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直接通路間接通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保險直接通路間接通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鎮樑寫的 保險學原理-精華版(5版) 和陳聖儀的 子彈銷售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保險行銷也說明:三)行銷通路多元化,保險公司未來行銷通路傾向於組合式,完全依賴直轄業務系. 統、經紀人與代理人之時代己成過去,行銷通路非僅是直接行銷通路搭配間接行銷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全國印前資訊事業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王儷玲所指導 沈順卿的 競爭市場下汽車險業務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 (2005),提出保險直接通路間接通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簽單總保費收入、汽車保險、直接通路、間接通路、規章費率、費率自由化、藍海策略。

最後網站保險行銷:兩岸實務與個案 - 五南則補充:書名:保險行銷:兩岸實務與個案,ISBN:978-957-763-628-7,頁數:400, ... 第九章保險通路策略 第一節保險行銷通路之意義 第二節保險行銷通路階層 第三節保險行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保險直接通路間接通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保險學原理-精華版(5版)

為了解決保險直接通路間接通路的問題,作者鄭鎮樑 這樣論述:

  保險學的入門經典,從基礎理論、保險市場與組織、契約,到保險經營,讓您的功力更為深化!   每章後提供各種考試歷年考題,讀者可由考題窺知保險學的學習重點。   更新保險相關法規修訂,並配合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遷,介紹最新的保險經營趨勢。   本書特色     時下科技當道,科技變遷改變了商業模式,對於保險經營模式必然有其影響。本書除了保險學基本範疇,新版於汽車保險中介紹UBI汽車保險,也列舉目前之資訊安全防護保險基本意義,提示未來之新風險應有相對之因應工具。     保險學的入門經典,證照考試必讀聖經!   近年來我國保險市場變化極大,較明顯者有金融跨業經營保險業務、保險商品推陳出新、保險業

投資限制放寬、行銷通路多元化……等。     未來直接與間接從事保險業之人口,將因前述市場之變化而增多,似可將彼等稱為「泛保險從業人員」。     保險從業人員最必要的就是「基本功」,許多保險證照設置之本意亦在此。本書摘取《保險學原理》乙書核心內容。重新修正最新的保險相關法規,另提供各種考試之近年來考題,提供讀者自我評量參考。

競爭市場下汽車險業務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保險直接通路間接通路的問題,作者沈順卿 這樣論述:

九十四年我國財產保險業之簽單總保費收入為新台幣1,185.02億元,其中汽車保險之簽單保險費收入為新台幣588.62億元,占我國財產保險業簽單總保費收入的49.67%,故汽車保險之簽單保險費收入於九十四年居財產保險市場各險種之冠。同時汽車保險業務量占全體產險業務量的比重,一直維持在45%-50%之間,由於汽車險業務量之消長連帶影響各產物保險公司的現金流量及公司在市場的排名,故汽車保險業務的經營深受各產險公司老闆的重視。我國汽車保險業務的來源可分直接通路及間接通路兩種,間接通路來源的業務量占全部汽車險業務量的40%,其中汽車經銷商保險代理人(簡稱車商保代)及經紀人的業務來源就占有30%。台灣汽

車險市場各保險公司的市場占有率,經過產險同業大家多年的努力經營,已大致固定。由於車商保代及經紀人的業務大都屬新車業務,故其業務量占汽車險市場新車業務量的比重甚大,因此遂為每家保險公司業務經營極力爭取的對象。再者必須注意的是汽車險商品因受到過往規章費率的影響,同質性很高,在無法明顯區隔市場的情形下,保險公司如欲增加業務量,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佣金及配合車商保代的要求,搭配一定比率的回廠維修率。此種「蠟燭兩頭燒」的業務經營,在社會經濟景氣時,保險公司尚可依靠投資收益來挹注增加的成本,但景氣不好時,保險公司的負擔將會超過其所能承受的部份,導致經營產生虧損或發生危機。此由寶來證券集團在中央產物的經

營汽車險業務,因經營結果與其預期不一致時,最後轉手美商AIG集團,即是最佳寫照。本篇論文主要係在探討競爭市場下汽車險業務經營管理策略,並以寶來證券集團在中央產物經營汽車險業務的結果為個案研究。首先介紹台灣汽車險市場的現況,接著並就費率自由化的實施,探討其對台灣汽車險市場的影響,同時也針對汽車險市場經營的瓶頸加以瞭解及提出解決之道,筆者也藉此提供個人的些微建議,希望能對政府擬訂監理政策及產險同業透過汽車險業務經營策略的再思考,藉由創新商品的開發及行銷通路的多元化等多方的努力,以對開創台灣汽車險業務經營的藍海策略有所助益,是本篇論文提出的最主要目的。

子彈銷售法

為了解決保險直接通路間接通路的問題,作者陳聖儀 這樣論述:

  特別的一年,一月份武漢肺炎爆發,為了因應全新傳染力超強的病毒,中國首次進行了封城行動。相鄰的台灣,膽戰心驚的超前部屬因應行動。春暖花開的三月份病毒在全球肆虐,失去了很多心愛的人,各國陸續展開封城或邊境管制措施,面對病毒尚無有效的積極應對方式,改變了人們活動的方式、經濟、產業均發生了重大變革,WFH (work from home)、宅經濟、線上課程、線上會議成了最夯的詞彙。因為疫情及邊境管制受到重創的航空及旅行業者,就相對疫情安全的國家開始提倡「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像直飛班機相互免除入境後居家隔離措施;或國內業者推出北海道一日遊(北屯、東海、草悟道)、西葡一日旅(

溪湖糖廠、路葡萄隧道)等創意海外旅行國內版等,大家紛紛發揮創意因應這看來戰線拉長的病毒疫情。     而壽險業呢?早在病毒來臨前,我們就知道,2020 年本來就是壽險業大變革的一年。外有國際會計原則 IFRS 17、國際監理及保險資本適足率 2.0 等新監理趨勢進逼,內有金管會祭出的強化壽險體質方案,必須積極轉型因應,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金管會已宣布,會比國際晚 3 年的時間接軌 IFRS 17,目前暫訂是2025年,但2021年底國內壽險公司仍是要比照國際,補好相關準備金缺口,再用3年的時間去適應,但 若依壽險業目前不斷以高宣告利率吸金、資產快速增加,投資卻去化不易,面臨匯損及新利差

損的情況來看,絕對無助接軌 IFRS 17,所以金管會按照既有時程,提供一系列措施,2020 年逐步上路。     衝擊最大的就是壽險死亡保障門檻 2020 年 7 月 1 日上路,但剛好遇上疫情影響,各國積極救市,三月份美國聯準會 (Fed)利率一口氣調降 4 碼(1碼=0.25%),來到 0% 至 0.25% 的目標區間,並推出 7000 億美元的量化寬鬆 (QE) 措施。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並在五月份出席聽證會中表示,央行已經準備好運用所有工具來支持經濟,並把基準貸款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直到經濟重回正軌。     金管會保險局今宣布提早調降壽險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且繳費 3 年

以下存續期小於 6 年的新台幣保單責準利率降至零,未來躉繳 6 年期儲蓄險將於市場上絕跡。7 月 1 日起壽險業新台幣保單調降一碼、美元保單調降兩碼、澳幣保單調降四碼,歐元保單10年期以下維持不變,10 年期以上調降一碼;人民幣保單調降兩碼,但 10 至 20 年期調降三碼。調降後,新台幣保單責準利率降到 1.5%,美元、澳幣、人民幣保單降到1.75%,歐元保單降到 1%。     這次責準利率調降後,繳費 3 年以內存續期 6 年以內的新台幣保單責準利率降為零。保險局官員表示,這是史上首次出現責準零利率的保單,但市面上已很少有這類的商品,現在市場上大部分商品保單存續期間都大於 20 年。  

  早在年初《台灣銀行家》月刊就預告 2020 法規變革年,壽險業正式回歸保險保障的基本面,經營可能面對下列四大變化:     一、保費變貴,儲蓄險與利變壽險銷售難度大增,各公司必須朝投資型保單、保障型及退休型商品轉型,投資型保單占率會比現在大幅提升。     二、2020 年新契約保費應會再衰退,但衰退幅度就看上半年的停售效應 有多大,及下半年各公司轉型速度有多快。     三、運用科技精準行銷,IT 投資越多、大數據分析越精準的壽險公司,越能為保戶量身訂作保單,也越能精準找到目標客戶,業務員通路存活率提高, 反而是銀行保險的手續費收入2020 年可能衰退。     四、壽險公司投資及財務

壓力漸增,壽險市場大者恆大、小者退出的趨勢將更為明顯。     各項時事新聞紛紛印證之前壽險公司針對新措施的各種預測,更因疫情加速轉型。年初迄今利率已調降 3-4 碼,在商品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0.25%,預估終身壽險漲幅約 10%、儲蓄險 15%、定期保險約 5%。若是繳費期在六年以下的新台幣保單已降 0.75%,美元也只剩 1%,因為利率已太低,壽險業很難設計出具競爭力的商品,尤其是保險局 12 日公布繳費期 3 年以內的新台幣責準率,史上首度出現零利率。保險局官員說,責準率降到 0,意謂保險公司已經沒辦法設計出這樣的商品,過去這類躉繳六年期保單是市場主流,曾經大賣特賣,

但如今正式絕跡,而未來繳費六年期以下、保障六年的台幣與歐美保單,也因難設計將在市面上絕跡。     壽險保費懸崖出現,壽險公會五月中公布 4 月保費收入統計,今年前 4 月新契約保費收入 2688 億元,年減 41%;傳統型保單、投資型保單年減幅雙雙達到 41%,相較第 1 季減幅再擴大。     公會分析,傳統型商品部分,主因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下調、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走低,使傳統型保單買氣不佳;加上金管會公布,宣告利率平穩機制於今年 7 月實施,明定壽險業宣告利率應考量固定收益債券利息收益率,更貼近實際債市利率,且保單的合約服務邊際利潤(CSM)不得為負,使銷售力道減弱,使前 4 月傳統型新

契約保費收入年減 41%。     台灣壽險市場未來5年可能是一段沉潛期、轉型期,林昭廷說,金管會目前的政策方向都是正確的,是一種「軟著陸」的方式,讓保單結構及產業逐步朝健康方向發展,新契約保費雖會減少,但壽險公司財務結構會更健康,撐過這5年的公司未來獲利能力及競爭力都會比現在更強。     身為專業財務顧問的你,超前部署了嗎?當疫情來臨,疾病風險提高、經濟動盪、法規改革等變化,讓各方面風險提高的同時,專業的財務顧問有良好的解決應對策略,超前部署協助客戶及自己,提早控制風險,針對客戶各項風險需求提供正確的解決策略及方案嗎?     在此提供四個可以應對目前市場的銷售錦囊:   1. 保費的確會

愈來愈貴。但人生風險的規劃需求,並不會因保費變貴而消失。銷售回歸保障型商品。     2.「保費提高」表示保險業進入專業化的開始,有專業(證照)、溝通技能和有高資產客群的財務顧問,才可以做出差異化服務。     3. 精準定位目標市場-醫生、中小企業主、科技高管、兩岸台商及服務高資產客群的多元需求與提供客戶解決問題的方案;精準行銷是財務顧問必須具備的重要核心競爭力之一。     4. 經濟全球化互動與影響,客戶需要多元的商品,財務顧問更需要提供個別化的解決方案;財務顧問對客戶的附加價值與提供客製化服務的能力,是未來重要的經營策略,更直接影響專業財務顧問的收入與競爭力。     聖儀在 2018

年年初返台,重逢生命中的貴人磊山保經公司李佳蓉董事長,2018/05/28 在磊山保經開啟家族傳承課程培訓,兩年前就啟動培訓財務顧問進入高資產客戶族群的經營與開發,並定位壽險在保障面的功能與意義。今年 (2020) 壽險業大變革,朝水退後留下來的都是真正優秀的財務顧問。此時此刻 (2020 07) 將過去20 年在台灣、香港、中國的工作經驗,從台灣保險業務員經歷香港私人銀行最終到中國家族辦公室 CEO,真實面對高資產客群的落地經驗,與回台兩年的高階業務培訓,明白清楚台灣財務顧問的迫切需要,因此出版「子彈銷售法」,期待與所有財務顧問,共同學習與成長,將過去的珍貴經驗與技巧,應用在多變的金融保險

市場上,有效的掌握未來市場的變化與趨勢,為客戶提供更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為財務顧問的事業打造永續長青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