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副 行 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人民銀行副 行 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民寫的 未來已來:全球領袖論天下 和肖鋼的 中國資本市場變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國大陸銀行業監理及相關法規 - 第 18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組織機構中國人民銀行設行長一人,副行長若干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信 和中信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寇健文所指導 施漢陽的 「金融幫」的形成:中共金融官員的人事調動與關係網絡 (2020),提出人民銀行副 行 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技術官僚、金融官員、派系理論、人事調動、中共菁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楊岳平所指導 潘曉文的 論中國人民銀行獨立性的制度改革方向 (2020),提出因為有 中央銀行、中央銀行獨立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理、政治經濟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人民銀行副 行 長的解答。

最後網站易綱被提名擔任中國央行行長行使更大權力- BBC News 中文則補充:易綱加入中國人民銀行已超過20年,他自2008年來一直擔任央行的副行長。 隨著北京方面繼續試圖控制債務增長,並抑制高風險的金融行為,他的任命被視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民銀行副 行 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未來已來:全球領袖論天下

為了解決人民銀行副 行 長的問題,作者朱民 這樣論述:

本書是全球政治、經濟、金融、企業等方面的領袖人物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國家金融研究院主辦的“未來已來——全球領袖論天下”系列講座的演講和現場對話專集。演講者包括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兼首席外交官彼得·毛雷爾,摩根大通董事局主席雅各·弗蘭克爾,標準普爾公司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彼得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原行長蘇馬·查克拉巴蒂,高盛前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哈威·施瓦茨,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資生堂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魚穀雅彥,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洪小文,奇

績創壇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陸奇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首任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 演講者都是各自領域的改革者、推動者、創造者、思想者和實踐者,他們站在世界制高點觀看全球,又從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引出細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闡述對未來的理解,展望世界發展的前沿趨勢。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拓展全球視野、掌握全球宏觀經濟金融的新動態、進行多元跨界學習。 本書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世界政治經濟領域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從宏觀的角度,對影響未來世界格局的因素進行深度剖析,給出解決未來國際政治關鍵議題的中肯建議。二是國際金融集團的掌舵者回顧歷史,勾勒出全球金融體系的新格局,預測影響未來全球金融體系發展

的重大問題。三是跨國集團領袖或新技術領跑者講述如何以超凡的創新思維領導機構變革,或用創新視角引領行業發展,這些創新者以使命驅動前行,用創新書寫未來。   朱民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和中國銀行副行長。他也曾在世界銀行任職,並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復旦大學教授經濟學課程。他擁有復旦大學學士學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行政管理碩士學位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前言:未來悄然已至朱民 未來世界格局 全球主要風險因數的深刻變化與應對? (標準普爾全球裁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

斯·彼得森) 全球經濟展望、貿易及新興市場的政策挑戰 (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 全球人道主義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委員會兼首席外交官彼得·毛雷爾) 中美關係的十字路口——美國視角下改革開放40年後的中國與全球經濟 (美國前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薩默斯) 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首任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 未來全球經濟金融 全球債務週期和未來經濟金融展望?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 全球經濟金融的短期和長期挑戰? (摩根大通董事長雅各·弗蘭克爾) 高盛視角:全球金融危機教訓對未來的啟示? (高盛前裁兼聯席首 席運營官哈威·施瓦茨) 以私營部

門投資支持多邊主義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原行長蘇馬·查克拉巴蒂) 創新書寫未來 數位化的長潮與巨浪:何去何從 (奇績創壇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陸奇) 人工智慧的突破和數位化轉型的未來? (微軟全球資深副裁洪小文) 後疫情時代的成功之道 (黑石集團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蘇世民) 小米九年:創新、變革與未來? (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 喚醒睡美人——146年資生堂:持續增長、變革、全球化和未來 (資生堂全球裁兼首席執行官魚穀雅彥)    

人民銀行副 行 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金融幫」的形成:中共金融官員的人事調動與關係網絡

為了解決人民銀行副 行 長的問題,作者施漢陽 這樣論述:

本文的研究問題為中共金融官員是否有可能形成派系?派系形成的背景、成因及關係網絡的輪廓為何?過往文獻鮮少將中共技術官僚放在派系理論的分析框架,但兩者不應是互斥的研究途徑。本文爬梳歷史文獻,以資料編碼研究與社會網絡分析法,研究對象為1993年至2020年之間的中共金融官員,並依國務院屆次劃分研究區間。資料編碼比較研究對象的專業條件與政治條件,社會網絡分析則以共事關係陳述政治菁英的互動情形、關係網絡。研究結果顯示,中共金融官員形成了以朱鎔基為核心的派系輪廓,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派系形成的主要推動力。金融官員的派系邏輯並沒有隨著朱鎔基退休而消散,派系版圖在溫家寶政府持續擴張,但是在習近平時代出現

終結的跡象。同時本文也發現,中共金融官員在學術基礎、職務歷練趨同,「系統內流動」現象集中,直到幹部的共同特徵呈現飽和。

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為了解決人民銀行副 行 長的問題,作者肖鋼 這樣論述:

2020年,恰逢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面臨許多機遇與挑戰。 回顧歷史,資本市場發展有著明顯的新興加轉軌的特徵。我們用三十年時間,差不多走過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後發優勢,這與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歷史進程與內在需要是一致的。與此同時,也應當看到,資本市場發育先天不足,存在著結構和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為了適應未來發展趨勢,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應當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競爭為基礎、以創新為引領,努力實現適應市場和改革需要的轉變。 資本市場是一個資金場、資訊場、名利場,但歸根到底是一個法治市場,必須以規則為基礎。打造規範、透明

、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關鍵是加快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因此,本書選取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這個視角來探討,回顧了若干制度建立的來龍去脈,分析了制度執行的利弊得失,呈現了各方面對某些制度的不同意見,提出了未來制度建設的方案設想。   肖鋼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1981年開始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1992—1996年,先後任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計畫資金司司長;1996—1998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1998—2003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2003—2004年,任中國銀行董事長、行長兼東方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2004—2013年,任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13—2016年,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2018年任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委員;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著有《百年中行新變革:市場化與人本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型開放:構建“一帶一路”投融資新體系》等著作。   序 言 / I 第一章 資本市場概述 第一節 資本市場的起源 / 003 第二節 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 / 007 第三節 我國股份制與資本市場 / 013 第四節 小 結 / 01

7 第二章 “牽牛鼻子”的改革:股票發行註冊制 第一節 改革演變 / 025 第二節 註冊制沒有統一模式 / 033 第三節 “牛鼻子”工程 / 051 第四節 從戰略新興板到科創板 / 064 第五節 小 結 / 070 第三章 退市制度 第一節 我國退市為什麼難 / 075 第二節 境外退市制度 / 084 第三節 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退市制度 / 091 第四節 小 結 / 097 第四章 上市公司治理 第一節 公司治理起源 / 101 第二節 優化治理結構 / 108 第三節 現金分紅與股票回購 / 112 第四節 塑造並購重組良性生態 / 117 第五節 規範市值管理 / 121

第六節 小 結 / 124 第五章 市場交易機制 第一節 熔斷機制 / 127 第二節 漲跌停板制度 / 138 第三節 程式化交易 / 151 第四節 停複牌制度 / 166 第五節 T+0 交易 / 175 第六節 開盤與收盤定價機制 / 182 第七節 小 結 / 192 第六章 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 第一節 股指期貨功能 / 197 第二節 期現聯動關係 / 201 第三節 問題與爭議 / 203 第四節 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 / 214 第五節 小 結 / 218 第七章 金融基礎設施 第一節 特定含義與功能 / 221 第二節 歷史沿革 / 228 第三節 如何改革 / 236

第四節 小 結 / 260 第八章 數字資本市場 第一節 新的市場形態 / 263 第二節 挑戰與對策 / 272 第三節 未來爭論 / 278 第四節 小 結 / 282 第九章 市場雙向開放 第一節 開放新舉措 / 285 第二節 為什麼要開放 / 304 第三節 風險和挑戰 / 309 第四節 監管能力建設 / 315 第五節 小 結 / 317 第十章 法治與監管 第一節 法治建設的不足 / 321 第二節 法治建設的重點 / 324 第三節 回歸監管本位 / 330 第四節 強化違法違規行為監管 / 344 第五節 監管統籌 / 348 第六節 投資者保護 / 353 第七節

小 結 / 358 後 記 / 359  

論中國人民銀行獨立性的制度改革方向

為了解決人民銀行副 行 長的問題,作者潘曉文 這樣論述:

本文以中國人民銀行為研究對象,試圖探究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之中央銀行獨立性是基於何種目的而被設置,進而形成法制的?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大陸總體經濟結構中的職能定位變遷過程,是否/如何取得及維持其獨立性?其獨立性意涵應如何理解?本文首先透過回顧中央銀行獨立性理論,認為中央銀行獨立性制度最初設計之目的是為控制通貨膨脹,但傳統理論難以適應中央銀行新形勢,也難以適應開發中國家客觀經濟發展需求。因此,對中央銀行獨立性法律設計應回歸到行政機關內部獨立機構設置的目的上,依據不同國家現實條件將法律獨立性與實際獨立性相融合。其次,在回顧中國人民銀行制度演變歷程及政治經濟因素後,本文認為中國人民銀行獨立性不

足之根本原因在於其職能定位不明,現今獨立性最大障礙是地方政府對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之干預。本文最後結合中央銀行獨立性理論設計目的及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歷程特點,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應追求「相對獨立性」,並提出以「政治地位」及「專業地位」補強為總體路徑之制度變革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