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號e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企業號e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BarrettTillman寫的 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 和克里斯‧畢曉普,克里斯‧錢特的 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和艦載機百科全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萬里機構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李大中所指導 劉濰菘的 中共海軍航艦發展及影響:以艦儎機戰力為例(2012-2021) (2020),提出企業號e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權、航艦、艦儎機、遼寧號。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王高成所指導 孫亦韜的 中共航母發展戰略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中共軍事戰略、中共海軍戰略、中共航母、航母編隊的重點而找出了 企業號e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企業號e,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

為了解決企業號e的問題,作者BarrettTillman 這樣論述:

★☆亞馬遜年度最暢銷軍事書籍☆★ ★☆《華爾街日報》年度好書☆★   企業號的輝煌戰績無「艦」能及   她是美國海軍授勳最多的軍艦   幾乎太平洋戰區的每一場戰役都有她的身影   她共參與了20場出生入死的戰鬥   卻奇蹟式地全身而退   因此她被水兵稱為——Big E、Lucky E   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她因不在港內而逃過一劫;美國第一次轟炸東京時,她是帶領全艦隊的旗艦,為珍珠港報了仇;中途島海戰時,就是企業號的艦載機領頭擊中日本的三艘航空母艦,從此改變戰爭的態勢,美國人終於了解知道日本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了。   企業號乘長風,破巨浪,勇往前行。當海爾賽將軍聽到偷襲珍珠港的消

息後,說:「只要我和企業號還有一口氣在,只有在地獄才能聽到日本話」。之後發生在瓜達康納爾島及所羅門群島的多場戰役,在馬里亞納群島、雷伊泰灣、硫磺島、沖繩,企業號都跟著美國海軍和陸戰隊員出生入死。神風特攻隊對她的瘋狂攻擊,但沒有造成致命威脅,使全艦2000多名官兵倖免於難。這也就是為何在企業號這麼多暱稱當中最為人知的,是Big E和Lucky E的原因。   企業號曾是海爾賽將軍的旗艦,他在本艦上指揮大多數的對日戰役,帶領美國邁向勝利之路。   CV-6是迄今為止世界海軍史上航艦VS航艦戰績最佳的軍艦,她擊落敵機911架、擊沉敵艦71艘,維持戰績最佳紀錄保持者超過60年。   她是太平洋戰爭當

中的100多艘美國航艦中,唯一從頭到尾參戰的一艘。   她是美國將官的搖籃,培養出多位將軍以及至少一位國會榮譽勳章得主。   企業號一共獲得20座「戰鬥之星」、總統單位褒狀、海軍團體褒獎,是至今為止獲得最多獎勳褒揚的軍艦。   1944年10月與1945年1月的「台灣空戰」(The Air Battle Of Formosa)就是在企業號的甲板上發動的。   1958年,企業號除役,老兵要求讓她轉為紀念館的努力成空,之後官兵爭取到新一代的企業號,並以核動力航艦的角色繼續縱橫四海52年。 本書重點   過去我們都是以旁觀歷史的角度來看戰史,本書是以個人故事的方式來說歷史,是首度披露最真實、最

震撼的航空母艦作戰的紀實歷史文學。   內容從企業號建造落水的那一天說起,直到除役宣布拆解的那一刻為止,是一艘軍艦的完整歷史紀錄。   企業號幾乎無役不與,她的艦史就是太平洋戰爭史。 本書主角小資料   艦名:企業號USS Enterprise   舷號:CV-6   艦種:航空母艦   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   服役日期:1938年5月12日至1947年2月17日   標準排水量:19,900噸   全長:809呎6吋   全寬:109呎6.25吋   乘員:227名軍官、1,990名水兵   飛機搭載:97架 名人推薦   本書詳細記錄企業號航艦和她在二次大戰時所扮演的角

色。這部氣魄宏達的著作抓住了戰爭的兩面:既有英雄主義的一面,也有悲劇性的一面。本書的核心當然是那艘表現突出的航空母艦,而這樣的軍艦我們有可能再也無法看到了。―Vice Admiral Jerry Miller傑瑞‧米勒退役海軍中將   本書描述的不是一條軍艦,而是上千名美國水手,他們其中許多人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從而讓企業號成為致命的武器。作者通過轉述他們的故事,紀念這群二次大戰的水手如何把海軍航空作戰變成美國海軍的利劍。―Stephen Coonts史蒂芬‧庫恩斯,小說《闖入者出擊》作者  

中共海軍航艦發展及影響:以艦儎機戰力為例(2012-2021)

為了解決企業號e的問題,作者劉濰菘 這樣論述:

進入21世紀,各國皆致力投入在全新的海洋戰略及海軍建設上,中共海軍自上世紀末開始積極建設,尤其對於航艦發展更是備受外界關注。不同於各式水面艦的服役,航艦的誕生代表國家戰略的轉變、軍工實力的展現與大國自信的崛起,其戰力形成將有可能改變臺海區域,甚至全球海權態勢。 本文透過歷史文獻分析法,從探討海權轉變到對於航艦的需求,針對解放軍航艦戰力及其影響力進行分析,透過艦體性能延伸至艦儎機打擊能量,了解現階段中共如何遂行海權角色,以及對我威脅及影響,期能對相關後續航艦研究,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和艦載機百科全書

為了解決企業號e的問題,作者克里斯‧畢曉普,克里斯‧錢特 這樣論述:

  當世界上最早一批飛機開始進行海上實驗的時候,戰列艦還在主宰著全球各個大洋,飛機此時僅僅被作為一種偵察敵軍位置的輔助工具。在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前的這段時期,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被建造出來。與此同時,現代航空母艦絕大多數的艦載機技術也得到了發展,其中就包括用於投射飛機的彈射器以及幫助飛機進行甲板降落的攔阻索。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正式打響時,仍有許多國家的海軍高級將領依舊認為戰列艦是最具決定性意義的海上武器。在此期間,航空母艦被視為海軍艦隊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其作戰能力從1918年以來也理所當然地得到了極大提升。即便如此,航空母艦仍然未能佔據海軍戰略的核心

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確立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重要戰略武器的不可撼動的地位。在冷戰期間的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上,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漂浮在海上的“空軍基地”,在給對手造成巨大殺傷後果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己方海空兵力的安全。過去幾十年以來,美國海軍的現代化航空母艦編隊控制著全球各個大洋,它的任何一艘航空母艦所搭載的空中兵力,都要比絕大多數國家的空中力量強大。   在本書中,將通過全書超過1400幅珍貴的高畫質照片、歷史檔案照片和3D工藝結構圖,瞭解那些在世界各國海軍中服役及曾服役過的各型航空母艦詳盡介紹和各項技術參數。此外,還將認識搭載在這些航空母艦之上為其提供空中打擊能力的固定翼戰鬥機以

及直升機的本來面目。本書還介紹航空母艦的近親——兩棲攻擊艦及其搭載用於向陸地投送兵力的運輸直升機在戰場上的風采。本書是不可多得的軍迷真愛,具有深度收藏價值。  

中共航母發展戰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企業號e的問題,作者孫亦韜 這樣論述:

中共在20世紀末期80年代,開始面臨一連串海洋安全上的問題,海權的意識才開始覺醒,其軍事戰略之重點也由陸上轉向海洋。自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乃至於習近平主政後的「一帶一路」戰略,其在經濟、軍事等全方面崛起,已經引起東亞區域各國的防備。中共的崛起改變了東亞地區原有的國際「權力平衡」,其在東亞地區一同以美、日為主的海權國家逐鹿爭霸,已成為基於「國家利益」所必然的局面。由於中共的軍事戰略對內直接帶動其經濟發達,對外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產生經濟利益,在中共以經濟為導向的政策上,仍將居於關鍵性的地位。對於軍事戰略的持續發展,包括「海洋控制」、「海洋阻絕」、「海岸兵力投射」與「戰略嚇阻」,中共將需要一支強有

力的遠洋海軍武力來達成其戰略目標。中共若要由將其主權自近海向遠海延伸,乃成為一個海權大國,擁有航母是其戰略所必須達成的第一步。中共的眼光已經超越臺海,未來必須有適切的海上戰力與其戰略眼光相配合,航母的發展帶動了整體海軍戰力的建設。最後,以航母保護海外經濟利益與能源運輸安全,進一步構築強大軍事力量。當中共擁有航母編隊時,在國家安全戰略的意義將會有所改變。中共將擁有同時可制海與制空的儎台。可藉由擁有航母編隊延伸中共海軍的打擊範圍,鞏固其近海海域,並藉此確認與擴大中共的海洋疆界,對東海及南海的主權紛爭提高嚇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