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萊克斯q6 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周惠民所指導 曾譯緒的 國民政府對德籍猶太難民之處置(1939-1949) (2019),提出伊萊克斯q6 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民政府、納粹德國、二戰、猶太難民、德僑。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伊萊克斯q6 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民政府對德籍猶太難民之處置(1939-1949)

為了解決伊萊克斯q6 ptt的問題,作者曾譯緒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1939-49年間,國民政府對逃離納粹德國而赴華的德籍猶太難民之處置,隨著戰爭的進程、國府實際統治範圍的變動,導致轄下的猶太難民亦隨之增減,而不同時期的國府有著不盡相同之因應方式,此間反映出中國、猶太難民與國際情勢互動之情況。1930年代納粹德國種族政策造成的全球性猶太難民潮,不同於西方各國的移民配額限制,彼時深陷於中日衝突的中國,戰時的權力真空使其成為猶太難民的避難處,於是面臨著中德關係轉變之際,孤立抗戰、經濟危機、工業建設匱乏等內外交迫之窘境的國府,將猶太難民議題化為外交策略,期望藉此解決猶太難民問題,並達到對外建立中國的人道形象、對內發展西南地區之雙重目的。隨著中德斷交、

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國府正式向軸心國宣戰後,在華德僑隨即成為敵僑,故國府如何管理轄下之德僑與猶太難民,是否施以國際上通行的拘留政策,或將一般僑民外的專業技術者、教士、猶太人等群體,使其成為集中收容的例外,則成為相關部會討論的課題。綜觀國府敵僑管理辦法的形成與施行,過程中亦受到多方壓力,顯示出國際情勢與國家政策之間互相影響的關係,然由於抗戰情勢的發展、國府實際統治區的不斷變動,增加了實行相關管理辦法的困難度;另一方面,同時間生活於日本占領區的上海猶太難民,則因德日關係的轉變,又有著不同的經歷。抗戰勝利後,國府面對與管理境內大量的猶太難民,只能仰賴國際組織協助離境。期間猶太難民面臨著經濟危機、國共衝

突等情勢,中國情勢的不穩成為猶太難民外移的推力;1948年成立的以色列,成為受限於各國移民配額的猶太難民之目的地,使猶太難民離華遣送更為順利的進行,於是隨著猶太難民的紛紛離去,結束了十年來政府與猶太難民之關係。始於納粹反猶、終於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大陸,政府與猶太難民之間是一段被動開展與結束的過程,然而透過相關檔案與回憶錄,重塑此期國府對猶太難民之態度與處置,以突出國府在猶太議題上所扮演的特殊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