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討論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文化資產維護系 連萬福所指導 林盈潔的 桐花活動對古坑民眾地方認同之影響 (2015),提出人口普查討論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節慶、地方認同、雲林縣桐花活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黃心蓉所指導 雷繼成的 ASD親子觀眾的博物館經驗初探 (2012),提出因為有 博物館、自閉症、參觀經驗、家庭觀眾、文化平權的重點而找出了 人口普查討論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口普查討論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桐花活動對古坑民眾地方認同之影響

為了解決人口普查討論區的問題,作者林盈潔 這樣論述:

近年來,由於臺灣社會的經濟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國人對於休閒旅遊的需求提升,加上政府對於地方文化的重視日益增加,各縣市政府積極推動各項節慶活動,期望運用地方節慶的影響力與地方文化結合,帶動地方產業與觀光,提升地方形象。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2001年成立後,隨即積極展開各項客家文化相關活動的推動,並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希望藉由桐花祭的活動,經由社區參與以促進地方居民的在地認同,使地方文化向下紮根,並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出地方特色,以達成「深耕文化、振興產業、帶動觀光、活絡客庄」的政策。基此,本研究以節慶活動與地方認同為出發點,研究節慶活動與地方認同的關係。以雲林縣古坑地區桐花祭為例,透過訪談桐花活

動承辦人員,與地方社區的主要參與人員,瞭解當地的桐花活動與地方認同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社區肯定桐花活動為地方帶來的經濟效益與觀光人潮,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在客家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推廣較無明顯的幫助,大多為賞花踏青而來。地方居民認同活動提供了當地休閒活動的場域。活動人潮帶來的交通問題造成附近社區居民的困擾,部份居民較不認同。總結為桐花活動不僅需要連結地方人文參與,更需要推廣地方文化,讓更多地方居民認識自己的家鄉,進而增強居民對於地方的認同情感。社區居民認同桐花活動為地方帶來良好的影響,對地方的認同感相對地也會提升,反之亦然。未來桐花活動的主辦需注意活動是否得到地方居民的支持參與,與地方人文有密切聯繫

。才能延續節慶的生命力,發揮節慶的良好效益。

ASD親子觀眾的博物館經驗初探

為了解決人口普查討論區的問題,作者雷繼成 這樣論述:

近年博物館一再展現誠意,思索並體驗文化平權落實在館的意義與可能,關注身心障礙者族群需求。其無障礙服務計畫,無非期許博物館成為易親近的空間,讓不同群體的觀眾都可以在博物館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泛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主要的核心除了特徵社交及溝通上質的殊異、局限性的興趣及重複性的行為外,兒童經常出現動作技巧及感覺處理功能等環境適應障礙,影響ASD的社會融和,這些特徵也可能影響ASD兒童的博物館參觀經驗。目前國內泛自閉症為對象的博物館觀眾研究闕如,本文藉訪談法透過主要陪伴者的描述,蒐集ASD親子的博物館參觀經驗,整理其經驗特性和需求,希望藉由實際訪

談分析並建議博物館對此一族群可能提供的服務。依據本文受訪ASD親子參觀經驗之研究顯示,出自家庭休閒之需求,以及家長們普遍對於博物館設施、休閒與教育功能之肯定,因此受訪家庭都願意選擇博物館做為ASD孩童融入社會活動的場所之一。家庭以ASD需求為參訪重心,且陪伴者積極參與ASD的參觀投入。由於ASD的體驗、嘗試與逐步適應的學習特性,家庭再訪意願高。雖肯定單純穩定環境能紓緩ASD的情緒,但在參觀選擇上仍傾向感官體驗多元的展場,目的是讓ASD學習和調適環境的刺激能力。也由於顯著關心ASD適應挫折引起的情緒與行為問題、社會觀感與博物館處理態度等因素,因而在意博物館環境脈絡資訊,能否發揮ASD預告需要的適

用性,以平衡對參觀環境的好奇與焦慮情緒。另一方面,家長對博物館的服務需求的態度雖呈保守,但對於提升學習經驗的機會有積極嘗試意願。總結ASD親子博物館經驗普遍關切的需求是:一、最在意的還是ASD能建立愉快的參觀經驗。二、陪伴者最需要的是社會互動呈現友善與寬容的態度。三、因應ASD的環境適應特質,希望博物館提供適用性資訊滿足ASD的預告需要,如設施區位圖、場地動線指引、展場平面圖與博物館展覽簡介等環境脈絡訊息。四、為紓解ASD對環境脈絡的焦慮壓力,所以希望博物館更注重休息空間的設置,用以滿足休息與喘息的需要及幫助ASD轉換參觀情緒與節奏、調和博物館環境脈絡與個人情緒的互動;五、當ASD參觀情緒與自

我控制力低落時,有一個隔離干擾的空間,協助ASD個人撤退社會、環境互動脈絡的互動,緩和焦慮。。關鍵字:博物館、自閉症、參觀經驗、家庭觀眾、文化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