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金屬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仿金屬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英)葛列格里·歐文寫的 日光西映:日本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運動的興起 和邢義田的 今塵集:秦漢時代的簡牘、畫像與文化流播(套書附典藏書盒)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金屬乳膠藝術漆1.25L| 仿金屬,有閃光效果| 顏色: 銅色也說明:J34181, Crown Retail, 金屬乳膠藝術漆1.25L| 仿金屬,有閃光效果, 顏色: 銅色, 它是金屬乳膠藝術漆,提供令人驚豔的閃光效果。 適用於特色/裝飾牆,條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張清淵、鄭秀如所指導 劉宇婷的 無用之用-液態價值性 (2021),提出仿金屬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液態現代性、價值性、金屬漆器、無用之用、器用。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 鄭順福所指導 陳維軒的 消費者對於金屬茶則造形之喜好度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金屬茶則、喜好度、造形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仿金屬漆的解答。

最後網站金屬電信箱覆蓋仿石漆 - ADD STONE Aberdeen則補充:仿石漆改變電信箱外貌,美化房子外觀. 老舊生鏽的金屬電信箱,與周圍磁磚、洗石子牆面格格不入,影響房子門面的美觀。 透過噴塗亞仿石漆將電信箱改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仿金屬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光西映:日本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運動的興起

為了解決仿金屬漆的問題,作者(英)葛列格里·歐文 這樣論述:

“在某種程度上,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基於日本藝術……”——出自凡·高於1888年7月15日寫給弟弟提奧的信   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率軍艦駛入江戶灣,強硬地打破了幕府閉關鎖國的狀態,也推動日本藝術沿著港口湧向了海洋的彼岸。陶瓷、琺瑯、漆器、絲綢乃至浮世繪,這些充滿東方風情的藝術品在西方的大型展覽會上一經展出,便迸發出燦爛的光芒。   眾所周知,凡·高一生都癡迷於收藏浮世繪,但他並不是一位被日本藝術吸引的西方畫家,勞特雷克和莫内等人也為之深深著迷。雖然這些巨匠大多一生都未曾踏足日本,卻在多幅作品中留下了對日本藝術的喜愛與致敬。   19世紀日本藝術究竟是如何飄洋過海,使印

象派覺醒,甚至促成西方現代藝術的誕生?本書將為您介紹,藝術史上這段震撼人心的東西方藝術的永恆邂逅。

仿金屬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穿搭需要飾品配件點綴一下❤️ 今天分享6個飾品搭配原則,以及我挑選U-Jewelry限時團購款式介紹!6/28(一) 21:00 ~ 7/2(五) 23:59 優惠入口: https://shop.ohwaysmarket.com/news/21
.
免運門檻:1,500免運;海外無免運服務
付款方式:銀聯卡、信用卡、ATM虛擬帳號、Fasney後支付
運送方式:黑貓宅配、7-11純取貨
出貨時間:付款成功後2-3個工作天出貨。
基本上下單後一週內可收到包裹,請以實際出貨通知為主
 
哪裡可以查訂單進度跟聯絡客服?
1. 訂單問與答 http://shop.ohwaysmarket.com/
2. 客服信箱 [email protected]
 
☑️ 產品說明
U-Jewelry與專業珠寶工坊攜手合作,跟孫芸芸珠寶品牌YUN YUN SUN出產於同一家,在珠寶鑲嵌工藝、金屬與水晶光澤度及原物料使用皆採用最高規格。
材質的部分為鍍14K金,將14K金以高壓合成於銅金合金表面,並以物理方式將14K黃金完整包壓包覆於合金外層,因此以合金技術製成的首飾在質感、光澤和抗氧化程度,足以媲美純14K金。
對於一般電鍍或是金屬易產生過敏反應的消費者,是一個相對更安全與品質更佳的選擇。
 
☑️ 保養方式
商品為合金鍍14K金 / 水晶,鍍金的本質因無法耐酸及腐蝕,並不列入貴重金屬。
消費者在配戴時易接觸到汗水、香水,或是平常在空氣中濕度過高及溫泉等酸性溶液,便會使商品變黑,產生氧化反應。
1. 平時保養可用拭銀布擦拭,或用柔軟的小刷子做簡易清潔。
2. 因各飾品硬度不同,避免放置於同一盒內,互相磨擦而導致受損。
3. 配戴時避免外力碰撞受損。
4. 避免接觸汗水、雨水、海水、溫泉、香水等化學液體,避免褪色、掉漆、變質、斑駁脫落。
5. 金屬飾品使用完必須乾布擦拭乾淨。
6. 長時間不配戴,請放置密封袋內,避免與空氣接觸。
 
☑️ 售後服務
在正常使用狀態下,因製造上的原因而發生損壞,自收到商品日期起一週內提供免費維修服務保證,超過免費維修服務保證期間則必須由消費者負擔維修費用。

如需售後服務或有任何疑問,歡迎洽詢客服信箱。
[email protected]

😊 歡迎訂閱頻道 ► 記得開啟小鈴鐺,第一時間收到新片通知
沛莉開箱中 http://bit.ly/periyoutube
沛莉一家闖美國 https://ppt.cc/fZbT1x
小陶德玩樂園 https://ppt.cc/fbQHHx

🛒 購物推薦 ► https://www.amazon.com/shop/peri.com.tw
從這裡可以找到我常用、愛用推薦的商品,價格與一般相同、貨源來自各大供應商,可以安心。但透過連結購買我們會得到來自amazon官方分潤獎金,支持我們持續創作,在此說聲謝謝。

😘 更多即時生活分享,歡迎追蹤社群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peri168/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peri.com.tw
聯絡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非商業合作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團購合作透過點擊連結交易,我會分到微薄佣金來補貼一部分影片創作成本,在此感謝大家的支持。
#項鍊 #耳環 #限時團購

無用之用-液態價值性

為了解決仿金屬漆的問題,作者劉宇婷 這樣論述:

筆者生長在重視物質的資本社會,隨著自動化、科技、網路的進步,為了在社會中生存,對於人事物的價值觀必須隨著時代更新,但這樣的未來以及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從十七世紀末的工業革命開始,資本主義的市場逐漸改變社會,從生產、製造、運輸、消費習慣等,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時代,人們對於事物的價值判斷都在不斷地改變,因慣習而直覺性產生的既定價值,也開始受到挑戰。在日新月異變化莫測的現代社會下,有用、無用的分界開始模糊,就如同工藝品的製作媒材不再只是考慮功能性;人追求的不再僅是物質,更是精神上的感動。本論文將以筆者的角度,從不知不覺的理所當然跟隨主流,經過學習和自我思辨,以及親身體悟反芻後,才逐漸開始察覺那些被

忽略的問題,同時身為一名金工與漆藝的創作者,在使用與結合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材質中,從造型的功能性,到材質的功能性,對於兩者結合的必要性提出疑問為出發點,質疑單一性的既定價值,並對器物的存在價值,於現代這個「液態」社會中的改變進行討論,讓觀者重新思考判斷價值的依據性,進而理解「無用之用」,並覺察事物的本質,儘管質疑會伴隨著不安與掙扎,但透過創作將自身所覺所悟傳遞出去,將這份有趣的提問已作品分享給不同背景的觀者。在交流、接納的同時會有顛覆或衝突,但當既定的規則被打破、束縛被鬆綁,這些界線被光譜取代,便能開啟更多的價值與可能性。

今塵集:秦漢時代的簡牘、畫像與文化流播(套書附典藏書盒)

為了解決仿金屬漆的問題,作者邢義田 這樣論述:

傳世和出土文獻向來是研究古代歷史的主要材料, 邢義田院士相信,圖像如同文字, 一樣能對今人吐露心聲。 《今塵集》採用2036張珍貴圖片,全彩印刷, 為您帶來全新視界!   《今塵集》所輯為邢義田院士2011年以後的最新論文,材料上試圖在過去不甚搭界的傳世、出土文獻和圖像材料之間建立橋梁;方法上試圖糅合上述三類材料,說服今天以研究傳世和出土文獻為主流的古史學界,也能用另一隻眼看圖像。   全著分為三卷:卷一是「古代文化的上下及中外流播」;卷二是「秦至晉代的簡牘文書」;卷三是「簡牘、畫像與傳世文獻互證」。三個主題收錄一起,方便讀者能有機會看到在其他固守傳統研究領域和方法的論文裡被忽略的問題和方

面,為認識古代中國社會、思想和文化找到新的可能。   卷一「古代文化的上下及中外流播」,探討一個本屬社會上層統治精英擁有的文字能力和思想,如何流播到平民百姓的世界裡。內容有:   〈秦漢平民的讀寫能力:史料解讀篇之一〉   〈漢代邊塞隧長的文書能力與教育:對中國古代基層社會讀寫能力的反思〉   〈秦漢基層員吏的精神素養與教育:從居延牘 506.7(《吏》篇)說起〉   〈從《太平經》論生死看古代思想文化流動的方向〉   〈再論中原製造:歐亞草原古代金屬動物紋飾品的產銷與仿製〉   卷二「秦至晉代的簡牘文書」,既有針對某一組出土文獻的縱向深入研究,也有從秦至晉長時段歷史時期下的橫向比較分析

,還有史語所簡牘整理小組校讀居延漢簡所累積的心得。內容有:   〈漢代簡牘公文書的正本、副本、草稿和簽署問題〉   〈漢至三國公文書中的簽署〉   〈敦煌懸泉《失亡傳信冊》的構成〉   〈漢晉公文書上的「君教『諾』」、署名和畫諾:讀《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選釋》札記〉   〈「?其計」臆解:讀嶽麓書院藏秦簡札記之一〉   〈「當乘」與「丈齒」:讀嶽麓書院藏秦簡札記之二〉   〈再論三辨券:讀嶽麓書院藏秦簡札記之三〉   〈三論有期刑:讀嶽麓書院藏秦簡札記之四〉   〈「手、半」、「曰 曰荊」與「遷陵公」:里耶秦簡初讀之一〉   〈張家山《二年律令》行錢行金補證〉   〈西漢戶籍身分稱謂從「大小

男女子」變為「大小男女」的時間〉   〈乘車、乘馬吏再議〉   〈「雀」手足與「刑」手足: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讀記〉   〈校讀史語所藏居延漢簡的新收穫(民國 102.3-103.7)〉   卷三「簡牘、畫像與傳世文獻互證」通過簡牘、畫像和文獻資料的相互印證,對簡牘、畫像和文獻尚存的一些難明之處提出了獨到的解讀。內容有:   〈漢畫、漢簡、傳世文獻互證舉隅〉   〈「太一生水」、「太一將行」和「太一坐」的關係:讀郭店簡、馬王堆帛畫和定邊、靖邊漢墓壁畫的聯想〉   〈一種漢晉河西和邊塞使用的農具—鑡〉   〈伏几案而書:再論中國古代的書寫姿勢〉   〈說「堂皇」〉   〈「豫讓刺趙襄子」或「秦

王謀殺燕太子」?:山東鄒城南落陵村畫像的故事〉   〈從制度的「可視性」談漢代的印綬和鞶囊〉   作者簡介 邢義田   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史、古代中外交流史、羅馬史。出版有《秦漢史論稿》(1987)、《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一)》(1987)、《古羅馬的榮光》(1998) 、《天下一家》(2011)、《地不愛寶》(2011)、《治國安邦》(2011) 、《畫為心聲》(2011) 、《立體的歷史》(2014)、《畫外之意》(2016)等。   自序 卷一 古代文化的上下及中外流播 秦漢平民的讀寫能力:

史料解讀篇之一 一、私人書信——以秦「黑夫」家書和漢「元致子方」帛書為例 二、墓室銘題——以河北望都一、二號漢墓壁磚題字及朱書買地券為例 三、地上刻石——以宋伯望刻石、侍廷里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為例 四、暫時的小結 附錄:帛信材料價格 漢代邊塞隧長的文書能力與教育:對中國古代基層社會讀寫能力的反思 一、問題緣起 二、對隧長書寫及文書能力的反思 三、對「文書行政最末端」的反思 1. ES16 遺址出土王莽詔書殘文 2. 隧遺址出土的文書材料——筆、木簡、書繩 3. 隧長書寫的送達文書和不定期文書 4. 由隧長書寫的基本記錄 四、暫時的小結 秦漢基層吏員的精神素養與教育:從居延牘 506.7(《吏》

篇)說起(訂補稿) 一、居延牘 506.7 釋文 二、《吏》篇性質、內容與《說苑.臣術》相近 三、《為吏之道》主要是精神道德教材 四、精神教育的其他教材——《孝經》與王莽《戒子孫書》 五、漢邊出土的《論語》、《孝經》、《易》、《尚書》、《春秋》、《詩》、《禮》殘簡舉例 1.《論語》 2.《孝經》 3.《易》 4.《尚書》 5.《春秋》 6.《詩》 7.《禮》 六、居延、敦煌出土的兵書殘簡 七、餘論:吏治的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 從《太平經》論生死看古代思想文化流動的方向 一、先秦與兩漢士人看生死 二、《太平經》裡的生死 三、《太平經》裡的死後審判 四、審判與善惡 五、小結 再論「中原製造」:歐亞草

原古代金屬動物紋飾品的產銷與仿製 一、流向草原的牌飾及佩飾 二、漢朝流行的「異域風」與仿製品 三、域外與域內的仿製 四、結論 卷二 秦至晉代的簡牘文書 漢代簡牘公文書的正本、副本、草稿和簽署問題 一、正本文書基本上由屬吏代為署名 二、屬吏代為批示文件 三、甲渠候官所見的發文正本和簽署順序 四、副本的多樣角色和多層意義 五、草稿和副本的區分 六、結論 漢至三國公文書中的簽署 一、漢簡文書中的簽署 二、三國吳簡別券上的簽署 1. 吏民田家莂的簽署 2. 從筆跡再思田家莂的性質和製作 3. 竹簡別券的簽署與製作 三、結論 敦煌懸泉《失亡傳信冊》的構成 一、對《失亡傳信冊》構成的不同認識 二、《失亡

傳信冊》的整理與編聯 三、《失亡傳信冊》構成臆測 四、結論 漢晉公文書上的「君教『諾』」、署名和畫諾:讀《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選釋》札記 一、畫諾與簽署有別 二、署名的新證據 三、走馬樓吳牘上後書的「諾」字與不同形式的畫諾 「?其計」臆解:讀嶽麓書院藏秦簡札記之一 「當乘」與「丈齒」:讀嶽麓書院藏秦簡札記之二(與高震寰合著) 一、當乘 二、「丈齒」與「馬齒盈四以上」、「齒未盈至四以下」 再論三辨券:讀嶽麓書院藏秦簡札記之三 三論有期刑:讀嶽麓書院藏秦簡札記之四 「手、半」、「曰 曰荊」與「遷陵公」:里耶秦簡初讀之一 一、手、半 二、「曰 曰荊」 三、遷陵公 張家山《二年律令》行錢行金補證 西漢

戶籍身分稱謂從「大小男女子」變為「大小男女」的時間 乘車、乘馬吏再議 一、嶽麓書院藏秦簡中的新證據及若干旁證 二、《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秦簡》中的有秩乘車 三、乘馬吏存在嗎? 「雀」手足與「刑」手足: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讀記 一、雀手足 二、「刑」手足 校讀史語所藏居延漢簡的新收穫(民國 102.3-103.7)(與史語所簡牘整理小組合著) 一、工作概況 二、初步收穫 卷三 簡牘、畫像與傳世文獻互證 漢畫、漢簡、傳世文獻互證舉隅 一、離其、離居、晉沙公 二、公孫挾、陳闓強 三、舍利即猞猁? 「太一生水」、「太一將行」和「太一坐」的關係:讀郭店簡、馬王堆帛畫和定邊、靖邊漢墓壁畫的聯想 一、對馬王堆「

太一祝圖」帛畫的再思考 1.圖文布局的規律 2.是否和太一生水說有關? 二、「太一坐」與「太一生水」 三、結論 一種漢晉河西和邊塞使用的農具——鑡( ) 一、農具同形異名與異形同名 二、臿( 、鍤)、鑡( )同或異? 三、耙地工具——鐵齒楱與鑡( ) 四、河西畫像裡的耰、耱、耮田 五、異名、異形、異用的多齒農具——鑡( )與钁 六、幾點補充說明 伏几案而書:再論中國古代的書寫姿勢(訂補稿) 一、阮籍、王羲之和高君孟 二、顧愷之作畫用鎮 三、帛、紙書寫,不須依托? 四、竹木簡的書寫和几案 五、漢代圖像資料中的几案 六、高及腰腹的漢代几案——實物舉例 七、中國兩晉至五代與日本中世几案舉例 八、不同

視角下的反思 說「堂皇」 一、漢簡裡的堂煌 二、漢畫裡的堂皇 三、漢畫像空間的虛實與公私 四、小結 「豫讓刺趙襄子」或「秦王謀殺燕太子」?:山東鄒城南落陵村畫像的故事 一、對豫讓謀刺趙襄子畫像的幾點觀察 二、機橋、蛟龍捧轝與渭水斷橋 三、壽夭天命——畫像寓意的解讀 從制度的「可視性」談漢代的印綬和鞶囊 一、一些鋪墊 二、漢印為什麼那麼小? 三、如何使用方寸之印? 四、印章因綬帶而可視化 五、可視兼誇示的鞶囊、綬囊與綬笥 六、印綬形制 七、綬帶的織造 八、結論:從可視性看制度——一個仍待開發的領域   自序   1980 年代有一位印尼出生的華人歌手文章,唱紅一首臺灣街頭巷尾都聽得到的歌

:〈古月照今塵〉,歌由小軒作曲,譚健常作詞:   一部春秋史 千年孤臣淚   成敗難長久 興亡在轉瞬間   總在茶餘後 供予後人說   多少辛酸  話因果   百戰舊河山 古來功難全   江山幾局殘 荒城重拾何年   文章寫不盡 幽幽滄桑史   悲歡歲月  盡無情   長江長千里 黃河水不停   江山依舊人事已非 只剩古月照今塵   莫負古聖賢 效歷朝英雄   再造一個輝煌的漢疆和唐土   這首歌陪伴了我太半的研究生涯,餘音繞梁,久久不去。我特別喜歡「文章寫不盡幽幽滄桑史」、「江山依舊人事已非,只剩古月照今塵」這幾句,一度決定將自己過去發表的論文輯為《古月集》,退休前後這些年來新寫的輯為《

今塵集》。不意《古月集》牽連太多,猶待整編,《今塵集》卻先面世了。   《今塵集》所輯為 2011 年以後這八、九年來所寫的論文,這些論文有不少是我過去研究的延續,但也有些是具方向性的新嘗試,所謂方向性是指材料、方法和課題三方面:在材料上,我試圖在過去不甚搭界的傳世、出土和圖像材料之間建立橋梁;在方法上,試圖揉合上述三類材料,用我稟持的論說方式,說服今天以研究傳世和出土文獻為主流的古史學界也能用另一隻眼看圖像,我相信圖像如同文字,一樣能對今人吐露心聲。   在課題上,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主題:   1 古代文化的上下及中外流播。〈秦漢平民的讀寫能力〉、〈漢代邊塞隧長的文書能力與教育〉、〈秦

漢基層員吏的精神素養與教育〉和〈從《太平經》論生死看古代思想文化流動的方向〉這四篇,都是在探討一個本屬社會上層統治菁英擁有的文字能力和思想如何流播到平民百姓的世界裡去。我必須承認社會底層的某些文化因素是否也曾向上流播,同樣應該注意,可惜我尚無力及此。〈再論「中原製造」〉則是利用出土文物,指出秦漢中國和域外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這是幾年前所出《立體的歷史:從圖像看古代中國與域外文化》(三民書局、三聯書店,2014)一書的延續。   2 秦至晉代的簡牘文書。這部分有正式的論文,也有讀簡札記,共十餘篇,隨讀成文,不成系統。有些是據新出的材料補證過去曾論證過的問題,例如文書正副本和簽署、有期刑和乘車乘

馬吏,有些則是閱讀嶽麓書院、里耶秦簡、懸泉漢簡、走馬樓三國吳簡和郴州晉簡等新材料的札記。近十餘年來秦漢簡牘帛書不斷出土和刊布,數量之多,頗感接應不暇,而相關研究又多如牛毛,不能不興「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之嘆。這部分所論必多不足和不妥,只能期待後浪再接再厲了。   3 簡牘、畫像和傳世文獻互證。這部分收有論文七篇,這七篇的共同點都在以不同性質的材料互證,試圖打破傳統專業或學科的界線。有些發表在藝術史的期刊,有些發表在古文字學的刊物,有些出現於學報或祝壽論文集,有些改寫自演講,讀者群頗有不同。如今收錄在一起,希望方便更廣泛的讀者,能有機會在我的論文裡看到在其他固守傳統研究領域和方法的論文裡被忽略

的問題和方面,為認識古代中國社會、思想和文化找到新的可能。   以上論文刊出後,不斷有師友和同學指正,我自己也陸續發現了不少須改正或增刪之處。這次收錄都作了或多或少的刪補,雖然基本看法大多維持。改變較大的是例如對馬王堆漢墓帛畫「太一祝圖」性質的認識。過去我在論文中曾贊同太一祝圖的說法,現在認為不如稱它為社神圖更妥當。關鍵在於我和其他學者一樣,過去都沒有充分意識到帛畫上書寫「榜題」和「題記」,這兩種形式所具有的不同意義,也沒整體地考慮這些帛畫存放位置以及和喪禮過程的關係,並錯誤地以為古代畫作有所謂的「總題記」。是否如此,敬待讀者的批評和指教。   臺灣出版環境十分不易,學術性書籍銷路尤其有限

。不意不久前,聯經主動求稿,令我感覺意外和感謝。為答雅意,特別徵得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鄧小南院長同意,將去年秋天在該院的一場演講整理成稿,納入聯經版,分享讀者。又中西書局簡體版(2019)出版後,陸續發現一些錯誤,又看到不少同行的論文和新材料,有了新想法,這回出繁體版,或增補修改,或保留原樣而註明自己的失誤。我現在的想法當以聯經版為準。   末了,我要感謝這些年來無數支持和鼓勵我的師友和同學,感謝家人維紅和本寧、本元的容忍和耐心。研究太忙常是藉口,失職的丈夫和爸爸則是真實。這本書獻給家人。   秦漢平民的讀寫能力:史料解讀篇之一古代希臘、羅馬社會的識字率或讀寫能力(literacy

)一直是西方古典研究學界一個熱門的話題。尤其自從 1989 年威廉.哈理斯(William V. Harris)在其大作《古代讀寫能力》中指出,古代希臘和羅馬世界在任何時期的識字率都不曾超過人口的 5%至 10%以後,激起極大的回響,贊成和反對者都有。在中國史的領域中,有關中國古代識字程度和相關的初級教育問題,近年也引起了若干學者的關注和討論,但熱烈的程度遠遠不如西方的古典研究學界。就古代中國和古代地中海世界而言,探究識字率或讀寫能力,有幾個頗為類似的基本困難:一是何謂「識字」或「讀寫能力」?識字或讀寫到什麼程度才算識字或能夠讀寫?如果考慮人際溝通,讀寫和口耳說聽、肢體表達等其他方式的溝通的關

係如何?在古代有多少情況是依賴口傳或口授和代讀、代寫達到溝通的目的?二是如何去估計識字率或讀寫能力?如果談識字率,必然涉及人口數。我們應以什麼樣的人口基數去作估算?人口有老、小、男、女。秦漢時被列入「小」或僅五、六歲的兒童,基本上幾乎不參與家以外的社會活動。將他們列入計算的基數,有何意義?又因為古代社會性別角色的差異,不計性別差異的識字率估計,是否合適?三是如何評估不同性質的書寫或銘刻材料(例如陶片 ostraka、莎草紙 papyri、鉛牘 lead tablet、牆壁題書 graffiti、木牘 wooden tablet、帛、骨、牙、植物葉片、銅器、漆器、陶器銘文、壁畫、石刻題記……)在

不同的使用脈絡下,所能反映使用者讀寫能力的程度?例如陶片上刻或寫的名字、銅、陶、漆器上的銘刻和莎草紙或簡帛上出現的公私文書,它們所反映的書寫者的身分和讀寫能力,恐怕很難等同視之。同樣不容易評估的是:如何去拿揑文獻中偶然留下的隻字片語或故事,由此分析它們和識字或讀寫普及程度的關係?面對上述的困難,和中國古代相關的研究又多不足,目前恐怕沒有人能為中國古代識字率或讀寫能力的問題下一個不起爭議的結論。因此,本文並不打算去推估一個中國古代的識字率,僅僅嘗試重新評估一下若干曾經以及可能被學者用來討論秦漢識字率或讀寫能力的傳世和出土材料。

消費者對於金屬茶則造形之喜好度研究

為了解決仿金屬漆的問題,作者陳維軒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消費者對於金屬茶則造形的市場喜好程度,採問卷調查法,以「消費者對於金屬茶則造形之喜好度研究問卷」作為研究工具,針對台灣本島中南部地區有泡茶習慣背景之消費者,採隨機調查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可供後續研究、製造以及行銷時參考,問卷以性別、年齡、職業、平均月收入為自變項,茶則造形之尺寸、弧度、外形、內部表面、外部表面為應變項。總計問卷發送數量為238份,回收有效問卷數量為212份,有效回收率達89.8%,根據問卷調查所得資料進行分析與統計,依據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1.由研究結果中發現不同背景之消費者從金屬茶則六種尺寸中,對於6*15公分的喜好度都有較高的表現。2.由研

究結果中發現不同背景之消費者從金屬茶則三種弧度中,對於弧度大的喜好度都有較高的表現。3.由研究結果中發現不同背景之消費者從金屬茶則九種外形中,對於方形倒圓角的喜好度都有較高的表現。4.由研究結果中發現不同背景之消費者從金屬茶則四種內部表面中,對於內部條狀鍛敲肌理的喜好度都有較高的表現。5.由研究結果中發現不同背景之消費者從金屬茶則五種外部表面中,對於外部立體造形的喜好度都有較高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