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卡取代自然人憑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公投電子連署中選會:不宜使用健保卡| 政治| 中央社CNA也說明:立委提議用健保卡取代自然人憑證進行公投電子連署,中選會日前邀集健保署、法務部等相關單位研商,法務部指出,健保卡資料屬特種個資,依法不能蒐集。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黃東益所指導 方怡捷的 從國民卡計畫到數位身分識別證換發政策決策過程 ─以多元流觀點分析 (2019),提出健保卡取代自然人憑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身分識別證、晶片國民身分證、多元流理論架構、政策之窗。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科技學院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陳萌智所指導 簡嘉韋的 客服機器人應用於設備維護與系統管理之研究-以台南市某醫院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客服機器人、即時回覆功能、服務需求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保卡取代自然人憑證的解答。

最後網站九從自然人憑證發證人數暨全面換發晶片國民身分證計畫則補充:1. 台灣前幾年的走向,偏向發行個別功能的「晶片卡」,例如健保卡、自然人憑證IC. 卡,但依然還是只有紙本的身份證。 2. 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法國、瑞典、瑞士、日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保卡取代自然人憑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國民卡計畫到數位身分識別證換發政策決策過程 ─以多元流觀點分析

為了解決健保卡取代自然人憑證的問題,作者方怡捷 這樣論述:

我國推動「國民身分證」身分證明文件的政策可以回溯至1947年,後續大致維持每10年為一換發週期,用以維持人像辨認、防偽造設計以及相關資料的增減等功能,隨著科技社會發展,我國提出由原本以「紙本卡」材質改以「晶片卡」載體作為國民身分證換發及應用的政策議題;「晶片式」國民身分證換發政策議題討論主要有兩個,1997年至1998年「國民身分健保合一智慧卡(簡稱國民卡)」計畫;以及2015年至2020年「晶片國民身分證換發計畫」最終2018年12月確認於2020年10月進行「數位身份識別證換發政策」(New eID)。「晶片式」國民身分證換發議題由1997年第一次提出的「國民卡」計畫;直到2018年拍板

定案─「數位身分識別證換發政策」,政策議題的討論歷時20餘年方能進入政策議程形成政策,故本研究欲以該政策議題作為本研究個案,透過多元流理論架構模式運用內容分析法進行政策議題相關新聞事件文本資料分析,探討政策議題形成政策的過程,藉以了解我國政策決策過程。研究發現,「國民卡」政策議題與「數位身分識別證換發政策」政策議題中,「問題流」被提出的主要原因都是平均每10年進行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的慣例以及配合電子化政府計畫推動;「政治流」受到政府行政部門的推動影響極大,而後者透過網路與實際活動民眾意見探詢,將有助於國民氛圍形成與支持;進而影響政策之窗開啟;本研究政策議題中,「政策流」所提出的政策備選方案受到

「政治流」的影響;反之,「政治流」中國民氛圍也受到「政治流」所提出政策備選方案的影響;政策之窗開闔受到「問題流」、「政治流」及「政策流」影響,其中「政治流」為政策議題是否形成政策的關鍵因素。

客服機器人應用於設備維護與系統管理之研究-以台南市某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健保卡取代自然人憑證的問題,作者簡嘉韋 這樣論述:

  客服機器人是一種自然語言輸入後進行語意解讀並產生對話回應的代理人程式,可應用於網路客服、線上問答及維修服務等等方面,甚至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取代人類從事重複性的客服工作,亦可提前保存所有訊息紀錄,節省網路客服之人力成本及時間。  本研究建構客服機器人即時回覆功能,來解決院內同仁較重覆性醫療資訊問題,以台南市某醫院員工為主要對象進行體驗及訪談,將訪談結果依方便性、易用性、實用性三種構面進行分析,並歸納客服機器人結合醫療資訊系統報修服務系統設計的服務需求。  根據研究訪談的結果,發現使用者的需求:(1)調整人性化的應答方式;(2)增加多項問題與解答選單;(3)改善畫面直觀的設計;(4)增加其

他支援的通訊平台;(5)提供緊急案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