特殊的設計,讓ETF擁有許多

其他投資工具都沒有的諸多優勢,讓投資人能夠在更低的成本和風險之下,輕鬆參與市場上漲的機會,使得ETF在全球市場廣受歡迎,成為近年來成長速度最快的投資產品。以下是ETF投資的六大優勢:   1.     費用低廉   ETF最吸引投資人的一大特色就是投資成本低廉!由於ETF採取被動追蹤指數的管理策略,投資組合依追蹤指數組成,相對之下,ETF發行公司比起傳統基金公司,就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分析人員研究個股,因此可以省下研究分析的費用,管理費用也就不用那麼高。   除此之外,ETF由於採取被動式投資策略,投資組合是依照指數變動,因此一般來說買賣次數不會像主動式管理基金那麼頻繁,交易成本自然也就會降

低。一般來說,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用約為1.5%,債券型基金則為1%,但是投資台灣國內市場的ETF管理費都在0.4%以下,投資海外市場的ETF管理費雖然稍高,但是也多在0.99%之下。   在交易成本方面,ETF也是佔盡優勢,比起共同基金交易時動輒1.5-3%的手續費,ETF則與股票看齊,買賣時都只需要繳交千分之1.425%的手續費,比起基金低了許多。雖然,ETF和股票一樣在賣出時,都需要繳交證券交易稅,但是ETF在稅率也仍優於股票,股票賣出時的交易稅是0.3%,但ETF只有股票的1/3,只要0.1%。   2.     分散投資、風險波動度低   當我們買進一張股票時,就代表我們投資一家

公司,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例如台積電、鴻海、中鋼、宏達電。若是這家公司很會賺錢、營運表現良好,那麼這張股票價格就有機會上漲,甚至是飆漲。   但是若這間公司決策錯誤、經營不善,或是爆出弊案,那麼這張股票的價格可能就會因此暴跌,甚至是下市成為壁紙。也就是說,一張股票的價格是隨著一家公司的營運表現漲跌,當投資人籌碼都壓在同一家公司,要承受的風險自然就相對較高了。   就算你明白「雞蛋不要都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知道要進行資產配置,多買進其他的標的,但是現實中,往往我們投資資金有限,很容易受限於資金不足而無法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但是ETF則不同,買進ETF等於是買進「一籃子股票」

,投資風險要比單純只買一張股票低的多了!     因為ETF是依據指數成分股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一檔ETF至少會由數十檔標的,甚至是百檔以上標的所組成。以元大台灣50為例,買進一張元大台灣50就代表你同時也買進了台積電、大立光、中華電、遠傳等前台股中市值前50大公司的股票。     由於持股標的多,因此ETF較不受個別公司而影響績效,就算有偶有部分成分股股價暴跌,整體ETF的價格也不致於大受衝擊,可有效降低個別公司所帶來的風險,也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3.     透明度高   ETF的投資標的和投資比重追隨指數,因此其持股相當透明化,投資人隨時都可以利用發行公司網站查詢ETF

的持股內容,因此很輕鬆就可以了解一檔ETF所有持股內容,投資人對於投資標的的掌握度會更高,也更能安心。     相較之下,共同基金的選股內容則是由基金經理人決定,且只會一個月一次,公開向投資人揭露基金的前5大或是前10大持股,其餘投資標的、比重則不對外公開,投資資訊揭露度以及即時性比ETF要低得多。   4.     定期汰弱留強、安全性高   ETF是追蹤指數投資一籃子股票,因此其投資組合會隨著指數每段時間進行調整,而指數則會依據當初設定的條件,定期將符合條件、表現好的公司留下或是納入,將不符合挑件、表現轉壞的公司剔除。     這樣的機制,對ETF而言,等於定期機械化執行汰弱留強,能夠

留在ETF投資組合中的都是符合標準的公司,ETF不太可能會踩到地雷,持有即將倒閉的公司,因此ETF鮮少會發生倒閉的情況,投資ETF不用擔心血本無歸,安全性高。     5.     免選股風險也能參與市場趨勢   在過去,許多投資人往往在看好市場時進場投資,市場也的確上漲,但投資人卻不見得都能賺到錢。原因就出在,他們選錯了個股!因為就算大盤整體趨勢看好,但是個股很有可能因為個別因素,而沒有受到大盤帶動,隨之上漲,此時投資人就算看多後市、積極參與市場,也不見得能夠獲利。     但現在有了ETF這個投資工具,當你看好台股大盤後勢時,你現在可以簡單的運用ETF就參與台股的上漲,避免擇股的風險和困

難。因為ETF的設計旨在貼近指數的表現,因此只要大盤上漲,ETF的價格勢必就會隨之上揚,對於投資人來說,投資ETF是參與大盤漲跌輕鬆又省事的方式,不用再去辛苦研究個別公司的財報,還背負可能擇股錯誤的風險。   6.     交易方便、買賣簡單   ETF的的交易方式就跟股票一樣,投資人只要申請好證券戶,就可以在台股交易時間上午9點到下午1點半之間交易,這段時間內你隨時可以利用電腦或是手機的看盤軟體,看到ETF的即時變動報價,若想要買進或是賣出只要利用下單軟體或是打給營業員就可以輕鬆完成。     買基金時,投資人必須在扣款戶頭中先存好要投資的金額,才能成功交易,賣出時,基金因淨值計算等因素

,國內基金多要3-4個營業日款項才會入帳,若是境外基金贖回時間更可能長達7個交易日。     但ETF交易流程與股票相同,是成交之後的T+2日才會扣款,因此不需要在下單之前就先存好交易資金。同樣地,賣出ETF後,款項也會在T+2日內入帳。   儘管ETF具備如低成本、透明度高、分散標的等投資優勢,但這並不代表投資ETF就全然無風險。投資人若想要投資ETF還是有以下4大風險需要面對:1.系統風險、2.追蹤誤差風險、3.匯率風險、4.市價波動風險。   1.系統風險:   雖然ETF已經透過一籃子組合,分散投資標的,降低個別標的價格波動或是個別企業營運惡化,對於整體投資帶來的影響和風險。但是市

場風險可以區分為兩大類,一為可以透過分散持股降低的「非系統性風險」,另一則是無法利用分散持股降低,將影響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也因此一旦系統性風險發生時,縱使ETF已經分散持股,但也仍難免受到衝擊。   2.追蹤誤差風險:   ETF的設計以追蹤指標指數為目標,也就是說會希望盡量貼近指數的報酬表現,但是ETF實際運作時,其基金淨值與對應的指標指數走勢卻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這就是所謂追蹤誤差風險。   追蹤誤差風險產生的原因之一,在於ETF為了要產生與指標指數相同的組合時,必須要負擔過程中所必要的成本和費用,例如交易手續費、交易稅、管理費用等等,這些費用和成本就會使得ETF和指標指數報酬

之間出現落差。   另一個產生追蹤誤差的原因則是,ETF必須要跟隨指標指數成分股調整持股,但是有時候發行ETF的公司可能會因為市場因素,無法即時調整ETF的持股,就會使得指數報酬和ETF報酬產生差距,出現溢價(市價>淨值)或是折價(市價   3.匯率風險   ETF的匯率風險主要是發生在投資海外標的的ETF。隨著國內ETF市場蓬勃發展,ETF的標的標的早已不限於國內市場商品,現在市場上更有包括陸股、日股、美股等投資海外市場的ETF。   除非ETF採取匯率避險設計,否則這類投資海外市場的ETF,因為不再是以新台幣直接進行投資,而是需要兌換成當地貨幣才能進行投資,因此此時投資人就必須

要面對匯率風險。   若是新台幣升值幅度勝過外幣,則投資人勢必就會因為新台幣的強勢而面臨匯損,有時候甚至可能出現賺了報酬,卻賠了匯差的狀況,因此要投資海外市場ETF前,建議投資人要先對匯率狀況有所了解。   4.市價波動風險   市價波動風險主要也是發生在投資海外市場的ETF。因為全球市場存在時差,台灣市場的交易時間自然無法與海外市場完全一致,因此若是台灣市場收盤後,海外發生重大事件,造成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修正,那麼投資海外市場的ETF將無法立即反應,造成在台灣上市、投資海外市場的ETF延遲反應市價。   本書重點精華:   1.    名詞詳解 ─ 原型、槓桿、反向有什麼不同?了解內

涵才能挑對ETF!   2.    必懂指標 ─ 看懂2大關鍵數字,助你避開地雷ETF   3.    交易眉角─ ETF交易大忌有哪些?搞清交易規則不當冤大頭   4.    基礎策略教學─ 2大ETF交易基本策略,教你存股兼賺波段   5.    實戰操作 ─台股、陸股、原油 通通有, 6大熱門ETF操作策略大公開!  

定期式策略投資績效之探討— 以台灣股票指數型基金為例

為了解決元大定期定額贖回的問題,作者游岱儒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台灣國內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為樣本,採取T檢定、ANOVA檢定及無母數檢定比較單筆投資、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與定期定值策略等四種策略的績效差異。本研究期間為自2012年9月至2019年4月止。實證結果發現,以整體樣本期間來自看,各策略平均年化報酬率以定期定值策略最高,其次是定期不定額,定期定額策略,最後才是單筆投資策略,然而在統計上並未存在顯著差異。另一方面,各策略的績效並不因國內ETF基金風格型態或扣款日而存在顯著差異,但會隨樣本期間而有不同。本研究實證結果將有助提供基金投資人之投資決策參考。

凍薪時代理財術:6招教你變身財富新貴

為了解決元大定期定額贖回的問題,作者林美姿、范榮靖、王怡棻 這樣論述:

  如果你只是把錢存在銀行,沒有做任何投資,每天早上醒來,你的財富又會相對減少了一點……   當物價不斷上漲、薪水不再成長的年代來臨,被「凍薪」的台灣中產階級普遍憂慮在M型社會下,將淪為新貧階級。   與其消極擔心會淪為新貧,不如積極向不斷冒出頭的新富學習,看看他們怎麼抓住時代的商機,讓資金更有效率的流動——只要善用熱門的投資工具,你也能讓自己從負債族升級為新富階級。   在凍薪時代,只有培養高度的理財行動力,才能在財富重新分配的趨勢下,從新貧走向新富。   本書教你對抗財富縮水、晉身新富階級六大祕訣,並分享六個變身新富和六個學習治富的成功案例,同時教你四大凍薪時代不可錯過的熱門投資術。

作者簡介 林美姿   資深財經記者,曾任職《聯合晚報》財經組記者、精業嘉實主編,現任《遠見》雜誌主編,著有《聰明報稅你最行》、《基金操盤人取勝股市十大法則》等書。 范榮靖   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業,輔修保險,當過統計學會會長,現就讀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現任《遠見》雜誌特約資深記者,曾在泰安產險、《商業時代》、《TVBS周刊》等公司服務過,擁有汽車保險核保人員證照。   求學期間從未想過要當記者,但現在樂在其中。一直期許自己將艱澀難懂的財經資訊,透過手上的筆,深入淺出報導出來,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學習財經,建立正確觀念。 王怡棻   台大國際企業系畢業,輔修圖書資訊系,曾任出版社編輯、兼職譯者,現為《

遠見》雜誌記者,喜愛閱讀、寫作、表演藝術,譯有《北風的背後》(合譯)。 名人推薦 富邦證券董事長暨富邦金財富管理事業群負責人葉公亮推薦: 本書很適合想更進一步提升財富的人來閱讀。 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杜純琛推薦: 本書面向很廣,從基礎入門到熱門商品全都深入探討,也提醒應該注意的風險,是一本很實用的書。

定期定額基金投資停利點之探討

為了解決元大定期定額贖回的問題,作者林采勳 這樣論述:

定期定額投資(DCA)採每月定額扣款之方式,即使小額扣款和固定薪水之投資人,也能購買此基金、參與證卷市場之買賣與強迫儲蓄之功能;定期定額投資(DCA)為逐次購買風險性資產可避免單筆總額投資(LS)誤判時機點之風險,長時間下來可分攤持有成本,此功能與銀行定存頗類似,不過若贖回時機點正確將可獲得更高之長期複利效果;因此本研究已交易日第一天為進場依據且每兩個月申購一次,當獲利達到一成、二成、三成與四成,則全數獲利出清,依循此研究方法皆能獲利。本研究顯示:投資方式採定期定額投資,且利用保德信高成長、元大卓越與群益馬拉松淨值作為基金評估樣本,再利用本研究所設定之停利點出場,於定期定額皆能有效獲利,及使

要獲利四成用於保德信高成長中,最長等待時間為2029天、元大卓越最長等待時間為1644天與群益馬拉松最長等待時間為2301天;因此只要投資者願意等待,定期定額投資法皆能獲得最佳投資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