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資料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健保資料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寫的 2015-2016年全民健康保險年報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長庚大學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資訊管理組 陳昱仁所指導 吳孟哲的 應用XACML架構達到安全的雲端資料分享—以政府機關私有雲為例 (2013),提出健保資料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雲端運算、網路服務、可擴展存取控制標記語言、私有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保資料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15-2016年全民健康保險年報

為了解決健保資料查詢的問題,作者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這樣論述:

  全民健保秉持初衷,以「無論貧富老幼殘病,人人皆享有並得到同等待遇」的理念,支持全體國民的健康渡過20個年頭。目前全民健保納保率已達99.6%,醫療院所特約率亦高達93%,民眾就醫非常方便。而對於弱勢族群的照護,除了政府每年提供多達260億元之保費補助外,亦提供有欠費協助、醫療保障等多項措施,協助300萬人以上的弱勢族群就醫無障礙之外,也提供品質持續提升的醫療服務。   健保制度的用心也獲得民眾高度肯定,透過醫界、民眾及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稱健保署)的通力合作與努力下,無論在醫療服務的內涵、醫療品質的提升,以及健保資訊化等各方面,近年來健保滿意度平均維持在八成

以上,締造了納保率高、公平性高、肯定度高及醫療費用低的紀錄,達成「普及、方便、自由、經濟、滿意度高」的目標,成為各國稱讚及學習的對象,也因此每年吸引多國外賓慕名來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止,計有73國942位外賓來署參訪。   歷經二代健保改革後,全民健保更回歸以人為中心的概念,率亞洲之先,積極推動「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挑選腦中風疾病優先試辦,於治療黃金期幫助各類急重症個案改善失能程度,在2015年6月八仙樂園粉塵暴燃事件,健保署面對大量的燙傷患者,自87月起著手規劃並於9月9日公告啟動「全民健康保險燒燙傷急性後期整合照護」,依個別患者需求整合醫療照護服務,期能縮短復健

時間,幫助傷者早日回歸社會;積極推動「全民健保提升孕產照護品質計畫」、「全民健康保險早期療育門診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及「全民健康保險安寧共同照護試辦方案」等,都是健保署以民眾為中心,提供有尊嚴且適切的醫療協助與諮詢;「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將醫療服務推送到山地離島、偏鄉等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提供民眾在地就醫的服務,未來更規劃將全民健保結合長期照護系統,建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提供全民完整的醫療安全保障。   為保障民眾對於「知」的權利,除了加強重要資訊公開透明,健保署更以人為出發點,運用累積20年的全民健保資料庫,於2014年10月完成建置「健康存摺」(My Health Bank)

系統,透過雲端將個人健康及就醫資訊交還民眾,有助自主健康管理,建構醫病資訊對等模式,提高就醫品質;健保署更運用科技,建置雲端藥歷系統,供醫師、藥師即時線上查詢病人用藥紀錄,協助整合處方減少過度用藥,避免產生未知的藥害反應,更可以節省不必要的藥費支出,進而增進醫療品質的滿意度。另外民眾可以利用自然人憑證,在家就可以輕鬆上網查詢事前審查醫療項目審核進度、個人健保資料查詢及保費繳納情形,還可以辦理個人加退保,讓資料更新更迅速,服務更便捷。 甫經成年禮的洗禮,在各界守護下成長茁壯的全民健保,面對下一個20年,更將積極回應民眾對高品質醫療服務的期待及世界潮流的驅動,貼近民眾的需求,持續聆聽社會各界的聲音

,加強與各界溝通,不斷擷取新知、滾動革新,提供更符合全民期望的健康照護服務,持續為守護全民的健康努力,逐步達成讓國人「活得更久、更好、更健康」的目標,強化我國健康服務全方位的照護網絡。

健保資料查詢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健保資料分析及互動式視覺效果工具應用-04.合併查詢(Union),資料分析目的,瞭解資料轉置與樞紐的差別。轉置的使用時機,使用功能操作,不用寫複雜函數,相信人人都可以理解。

00:00:00 取得資料
00:10:00 資料轉置
00:20:00 樞紐分析
00:25:00 重新整理

應用XACML架構達到安全的雲端資料分享—以政府機關私有雲為例

為了解決健保資料查詢的問題,作者吳孟哲 這樣論述:

目次指導教授推薦書 i口試委員審定書 ii誌謝 iii摘要 ivAbstract v目次 vi圖目次 viii表目次 x第一章 緒論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動機 11.3 研究目的 31.4 章節結構 31.5 研究範圍 41.6研究流程 4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技術 72.1 網路服務 (Web Services) 72.2 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112.3 RSA加密演算法 182.4 可擴展存取控制標記語言 (XACML) 222.4.1

XACML文獻回顧 222.4.2 Data-Flow Model 242.4.3 Policy Language Model 28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23.1問題概述與分析 323.2系統環境架構 333.3 安全雲端資料分享機制設計 343.3.1 身分註冊 363.3.2 身分驗證 373.3.3 資料加密及資料傳送 393.3.4 資料接收及資料解密 403.3.5權限驗證 403.3.6 資料儲存 423.3.7 回覆訊息傳送 42第四章 個案系統實作 434.1 問題描述 434.

2 系統環境建置 444.3 系統實作 45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5.1 研究貢獻 515.2 建議與改善 52參考文獻 53圖目次圖1-1 研究流程圖 6圖2-1 Web Services執行模式圖 8圖2-2 Web Services架構圖 10圖2-3 運算技術的演進過程 12圖2-4 雲端運算服務模式 14圖2-5 雲端運算部署模式 16圖2-6 雲端服務基礎建設 17圖2-7 政府雲端服務發展架構圖 18圖2-8 非對稱式密碼系統示意圖 19圖2-9 對稱式密碼系統示意圖 20圖

2-10 Data-flow Model 25圖2-11 Policy Language Model 29圖3-1 角色關係圖 34圖3-2 安全雲端資料分享機制訊息流程圖 35圖3-3 安全雲端資料分享機制接收端系統流程圖 36圖3-4 身分驗證授權決策資料檔範例 38圖3-5 身分驗證流程 39圖3-6 權限驗證授權決策資料檔範例 41圖4-1 二代健保資料查詢結果 45圖4-2 請求取得加密公鑰XACML Request 46圖4-3 驗證取得加密公鑰XACML Policy 47圖4-4 驗證取得加密公鑰權限的XACML

Response 47圖4-5 請求驗證上傳者使用權限XACML Request 49圖4-6 驗證上傳者使用權限XACML Policy 第一部分 49圖4-7 驗證上傳者使用權限XACML Policy 第二部分 50圖4-8 驗證上傳者使用權限的XACML Response 50圖4-9 使用非對稱式加密後儲存於資料庫查詢結果 50表目次表2-1 對稱式加密系統與非對稱式加密系統比較表 21表2-2 XACML運用/研究彙總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