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催化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洪法寫的 石油化工催化劑基礎知識(第三版) 和朱元清的 船用柴油機超低排放控制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石化出版社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張健桂所指導 陳禾芫的 以鐵氧磁體觸媒焚化甲醛之研究 (2021),提出催化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甲醛、觸媒焚化、鐵氧磁體觸媒、揮發性有機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聯合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碩士班 黃心亮所指導 吳兆禾的 生質廢棄物衍生之生物炭複合離子液體 應用於污染物處理 (2021),提出因為有 生物炭、離子液體、吸附劑、光觸媒、二氧化鈦的重點而找出了 催化原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催化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石油化工催化劑基礎知識(第三版)

為了解決催化原理的問題,作者朱洪法 這樣論述:

本書從工業實用角度出發,較完整地介紹了石油化工催化劑的基礎知識,包括催化劑的基本概念和生產原理、評價及測試方法,催化劑及載體的選擇和設計、催化劑使用和保護,以及催化劑的推廣應用和選購等有關知識;同時還重點介紹了一些重要石油化工過程催化劑的種類和性能及近年來石油化工催化劑和催化新材料、新技術的進展。

催化原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個影片是2020年5月2日,我在個人Facebook頁面的直播影片。

要和你分享《量子領導》這本書,這預期會是一個系列,這是此系列的第二集。

我將提到大衛霍金斯(David Hawkins)利用量子原理推導的「人類意識能量層級分布圖(Map of the Scale of Consciousness)」,透過提升自己核心層的意識能量,進而提升現象層的行為、決策!

COSMIC RELAXATION: 8 HOURS of 4K Deep Space NASA Footage + Chillout Music for Studying, Working, Et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_plhk1FUQA

-
關注更多

我的Instagram:https://bit.ly/BradleyIG

Google、Podcast、Youtube、Instagram
搜尋🔍「Bradley說故事」都可以找到我的內容!
-

#量子領導
#人類意識能量層級分布圖

以鐵氧磁體觸媒焚化甲醛之研究

為了解決催化原理的問題,作者陳禾芫 這樣論述:

甲醛( Formaldehyde, HCOH )是一種工業上廣泛使用的化學物質,但因其對於人體的急毒性以及致癌性而較其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受到更高的關注。本研究利用鐵氧磁體觸媒( Ferrite Catalyst )將氣流中的甲醛轉化成無害的 CO2 和 H2O。實驗結果顯示在甲醛進流濃度 2000 ppm、空間速度 3000 hr -1、氧氣濃度 21% 之條件下,摻雜單一活性金屬之鐵氧磁體觸媒中以Mn-ferrite的效果最佳,Cu-ferrite次之。雙摻雜金屬對於鐵氧磁體觸媒的活性有進一步提升的作用, Mn/Cu莫

爾比在 3/1 ~ 1/3 之間的 Mn/Cu-ferrite 優於 Mn-ferrite 與 Cu-ferrite。Mn/Cu = 1/1之鐵氧磁體(即 Mn0.5Cu0.5Fe2O4 )為最佳之觸媒成分,在操作溫度 180℃下,若沒有觸媒存在則甲醛去除率為 0%,而在添加該觸媒後去除率提升至95 %。將鐵氧磁體觸媒成型造粒並經多次重複升降溫操作測試發現其催化性能未降低且晶相結構無改變,由此可知本研究成果具有實務應用的潛力。關鍵字:甲醛、觸媒焚化、鐵氧磁體觸媒、揮發性有機物

船用柴油機超低排放控制技術

為了解決催化原理的問題,作者朱元清 這樣論述:

本書以船用柴油機超低排放控制技術為主線,主要介紹了船用柴油機分類、船用柴油機污染物評價指標,船用柴油機污染物及其測量技術,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控制法規及技術路線,船用柴油機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船用柴油機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船用柴油機節能減排技術,船用柴油機污染物一體化處理技術,船用柴油機廢氣後處理裝置認證流程及要求等內容,並附錄了中國船級社船用柴油機排氣成分分析儀的技術條件、船用餾分油要求和船用渣油要求。 本書不僅可供船舶行業、環境工程、海洋污染等行業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還可供高等學校船舶專業、環境工程、海洋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朱元清,哈爾濱工程

大學,講師,自2008年以來,作者一直致力於船舶柴油機燃燒及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究。目前主持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青年專案1項、國家自然科學項目青年項目1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技術船舶專案、MPRD專案及預研項目十餘項。結合科研專案,參與編著論著2部,發表或參與發表學術論文17篇,受理或授權發明專利14項,授權軟體著作權5項。其中,論著為“國防特色教材”《內燃機排放與污染控制》(參編第8章、第9章)和“國防特色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內燃機工作過程模擬技術》(參編第2章、第4章)。 第1章 緒論1 1.1船用柴油機分類1 1.1

.1低速柴油機2 1.1.2中速柴油機4 1.1.3高速柴油機5 1.2船用柴油機污染物評價指標6 1.2.1污染物濃度7 1.2.2品質排放量7 1.2.3比排放量7 1.2.4排放指數8 第2章 船用柴油機污染物及其測量技術9 2.1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現狀9 2.2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水準11 2.2.1二氧化碳11 2.2.2硫氧化物12 2.2.3碳氫化合物12 2.2.4一氧化碳13 2.2.5氮氧化物14 2.2.6顆粒物17 2.3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測量技術及方法19 2.3.1不分光紅外線分析儀19 2.3.2化學發光分析儀21 2.3.3氫火焰離子化分析儀23 2.3.4順

磁分析儀24 2.3.5顆粒物測量方法25 第3章 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控制法規及技術路線28 3.1船用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法規及要求29 3.1.1國際海事組織排放控制法規29 3.1.2歐盟排放控制法規32 3.1.3美國環保署排放控制法規34 3.1.4中國排放控制法規38 3.1.5中國排放控制法規修訂41 3.2船舶柴油機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42 3.2.1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42 3.2.2硫氧化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43 3.2.3柴油/天然氣雙燃料技術44 第4章 船用柴油機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46 4.1廢氣再迴圈技術46 4.1.1常規EGR系統46 4.1.2船用EG

R系統工作原理49 4.1.3船用EGR系統工藝過程50 4.1.4船用EGR系統基本組成52 4.1.5船用EGR系統分類56 4.1.6船用EGR系統技術難點62 4.2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63 4.2.1SCR反應過程64 4.2.2SCR催化原理65 4.2.3船用SCR系統基本組成67 4.2.4船用SCR系統分類70 4.2.5船用SCR系統技術難點75 第5章 船用柴油機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78 5.1低硫燃油技術79 5.1.1船用燃料油分類79 5.1.2低硫燃油及其標準80 5.1.3低硫燃油燃燒問題81 5.1.4低硫燃油轉換問題82 5.2濕式洗滌技術84 5.2.1濕

式洗滌技術脫硫原理84 5.2.2濕式脫硫系統組成91 5.2.3濕式脫硫系統分類100 5.3幹式脫硫技術103 5.3.1幹式脫硫系統工作原理103 5.3.2幹式脫硫系統組成106 5.4各種脫硫技術的比較109 第6章 船用柴油機節能減排技術111 6.1餘熱回收技術112 6.1.1船用餘熱回收技術分類114 6.1.2朗肯迴圈114 6.1.3卡琳娜迴圈119 6.1.4廢氣複合渦輪系統121 6.1.5熱電式發電系統125 6.1.6單一或聯合技術126 6.1.7綜合分析129 6.2替代燃料技術130 6.2.1天然氣發動機131 6.2.2甲醇發動機134 6.2.3燃料

電池136 6.2.4可再生能源137 第7章 船用柴油機污染物一體化處理技術138 7.1聯合處理技術138 7.1.1低硫燃油聯合SCR技術139 7.1.2SCR複合廢氣洗滌技術140 7.1.3EGR複合廢氣洗滌技術142 7.1.4成本投入及回收分析143 7.2協同處理技術146 7.2.1基於低溫等離子體的污染物一體化處理技術146 7.2.2基於強制氧化的濕法污染物一體化處理技術151 第8章 船用柴油機廢氣後處理裝置認證流程及要求154 8.1船用柴油機廢氣污染物測試方法154 8.1.1NOx排放測試與計算154 8.1.2SO2排放測試與計算161 8.2船級社船用產

品認可模式及流程163 8.2.1產品認可模式163 8.2.2船級社型式認可流程164 8.3船用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認可及檢驗要求166 8.3.1法定檢驗167 8.3.2船級檢驗171 8.4船用廢氣洗滌脫硫裝置認證流程及要求173 8.4.1法定檢驗173 8.4.2船級檢驗178 附錄182 附錄Ⅰ中國船級社關於船用柴油機排氣成分分析儀的技術條件182 附錄Ⅱ船用餾分油要求186 附錄Ⅲ船用渣油要求187 縮略語188 參考文獻191 致謝192

生質廢棄物衍生之生物炭複合離子液體 應用於污染物處理

為了解決催化原理的問題,作者吳兆禾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利用生質廢棄物衍生之生物炭複合離子液體應用於污染物處理。經由熱解廢棄菱角殼獲得生物炭(WCSB)作為吸附劑,同時為提高對金屬離子之吸附力,利用離子液體(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 [C4mim][PF6])進行改質WCSB, WCSB/[C4mim][PF6]重量比值為1、3、5、7並稱之為WI1、WI3、WI5、WI7,各別吸附pH4溶液中之Cr(VI)及Cu(II),可見Cr(VI)吸附量提高,透過FTIR、XPS分析[C4mim][PF6]/WCSB吸附之機制,可觀察到Cu(II)會與WCSB上的C–O、C

-OH、COO-H作用形成鍵結或形成氧化物,吸附後WI7之pH由9.93降至8.53,使Cu(OH)2的含量增加,故Cu(II)吸附量提高,而Cr(VI)則是和WCSB的C-O及C-OH作用還原為Cr(III),此外,由於吸附後WI1和WI3之pH分別由7.9降至4.26和4.57,Cr(VI)在酸性環境為HCrO4-的型態有利於吸附,因為隨著離子液體的加入,[C4mim][PF6]上的N+對Cr(VI)具有靜電吸引,促進Cr(VI)與WCSB反應還原成Cr(III),而Cr(VI)在鹼性環境下為CrO42-,更有利於吸附在WI7。在應用於光觸媒的研究上使用經由熱解花生殼製成之花生殼炭(PSB

),再將PSB使用Hummers法合成為花生殼氧化石墨烯(PSGO),以溶劑熱法將Ti(Obu)4、PSGO以及[C4mim]Cl複合為光觸媒(PSGO-Cl-Ti),利用UV-Vis DRS可以發現PSGO-Cl-Ti的能隙縮小及吸收邊波長增加,此外,XPS顯示Ti-O-C結構亦增加。比較PSGO-Cl-Ti和Ti-pure (未複合PSGO及[C4mim]Cl)的光觸媒對甲基橙降解速率以PSGO-Cl-Ti之降解速率較高,因在PSGO-Cl-Ti生成Ti-O-C的生成使TiO2生成之光電子快速轉移至PSGO,同時TiO2生成之電洞注入[C4mim]Cl的最高占據分子軌域,延長電子-電洞重組

時間,使光催化效果有所提升。在吸收太陽光降解之研究上,使用以PSGO、CuO、[C4mim][BF4]與TiO2進行複合之光觸媒(PSGO-CuO-BF4-Ti)並顯示其能提升降解速率,因此以反應曲面法(RSM)之Box-Behnken設計實驗並分析,顯示複合物PSGO、CuO、[C4mim][BF4]影響權重比為82.46%、7.30%、10.23%,最佳複合比例為1 g的TiO2複合PSGO為0.193 g、CuO為0.0027 g、[C4mim][BF4]為0.3626 mol,並以最佳條件複合光觸媒(PSGO-CuO-BF4-Ti (best),PSGO-CuO-BF4-T (best

)之能隙為2.11 eV,並且在進行甲基橙降解實驗中顯示實驗結果與RSM預測結果相符。O 1s XPS可以發現PSGO 上的C-O、C=O與TiO2表面上的自由電子鍵結形成 Ti-O-C結構以及[C4mim][BF4]的複合促使TiO2產生缺陷結構,使能隙略微降低,此外Ti 2p XPS顯示因CuO的複合,使Ti 2p之結合能下降,因Cu離子進入TiO2晶格,形成氧空位導致電子電荷密度提高,並且Cu可作為電子受體抑制電子電洞對重組,因此PSGO-CuO-BF4-Ti (best)因複合PSGO、CuO及[C4mim][BF4]使光催化效果進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