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破產年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個人破產年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沈慧卉,梁宏峻寫的 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學會運用收益護盾+緩衝基金+股市投資的黃金配比,縮短辦公室社畜人生,提早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和梁啟勛吳其昌的 我的兄長梁啟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個人破產制度將試行,個人破產了,欠的錢還要不要還呢?也說明:多數國家都在個人破產後設定了3到6年的監管期,在這一期間,所有的收入都要接受破產管理人的嚴格監管,大部分要交予法院指定的委託人用於償還之前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言文化 和黃山國際有限公司所出版 。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金融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邱淵明 博士、蔡文榮所指導 田惠萍的 探討社會保險變化認知,對退休風險之影響 (2020),提出個人破產年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保險認知、退休準備、所得替代率、退休金缺口、退休金理財工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王儷玲所指導 黃張婕的 大陸與台灣退休金財務危機之解決方案分析:借鏡亞太地區年金制度改革與基金管理投資經驗 (2020),提出因為有 人口老化、年金改革、儲備基金、財務危機的重點而找出了 個人破產年限的解答。

最後網站個人破產清算則補充:个人破产 已成为现代破产法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 个人破产法,是指作为债务人的自然人不能清偿其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并对其财产进行清算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個人破產年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學會運用收益護盾+緩衝基金+股市投資的黃金配比,縮短辦公室社畜人生,提早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為了解決個人破產年限的問題,作者沈慧卉,梁宏峻 這樣論述:

大家常說時間=金錢 卻沒人告訴你,用金錢買回時間才是真自由! 存款X 投資X醫療X房產 關鍵配比一次公開,讓你提早過想過的生活     ✽ 獨家收錄「台灣版附錄」,詳解台灣各項退休與投資稅制!   ►►►這本書將告訴你◄◄◄   •如何在40歲前退休,環遊世界越玩還越有錢。   •如何建立一個永續的投資組合,不用工作,錢多到50年也花不完。   •如何不受日益高漲的通膨影響,不用東省西省也能維持生活品質。   •沒有百萬年薪也能財務自由的祕密心法。   •即使養三個小孩還是能提早退休的訣竅。   作者沈慧卉(Kristy)出身貧苦,別人玩的是洋娃娃,   她的玩具則是用醫療廢棄物製

作而成的。   一般人喝的是新鮮果汁,她喝的是餐廳裡丟棄的水蜜桃罐頭汁。   長大後為了脫貧,她沒日沒夜地工作,   卻親眼看見同事差點過勞死在辦公桌前。      但現在的她卻憑一己之力,晉升有錢階級,   30歲出頭就擺脫辦公室牢籠,環遊世界,   甚至以寫作為業,實現作家夢。   而之前那些所謂的一般人,仍汲汲營營地工作,企求某天能獲得自由。   沒有富爸爸,甚至是從負數開始的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財務自由5重點,實戰計畫輕鬆複製   大多數的普通人若要在財務上取得成功,   絕對無法複製如賈伯斯等「積極創業型」的創業家,   或如巴菲特等「聰明投資型」的大老。   唯一一條

能帶領99%普通人邁向財務自由之路的,   正是像眾多成功的FIRE族等「精打細算型」的投資人。      作者也曾經如同多數人,每天睜開眼就是拚命工作,   冀望靠努力升官加薪,待65歲退休時再放手去做想做的事。   但現實世界是:努力不一定會帶來期待的結果。   在經歷了主管因公血栓、同事過勞昏迷,以及公司縮編後,   她終於發現不能再坐以待斃,提早退休才能賺回健康與自由。   她以自身經驗反覆實證,發現了「財務自由5大重點」,   並特別改良了FIRE族最常使用的4%法則,   打造一套即使過50年也花不完的投資組合,   從一枚厭世社畜變身有錢人。這五項重點包括:   ►重點1「破負

債」→先解決利率最高的消費性債務。   ►重點2「衝儲蓄」→將儲蓄率從10%拉高到15%,就能縮短七年工作年限。   ►重點3「穩投資」→建立「收益護盾」,熊市也能安心退休。   ►重點4「轉生活」→找出對自己而言不可或缺,以及就算沒有也無所謂的開銷。   ►重點5「滾複利」→不只是錢能滾錢,投資自己也能收獲超額複利。   ★ 照著本書做!再也不怕通膨與醫療費用   提到提早退休,盡早過上自己想過的人生,許多人擔心的是:   萬一投資組合的收益被年年高漲的通膨吃掉,未來無法負擔生活費時怎麼辦?   或萬一有緊急醫療支出,需要一大筆預算時怎麼辦?   這兩大問題是在青壯年時想辭去工作,提早追

求自由最可怕的敵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除了汽油外,   2022年蛋價的年增率達27.98%,居所有食物之冠。   蔬菜是22.12%,肉類則達7.88%,創近年來最大漲幅。   受通膨影響,光靠成長緩慢的薪資根本緩不濟急。   只要薪資沒有成長,等於年年都被變相減薪,你的錢只會越來越薄。   如何創建一個穩定的投資組合,即使股災時仍不必賣出股票,   甚至還能逢低加碼,擴張資產規模,就是本書精華!   只要照著作者的方法,你的投資組合就能抵抗通膨大魔王,   達到永遠自動錢滾錢的目標。   ★投資4%法則+收益護盾+再平衡策略=源源不絕的印鈔機   4%黃金法則又稱25倍數

法則,是美國三一大學(TrinityUniversity)的三位教授,   針對退休財務規畫所得出的安全提領率。   不過雖然謹守4%法則,仍有5%的人會面臨「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of Return Risk),   意味著退休時遇上股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資產暴跌,   卻又得從中提領生活費,最終面臨「退休破產」的窘境。   為避免這種不幸事件,作者研究出了一套避險系統,   包含兩大工具:「緩衝基金」(Cash Cushion)及「收益護盾」(Yield Shield)。   不僅能在金融風暴中全身而退,不用出售任何資產,   並透過一種「連續再退休」的方式,大大打破了4%法

則30年區間的限制,   再也不用擔心提早退休後錢花完怎麼辦,因為你只會越來越有錢!   ★ 體驗自由人生,你可以先從「小退休」開始   不管是不是真心喜歡現在的工作,想不想辭職,   都應該將「FIRE」納入人生考量,因為真正的自由是擁有選擇權。   如果你的投資組合規模現在仍不大,不足以完全擺脫可怕的社畜生活,   照著本書也能達成「小退休」,一種漸進式的財務自由,   一樣能達到退而不休,有時間陪伴家人、學習興趣等彈性與空間。   靠著這套方法脫貧致富的作者,於附錄完全公開每年收益與開支,   證明了它不僅有效,任何人也都能輕鬆複製,   只要你一步步照著做,理財之旅一點都不難,絕

對是趟超棒的享受! 強力推薦   薇琪.羅賓(Vicki Robin)《跟錢好好相處》作者   吉姆.柯林斯(J.L. Collins)《簡單致富》作者 各界讚譽   「我看書寫作教人理財已經十五年了;但這本書仍讓我獲益良多。」——財經部落格《慢慢致富》(Get Rich Slowly)創辦人、《Your Money》作者J.D.羅斯   「當你遇上任何大事都不用為錢所苦,代表財務已經穩定,能夠安樂享富——多年來,我一直在闡述這個道理。我從Kristy身上看到,想找出人生真正重要的目標,必須付出多少嘔心瀝血的努力。一旦清楚自己花錢的用意,就會萌生力量並義無反顧地追求,這本書就是再明確

不過的見證。」——《預算大師的理財課》(You Need a Budget)華爾街暢銷作家、YNAB網站創辦人傑西.麥坎(Jesse Mecham)   「沒有任何理財書比得上這本,用講故事的方式取代教條式的說理。Kristy與Bryce在本書中,將寫作的技藝拉高到另一個層次。無論你現在財務狀況如何,看完此書,不只會佩服得五體投地,更能從中獲得啟發,隨時準備做出改變,活出美好的財富人生。」——《Broke Millennial Takes On Investing》作者艾琳.勞瑞(Erin Lowry)   「躋身百萬富翁不是變魔術……靠的是精準計算。數字雖不會說謊,但大家一談到理財總是自

欺欺人,只會編故事為自己的失敗辯解,嚷嚷著要是拿到一手好牌,如今就會大不相同……這本書擁有你所需的理財工具,一樣都不缺,更重要的是,Kristy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從每天只能靠44美分過日子,到31歲就成功致富、早早退休——激發你的鬥志,不再為自己找藉口,進而開創作夢也想不到的理想生活。」——Mad Fientist部落格及Podcast頻道創辦人布蘭登.甘奇(Brandon Ganch)   「Kristy在短短三百多頁的篇幅中,以輕鬆愉快的筆調、豐富紮實的內容,詳實闡述她從赤貧(在中國度過的童年)到致富(順利在31歲累積百萬美金,提早退休、環遊世界)的成功經驗。她的故事十分精彩,以簡單明

瞭又務實的語言,戳破任何失敗搪塞的藉口。她大方分享自己精準的投資策略,細說分明,教你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又能無後顧之憂。重點是,她實在太有趣了。」——《紐約時報》暢銷書《跟錢好好相處》(Your Money or Your Life)共同作者薇琪.羅賓(Vicki Robin)  

探討社會保險變化認知,對退休風險之影響

為了解決個人破產年限的問題,作者田惠萍 這樣論述:

摘 要我國人口2020年正式進入負成長,預估2026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社會人口老化程度快速,未來我們可能會很長壽但要能活得有品質、生活舒適有尊嚴,需有效的退休規劃來達成保障退休後生活無慮的目的,已成為現代人們必修的新顯學。有足夠的財務經濟來源就是保障退休生活是否安適的關鍵,因此是否有足夠退休金的籌措預備實足重要。本研究鑑於政府財政稅收有限以及台灣勞動人口數下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與未來可能面臨變動未明確,政府財政支應尚未足夠健全的情況下,各種社會保險制度給付的金額與年金也將只是杯水車薪,難以支應退休後的主要生活開支,要能籌措退休後有穩定的退休金來源是很重要。籌措退休金投資必須先管理風

險,首要以保本及穩健收益並重,國人以目前最常用來退休理財的投資工具,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共同基金、保險、信託及房地產,用以作為籌措退休理財的工具。本研究會針對國人對社會保險、退休金水準的認知,退休金準備的態度及使用退休金工具的認同。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對社會保險的認知程度愈高退休金準備的態度愈正向;不同的年齡、職業別影響使用退休工具的認同偏好,對退休金水準與退休金準備的態度正向影響。台灣現行高齡者的勞參率相對較低,勞動人力相較其他國家是較早離開勞動市場,雖台灣政府已參酌國際間延長高齡雇用年限或退休年齡,依據本研究結論,對政府、民眾提出對未來面臨長壽風險需

預備的足夠退休金流及需彌補的缺口的認知及相關建議。

我的兄長梁啟超

為了解決個人破產年限的問題,作者梁啟勛吳其昌 這樣論述:

  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   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     本書收錄了梁啟超的弟弟梁啟勛和學生吳其昌,對於梁啟超的回憶性文字,並收錄了梁啟超與梁啟勛的來往信件,從中可以窺見梁啟超的治學、治家之路,可以直觀感受到梁啟超身為家庭「主心骨」的擔當,以及他在社會上的交遊之道。 作者簡介   梁啟勛     梁啟超最大的弟弟。一八九三年入廣州萬木草堂,從學於康有為。後赴美國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經濟學。畢業後返國,先後任交通大學及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訓育主任、中國銀行駐京監理官、青島大學教授。     著有《詞學》、《詞學銓衡》、《中國

韻文概論》、《稼軒詞疏證》六卷、《曼殊室隨筆》五卷等,並譯有《社會心理之分析》、《世界近世史》等。             吳其昌     字子馨,號正廠,海寧硤石人。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從王國維治甲骨文、金文及古史,從梁啟超治文化學術史及宋史。後歷任南開大學講師,清華大學講師,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     主要著作有《朱子著述考》、《殷墟書契解詁》、《宋元明清學術史》、《金文世族譜》、《三統曆簡譜》、《北宋以前中國田制史》以及時論、雜文集《子馨文存》等。" 序言 近代中國學術史上之梁任公先生(代序一) 張蔭麟/003 梁任公先生傳(代序二) 劉盼遂/013 悼梁任公先生(代序三) 

張其昀/017   一、我的兄長梁啟超 1. 先兄梁啟超小傳/027 2. 先兄梁啟超早年事蹟/028 3. 萬木草堂回憶/034 附:南海先生七十壽言/041 4. 戊戌前後康、梁史料補遺/048 5. 病院筆記/052 6. 病床日記/056 附:我的病與協和醫院/056 7. 先兄梁啟超書聯/063 8. 「夕陽芳草見遊豬」/065 9. 先兄嘗謂作近體詩不宜多用疊字/069 10. 先兄嘗論河流之遷徙/070 11. 發篋得兩扇面/072 12. 旅日時期之「絕對」/074 13. 《辛稼軒先生年譜》跋/076 14. 《稼軒詞疏證》序例/077 15. 書《稼軒先生南歸後之年表》後

/080 16. 《清代學術概論講稿》題跋/081 17. 梁啟超《袁世凱之解剖》手稿題跋/082 18. 梁啟超上父親書(四通)/083   二、我的老師梁啟超 1. 梁氏幼年的家庭生活及家鄉環境/089 2. 康梁會接:關於梁啟超思想、學術、政治的淵源/094 3. 梁氏獨立事業的開始/099 4. 維新的失敗與革命的成功:自戊戌變法至梁氏亡命/114 5. 梁任公先生別錄拾遺/170 6. 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記/178   附:梁啟超致梁啟勛書信 代序三 悼梁任公先生     梁任公先生晚年,嘗自比於梨洲。黃梨洲先生年登八秩,神明未衰,白頭著述,矻矻不休。梁任公先生亦自稱元氣淋漓、不

讓後生,乃享壽未滿六旬。其生平志業,多未成稿;棲依西山,想有遺恨。自梁先生之歿,輿論界似甚為冷淡。先生遺體將於今日在北平香山臥佛寺之東坡安葬。余昔年遊學金陵,嘗侍先生,追懷良師,不能無一言。梁先生在中國近世史上各方面之貢獻,現代史家必有作詳盡之研究者;本篇所述,僅余之雜感而已。     世界大戰,其影響至深且遠,當時我國思想家亦受其影響,議論紛紜,其重要者約可分為三派。總理之民族主義,主張發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所謂集中外之精華,防一切之流弊。其他二派,則各有所偏激。梁任公先生鑒於歐洲戰後殘破荒涼之狀,思以中國古代聖哲之人生觀,挽救西洋文化末流所得之沉屙。《新青年》派則另趨

一極端,以為中國文化已將破產,欲藉重西洋文化根本改造之。吾人細讀總理遺著,於梁先生之學說,似少貶辭,但於《新青年》派則甚致不滿,謂其傾向於世界主義,失去中華民族自信之心,實為民族之致命傷。     例如《新青年》派欲廢除文言,總理則以文字為民族精神之一要素,中國文字雖仍古昔,其使用之技術,則日見精研,富麗殊絕云云(見《建國方略‧心理建設》第三章)。即此一端,總理已不能予以贊同。至最近數年來,後述二派,已如冰消雪解,風流雲散。平情論之,彼等亦皆中國之志士仁人,吾人不能不加以相當崇敬。且其持論所以偏宕之故,吾人以為與其加罪於個人,不如加罪於近代留學制度。在梁先生於國學造詣特深,服膺於先哲之古訓,雖

於戰後親至倫敦、巴黎實地考察,究屬走馬看花,其所窺見之歐洲,殆屬皮相之見,其輕視西洋文明,與《新青年》派之輕視中國文明,誠所謂過猶不及。若《新青年》派,多屬留學生,出國之時,程度甚淺,於本國文化既無真知灼見,及回國之後,自以為一蹴而致青雲,不肯虛心研究;而於總理閱歷世界老成謀國之深意,復不肯虛心領教;遂專事攻擊,不負責任。     昔王荊公有云:「命之重大,而承以輕眇,茲榮也,只所以為愧也歟。」此係荊公謙遜之辭,若移作現代外國留學生之評語,其真能無愧否耶。是以今後中國之留學政策,應從速變更,實行精兵主義。梁先生嘗鑒於近代留學運動成績之少,於六朝三唐留學印度之歷史,詳哉其言之,而以玄奘法師為理想

中之學者。玄奘出遊,在唐太宗貞觀二年秋,時年二十有九,在國外凡十七年,居印度那(「那」原誤作「邦」,據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史學雜誌》一卷五期轉載之文校改。下文凡此,不再注出)爛陀寺凡五年,親受業於戒賢大師。     學成之時,印度戒日王為奘開辯學大會,奘立真唯識量,懸諸國門,經月無人致詰難者。歸國後十九年間,譯事未嘗一日輟,譯經凡七十五部,共一千三百餘卷。意譯直譯,圓滿調和,斯道之極軌也。其絕筆之時,距圓寂僅一月耳,其間猶隨時為弟子演講,無一日暇逸。其所著《大唐西域記》,為世界地理學之寶典。玄奘卒時,在高宗麟德元年,壽六十三。帝廢朝三日,四方會葬者數萬人,前後無比。梁先生稱玄奘法師為千古學者之模

範,先生所作論文,亦以此為最有精采之一篇。     當十七世紀初葉,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著有《理想國》一書(即New Atlantis),亦主張派遣專門名家,常駐文明各國,學習異國之語言,研究異國之科學,調查異國之生計狀況,採集異國之文學作品,以十二年為期,期滿回國,報告心得。如此繼續不息,可將世界各國之文物精華,囊括無遺云云。培根所定之留學年限似甚長,然我國果能矯正從前漫無限制之留學政策,集中精力,每年只選派少數清修苦節、篤學有道之士,分赴海外各國求學;國家審慎從事,優加愛護,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從容暇逸,孜孜不捨,又令其有嚴密之組織,分功合作,對於世界文明各國風俗人情、典章制度之真相,謀

為有計畫、有系統之輸入;而復以餘力,將中國數千年來光明燦爛之文獻,譯為各國文字,以宣傳於世界。所謂「以建民國,以進大同」,此乃國民革命最大之目的;梁先生之政治理想亦不外乎此。然如何方能勇猛精進,以達到此目的,則不能不講求至善之方法,秉國政者,幸留意焉。     昔義大利第一次國會開幕之時,瑪志尼大呼曰:「吾人已造義大利國,今則須造義大利人矣。」自國民政府定都金陵以來,已歷二年,時事艱虞,於教育一端,亦尚在草創規模。吾人近年廁身於教育界,深感其精神渙散,意氣消沉,幾無學風之可言;長此蹉跎,實堪危懼。最近立法院曾討論大學之組織,於大學必須設立自然科學院,曾引起院內外之激烈辯論,其極力注重科學根柢,

自應博得有識者之同情。但唐人詩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吾人以為基礎確立之後,尚有更高貴之一事,即文化訓練是也。現在大學學生,入學之初,即須認定某一學系,畢業之時,又自以為屬於某一學系;其視學問,若先施公司百貨商店,某部某部各守範圍也者。我國古代聖賢論大學之道,曰「正心誠意,致知格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理稱此段理論,逐漸發展,乃全世界最完備之理論。     現代科學昌明,遠邁前古,致知格物,當為大學教育之基本,自無待言。但自然科學之性質,乃超於時間空間之外,如何灌輸學生以民族之精神與高尚之理想,免致成為閉關自守之專家,則文化上之公共訓練,亦必不可少。     古人有言曰:「文勝質

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大學教育之宗旨,非僅欲養成專門學者,尤欲養成君子之道。昔梁任公先生在金陵講學,見一般學生,只知埋頭伏案,研究科學上之原理原則,而於精神上之修養,並不感其重要,故毅然欲在天津創辦文化學院,以補救現代機械式教育之缺憾。後文化學院以私人資力有限,未曾實現。但吾人以為當代教育家,對於文化訓練一事,仍不能不採納梁先生之主張。     梁先生所宣導者,為自由講學之風,與現代大學制度,本可併行不悖。其要旨即在普通大學教授之外,設立若干特別講座,延聘德高望重之大師,予以充分之閒暇,一聽其好學深思,縱覽萬事萬物,融會而貫通之。此種講座,並不屬於任何大學,而在國內大學輪流演

講。每週雖亦規定上課時間,但無需上課證,亦不給學分。各院各系之學生,可在一堂聽講。其演講題目,則任其自由選擇,任其興到神來,發為獨立不羈之評論;能令人肅然起敬,穆然神往。大學學生,常受此種公共訓練,對於人格修養,以至於國家大事世界大勢,漸有共同之態度、共同之理想,而足以補平時專科教授之所不及。國人所期望之中心人物與中心思想,當在此等空無依傍自由講學之學者求得之。     昔梁先生在金陵講學,不及三月,而教澤在人,令人念及,輒興高山大澤之思,豈非其成效歟。南高、東大,已成為歷史上之名詞矣,其在現代教育史上之地位,茲不遑置論。惟有數事,頗有紀念之價值,即如聘請梁先生南下講學,並賃定成賢學舍,敬候起

居,梁先生亦常於暇時,邀集學生,悠然敘談,有欣欣向榮之氣象;此則古代尊師重道之意,流風未沫者也。     梁先生學問興趣極廣,自言對於文哲史地諸學,均所愛好,而於史學興味尤濃,其用力最勤,著作亦最為宏富。昔孔子論作史方法,分為其文、其事、其義三種。唐代史家劉子玄遂倡史家三長之說,即才學識三長,誠為千古不磨之論。由今日言之,凡欲成為偉大之史家,必須兼具文學之情操、科學之知識、哲學之思想。而一般史學,大都得此失彼,若兼具此三長,真曠世而一遇,難能而可貴者,此劉子玄所以有「史學之難,其難甚矣」之歎也。梁先生以卓絕一世之天才,膺此一席,必能勝任而愉快,固為眾望之所歸矣。     夫歷史為各種學問之綜合

,歷史家之責任,非僅在覽時事之變遷,於各種科學之發達,亦不能不略知甘苦。數年前,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成立時,曾請梁先生公開演講,其講題有關於生物學,當時在座之科學家,均加讚賞,稱其善於辭令,梁先生實近代最富於修養之一通人也。若其風發泉湧、透澈晶瑩之文章,與其鑒微探本、疏通知遠之思考力,則既聲望所歸,萬流仰鏡,不必更贊一辭矣。     梁先生晚年息影津門,優遊林下,嘗有志於《中國通史》之草創,使壽之以年,當不讓司馬溫公專美於前。或有疑其烈士暮年,壯心未已;但吾人誦其「竊自比於梨洲」一語,應鑒諒其心跡,在於著書立言,教育英才。或又慮梁先生與國民黨政見不同,恐於近代歷史不能為公平之紀載;惟梁先生近年

獨倡史家四長之說,取章實齋先生《史德》一篇,津津樂道,此可見其廓然大公之心。今先生往矣,先生所欲結撰之《中國通史》,不得不有待於後起者之努力矣。雲重積而復散,雨垂落而復收,此情此慨,良無以喻。     梁先生為玄奘法師所作讚頌有云:「武士當死於戰場,學者當死於講壇。」梁先生之文字,感人至深,大抵類是。嗚呼,王靜安先生不死於講壇,而死於清流;梁任公先生不死於講壇,而死於醫士之手;哀老成之凋謝,慨文獻之寥落;北望西山,不禁為之泫然者矣。   張其昀

大陸與台灣退休金財務危機之解決方案分析:借鏡亞太地區年金制度改革與基金管理投資經驗

為了解決個人破產年限的問題,作者黃張婕 這樣論述:

亞太地區的人口老化速度是世界最快的,然而全球人口結構已經呈現少子化的趨勢,導致公共年金制度收支失衡。再加上疫情增加了徵收繳費、投資績效等方面的困難,可能造成提前基金結餘耗盡的年限,根據精算報告的推估,臺灣勞保和大陸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將於2026、2035年破產。相比而言,日本厚生年金和韓國國民年金的財務更為穩健,甚至日本儲備基金GPIF能保障未來100內公共老年年金的足額給付。本研究透過四個地區退休金制度和基金管理的比較分析,希望在年金制度與基金管理的改革上彼此借鏡,研究結果發現大陸和臺灣可以借鑑日本的解散制度、通算機制與及時徵繳的做法,也可效仿韓國薪資遞減制度以及多元管道宣傳國民

年金的做法。此外,在制度面上,日本實行的非典型員工擴面政策與韓國漸進退休政策、延後請領等措施也非常值得大陸學習。而日本和大陸合併職業年金與公共年金,設立儲備基金等做法應能幫助臺灣勞保解決財務危機。在基金的管理上,勞保和大陸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益率4%-5%都相對較低,未來較無法對抗長壽風險與通膨風險。而截至2020年,韓國國民年金收益率高達6.27%,應可借鏡韓國市場化、組織結構、責任投資的資訊收集和披露、監督等更完善的制度經驗。此外,本研究也發現日本GPIF、大陸社保基金都具有流動性低、風險承受能力高的特點,長期收益率高於其公共年金,但大陸社保基金的財務可持續性不如日本,而GPIF在

資產配置、資訊收集和經理人評選機制等也值得大陸社保基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