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卡就醫紀錄刪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提升用藥安全、就醫便利,「全民健保醫療辦法」公告修正也說明:健保署為保障民眾就醫、提升用藥安全與落實分級醫療,經徵詢各界意見後,由衛生 ... 包括刪除醫院應在保險對象住院時留置健保卡之規定,以及增列未攜帶健保卡就醫, ...

國立高雄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紀振清所指導 陳永鴻的 以HFMEA檢視醫療資訊保護之法制 (2015),提出健保卡就醫紀錄刪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健康照護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醫療資訊自主權、醫療資訊隱私、個人資料保護法、健保資料庫、標準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周桂田所指導 陳薪智的 由風險治理之觀點論電子病歷決策 (2012),提出因為有 風險治理、電子病歷、隱私、資訊自主權、遲滯型風險治理、反身現代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保卡就醫紀錄刪除的解答。

最後網站自然人憑證-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則補充:民眾只要使用自然人憑證,登入「健康存摺系統」即可取得自己最近1年的健保就醫資料,協助民眾自我健康管理,也可以查詢或下載個人的健保卡狀況及領卡紀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保卡就醫紀錄刪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健保卡就醫紀錄刪除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健康存摺】3步驟申請 健康存摺內含超多珍貴個人就醫資訊 只用來買口罩真的大材小用啦 用健康存摺照顧一家人的健康|大天使TV

大家是否注意過健保快易通app除了領口罩之外,裡面還有健康存摺的功能,記錄了您所有的就醫、用藥、檢查及手術資料。對老人家尤其好用,可以提供詳細的資訊給醫療人員,申請過的趕快登入看看,還沒開通健康存摺
的話,趕快照著影片步驟申請~

00:00 朋友就醫的不愉快經驗
02:18 申請健康存摺的三種方法
03:04 『健保快易通app』快速認證操作教學
03:54 從健保署網站申請健康存摺的步驟
04:46 線上申請戶籍謄本
06:20 從健康存摺2.0網站 無健保卡登入看就醫、用藥等資訊
10:02 刪除健康存摺登入功能的方法(只能從網站版)

▶︎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下載
蘋果 http://apple.co/39xcysH
安卓 http://bit.ly/3scp2y8

▶︎ 健康存摺說明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B0539342591D2343&topn=CA428784F9ED78C9

▶︎ 健保卡網路註冊健康存摺畫面
https://cloudicweb.nhi.gov.tw/cloudic/system/mlogin.aspx

▶︎ 健保署各分區業務組及聯絡辦公室地點:給現場申請健康存摺使用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F738D6A3ABE4A651&topn=5FE8C9FEAE863B46

▶︎ 內政部申請電子版戶籍謄本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16

▶︎ 健康存摺2.0網站,可以無卡登入查看就醫資料
https://myhealthbank.nhi.gov.tw/IHKE0002/IHKE0002S01.ASPX


☞ 如果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讚並留言✍︎告訴我喔

▶︎ 訂閱我的頻道,第一時間通知你最新正確用藥資訊
‣‣ http://bit.ly/33JLAtk

▶︎大天使TV其它的平台更精彩◀︎
‣‣ Instagram ► http://bit.ly/peggieIG
‣‣ Line@ ► @535jwrxj http://nav.cx/AcqrRs8
‣‣ facebook ► http://bit.ly/peggiefbfan

▶︎藥師如何投資美股?你來我跟你分享 點以下連結可以免費參加分享會 ◀︎
‣‣ http://bit.ly/BOS-Peggie

以HFMEA檢視醫療資訊保護之法制

為了解決健保卡就醫紀錄刪除的問題,作者陳永鴻 這樣論述:

醫療行為之目的在於解決病痛,維護健康。醫療資訊的取得與分析是在進行醫療行為時不可或缺的過程。依據「醫療法」,醫療機構對於持有的醫療資訊負有管理保存的責任,但因其內容具有敏感性與公共利益價值,因此,患者應如何主張其管理權?醫療機構或政府是否有權利可未經病患同意而擅自使用該資訊?必須藉由行政法規加以規範醫病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以,醫療資訊權利因而具有私權公法化的特質。醫療資訊的持有者並無絕對管理的權利,資訊當事人又該在何範圍內可主張其權利?現行法規在隱私權、醫療行為與公共利益間必須取得平衡。資訊權利之內涵有美國之資訊隱私權及德國之資訊自主權;隱私權為我國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利,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03

號解釋,對資訊隱私權之解釋實亦含括資訊自主權。醫療資訊的建立是醫病雙方為了共同目的而合作完成,內容多屬個人私密而不欲為人所知,屬敏感性資訊,應較一般個人資訊受到更嚴密的保護;但另一方面,個人醫療資訊之利用也有助於促進公共利益,例如醫療資訊的整理統計有助於公共衛生政策的訂定,傳染病的通報可防堵疫情擴散,醫療資訊的交換對於提升醫療品質、減少醫療浪費,進而使整體醫療效能發揮極致;因而個人資訊自主權在醫療資訊上須受到一定的限縮。然而,現行對於醫療資訊管理的法規多著重於行政管理的層面,在資訊隱私權的保護上欠缺主動保護的機制。在資訊自主權方面,除了病歷索取的規定外,更是少有著墨。此外,因應資訊發展以及促進

醫療資訊的流通性,提升醫療品質及安全,並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醫療資訊的紀錄與使用已朝電子病歷、雲端藥歷與影像傳輸共用平台的建構發展,這也是政府現今醫療資訊管理發展的重點。在醫療資訊電子化的現在,適宜的法規範不僅僅能提供個人資訊隱私權的保障,也有助於醫療資訊利用效能的提高。本文從醫療資訊的特性分析醫療資訊內容之權利歸屬,探討現行法規對醫療資訊保護之密度,並參酌外國法例來檢視本國對於醫療資訊權之保障是否完備;並創新運用健康照護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來檢視現行法規或管理上的問題。由HFMEA之結果得知

,安全管理措施、授權同意以及健保資料庫使用為隱私權侵害可能的三大原因,針對此三個問題進行強化保護之對策。安全管理措施為個人隱私保護的基礎,而資訊安全管理標準化不僅可使民眾信任個人資料可得到最完善的保護,使資料能發揮最大的使用效能,並且對於機構間甚至跨國間的資料傳輸交換可得到保障,標準化規定,予以規範入法,是值得採行的進程。在授權同意部分,病歷之醫療資訊是為了醫療行為之進行而存在,因此進行醫療行為的資訊蒐集利用的程序,不應與非醫療目的作相同的規定。為了醫療行為順利進行,或可參考美國HIPAA規定,不需得到患者同意即可蒐集使用資訊,或是推定就診病人的同意意願,甚至修訂第6條第1項但書規定,將正當醫

療行為列為排除項目,但同時應加重機構資訊安全保護之責任與違反規定之罰則。健保資料庫為進行公共衛生研究、提升健康照護的最佳材料,善用健保資料庫也符合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宗旨,只要能將健保資料蒐集的目的與使用範圍具體化、明確化,並嚴守研究資料將個人資料去辨識的規定,將可減少民眾的疑慮,兼顧隱私保護與資料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由風險治理之觀點論電子病歷決策

為了解決健保卡就醫紀錄刪除的問題,作者陳薪智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風險社會理論與風險治理角度,闡述資訊科技衍生的社會系統風險 癥結。從 2012 年愛滋器捐事件,HIV 病症/身份是否註記健保 IC 卡的爭議,作 為本研究思考起點。試圖將科技、社會與風險的互動,放置在資訊風險治理與反 身性行動的架構之中,進一步考察電子病歷決策的風險治理以及公民社會對政策 的反饋。在第二章理論與文獻回顧部分,首先建構出風險社會的樣貌。接著從實 際的風險治理操作與反身性行動,考察科技與社會互動之政治、文化、倫理辯證。 接著在第三章以國民卡、按捺指紋、健保 IC 卡等歷史決策作為實際考察。析理 臺灣在資訊科技政策的風險治理脈絡,並發現一連串政策之間有延續、接替的路

徑。此三個案例之間只有健保 IC 卡勉強順利上路,因此耙梳當時的社會脈絡與 治理結構,察覺政府對風險治理的遲滯與忽視。各個案例之間反覆複製其技術官 僚主導的治理原型。加上封閉決策形式,導致公民社會內部爆發對治理不信任的 反身性風險行動。 第四章接續到本研究的核心主軸「電子病歷」政策,該章分析其決策發展脈 絡,理解國家企圖整合健康資訊的計畫願景。呈現電子病歷的效益、風險與相關 法規制度的缺陷,突顯病歷電子化的政策架構仍有可改進之處。並檢視電子病歷 決策階段政府忽略風險評估、風險溝通等治理重要性。接著將電子病歷、醫療雲、 健康與醫療資料加值等當前國家計劃進行串聯,思考醫療健康資訊整合,

是否讓 風險缺口產生隱私、資訊自主、疾病烙印等問題。 最後,在第五章與政策利益相關人進行深度訪談,受訪成員包含醫師、HIV 感染者、人權團體、愛滋權益團體、社運人士。藉由他們所處的社會位勢與觀點, 論證病歷電子化隱含的潛在風險問題。並串聯第三章的資訊科技案例銜接電子病 歷、健康資訊加值政策。整體探討台灣對資訊風險感知矛盾狀態,進而批判國家 對高科技風險治理的遲滯與依法行政的推諉。導致社會系統無法讓政策監督、風 險溝通機制形成良好的互動運作。最後,社會行動者、公民團體提出另類政策參 與模式,包含遊說與民間智庫資源形成知識節點,企圖突破傾斜的「重科研、輕 風險」決策治理結構,促使國家決策

典範轉型至科技民主化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