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閩南語課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五年級閩南語課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汪培珽寫的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519 528五年級真平閩南語第五課 - YouTube也說明: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 楊裕貿所指導 何淑惠的 教導國小五年級學童檢查及修改病句策略對其校正病句成效之行動研究 (2021),提出五年級閩南語課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病句、校正病句、句子成分、檢查和修改策略、語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 梁淑慧所指導 童惠湘的 台語字音字形競賽員培訓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台中市西屯國小做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台語、行動研究、系統教學法、台語字音字形、語文競賽的重點而找出了 五年級閩南語課本的解答。

最後網站竹林國小五年級閩南語「停課不停學」課程影片【第14週 ...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五年級閩南語課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為了解決五年級閩南語課本的問題,作者汪培珽 這樣論述: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 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 這是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 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 兒子4歲時,將美國小學二年級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書,一字不漏地說出來。 女兒7歲時,用英文講了30分鐘自己即興編出的故事,讓弟弟聽得興味盎然。 聽完31卷共49小時的《哈利波特》錄音帶之後,唸小四的女兒開始閱讀700多頁的英文版第五集…… 這不是學習奇蹟,而是親子教育實踐家汪培珽的親身體驗! 生活在一個非英文的環境中,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 就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聽懂英文,並從中累積語彙和閱讀基礎

, 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 本書介紹「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的實際步驟和注意事項, 並提供私房英文書單,同時針對常見的英文學習風潮和認知迷思, 如全美語幼稚園、英文補習或是學英文的優越感等, 提出中肯建議並加以釐清說明,讓父母能遵循正確的態度與方向, 以最自然的形式、最溫暖的親情,陪伴孩子快樂學習、自信成長。 【父母最想知道的Q&A】 為什麼用故事書學英文最好?怎麼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 唸之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父母對自己的發音沒信心怎麼辦? 如何為孩子選擇英文故事書?英文故事錄音帶如何幫助孩子學英文? 為什麼學英文要先聽說、後讀寫?進了全美語幼稚園,英文就沒問題? 英文能力就等於

孩子的競爭力?中文和英文,哪一個重要? 作者簡介 汪培珽   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在投入銀行職場工作九年後,決定成為全職媽媽。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看到孩子滿足喜樂、熱中學習、與人為善的表現,深覺在親職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自創「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在幼稚園、小學、基金會、圖書館和成長團體間積極推廣,開辦課程、舉行演講並接受諮詢。   強調「父母的1堂課,勝過孩子的100堂才藝課」,汪培珽希望提供另一種務實新穎的教養態度與方向,幫助父母深切體會到教養孩子的喜悅與感動。而「閱讀」是一切教育學習的基礎;「愛」則是親子間最珍貴的資產,

汪培珽相信,「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同時涵蓋了這兩樣孩子最需要的東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錯過這個與孩子親密互動、貼心交流的寶貴機會。 【汪培珽「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 Lesson1:為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Lesson2: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Lesson3:沒有電視機的孩子 Lesson4: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Lesson5:世界是自信心創造出來的 Lesson6:起跑點和終點雙贏的健康基石 Lesson7:好習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部落格】 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 自序 孩子是生

來幫忙父母長大的   汪培珽  【第1章】餵「英文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用英文故事書,打造英文環境  嬰兒時期    幼兒時期    入幼稚園前   幼稚園時期   小學一年級  小學二年級  小學三年級  【第2章】怎麼為孩子唸英文故事書?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  一英一中唸完三次,以後只唸英文    每本唸熟了,再加下一本 ? 如何決定唸的頻率和時數?  唸之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英文名字好難唸,怎麼辦?  持之以恆是成功的關鍵 【第3章】孩子聽的是故事,不是英文  動機與興趣,才是學習的根基  第一個故事:《Stanley》   第二個故事:《Winnie in Winter》  第

三個故事:《Here Cmes the Strikeout》  第四個故事:《Fox All Week》  第五個故事:《Alexander, Who Used to be Rich Last Sunday》   第六個故事:《Harry in Trouble》   第七個故事:《Big Bad Bruce》【第4章】聽、說、讀、寫,請照順序  先慧聽、說,再學讀、寫 語言關鍵期重要嗎?  父母可以怎麼做?  只唸故事書,就能讓孩子聽懂英文?    補習班是不可避免的路? 該學的英文,故事書上都有    孩子升學考試在即,該怎麼辦?   【第5章】送全美語幼稚園,孩子的英文就沒問題?   全美

語幼稚園能給孩子什麼?   全美語無法保證孩子的英文能力   學前教育比英文學習更重要   選擇全美語幼稚園的考量依據  唸全美語幼稚園,孩子的中文怎麼辦?  【第6章】我的私房英文書單? 我的私房英文書單   ◎ 第一階段(0?2歲) ◎ 第二階段(2歲)   ◎ 第三階段(3歲)   ◎ 第四階段(4 歲)  ◎ 第五階段(5歲以後) 【第7章】學英文,所為何來?   為什麼要學英文?  為什麼用故事書學英文最好?  逼出來的學習效果能有多少? ? 中文、英文,哪一個重要?  中文高標準,英文低標準 ? 英文能力不等於競爭力 【第8章】故事錄音帶,是聽英文的好幫手 有聲故事是孩子學習英文的

法寶   先讓孩子愛上故事,再聽錄音帶    英文故事錄音帶的選購原則   可以讓孩子一邊遊戲、一邊聽故事嗎?   孩子只顧聽、不看字沒關係嗎?   錄音帶比CD更實用   章節故事也可以選擇有聲版本    孩子是父母的老師 【第9章】唸故事書之前,父母先做好心理建設   中英文故事書,雙向進行  中英文故事書,不要重複  中英雙語故事書,效果有限  英文不是學來表演的  不考試、不懷疑、不問聽懂了沒 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第10章】父母最想知道的Q & A  Q 1:我自己唸英文的腔調和連音可能都不合格,會不會給孩子錯誤的示範?  Q 2:我總是習慣拿英文故事書,講成中文給孩子聽,再偶而穿插

簡單的英文在句子裡,這樣做行不行?  Q3:我的四歲孩子對英文書單中第一階段的書沒耐心聽完,我自作主張換成更簡單的書,他的接受度就比較高了,這樣可以嗎?  Q 4:我的孩子已經幼稚園中班了,第一階段的書會不會因為故事太簡單,而無法吸引孩子來聽呢?  Q 5:和中文故事書相比,英文故事似乎較不易讓孩子感興趣,常沒聽多久就跑開,該抓孩子回來繼續聽完嗎?   Q 6:我的孩子五歲了,聽不太懂英文,只會些單字和問候語,我應該如何起步,為孩子唸英文故事書? Q 7:暑假想送孩子上英文班,但小學四年級的女兒也補了四年的英文,好像有些疲乏,我該怎麼做呢?  Q 8: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對於明明學過的單字,不管

是英文或中文,都好像船過水無痕忘光光,讓人非常擔心,我該怎麼努力,才能幫助他?  Q 9:我的孩子讀全美語幼稚園,學了很久的英文,在家卻從不開口說英文,為什麼?  Q 10:為什麼十分鐘可以做完的英文作業,孩子卻花了一整堂課來寫?   Q 11:身為幼稚園和小學的英文老師,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將唸英文故事書的觀念應用在教學上?  孩子是生來幫忙父母長大的   汪培珽   ”It's spoiling hot out there.”酷熱的暑假,幾乎整天開著冷氣,剛好請小三的女兒幫忙去沒有冷氣的後陽台拿衣服,這是她鑽回冷氣房的第一句話。 「什麼?妳說什麼……spoil—ing?」學了三十年英文的

我,驚訝得不知如何是好。「妳—妳—妳怎麼會用這個字?」熱就熱嘛,媽媽頂多只會加「very」來形容「非常」熱,壓根兒沒想到還有別的字可以用。 女兒回道:「『Junie B. Jones』上面就有啊!」一副「媽媽,妳的英文要好好加油啊」的偷笑模樣。這是一本英語系國家約為小學中年級程度的系列章節故事書。 仔細一想,「spoil」這個字根本就是課本教過、字典查過、聯考考過的東西嘛!再怎麼說,我也到美國唸了碩士回來,怎麼可能不知道呢!但是,今天如果不是孩子給媽媽上了這一課,可能我活到八十歲,都不會將這個字用在日常生活上。 因為媽媽那一代受的英文教育,英文是學來考試的,不是學來講話的。 說到對孩子的教養,

媽媽沒錢沒閒沒知識,不要緊,重點在—有心。只要有心,對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有心,就能細心觀察、因材施教。一個孩子的養成,是慢慢累積起來的,無論在哪一方面,包括好的、壞的。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就是一個不能「一蹴可及」的故事。 以我們五、六十年次這一代父母所受的英文教育來說,學了十幾年的英文,卻根本不能、或是不敢開口的比比皆是。該慚愧嗎?我甚至沒有責怪自己不努力、不用功。以我們每個人花的時間和力氣來計算,如果能配合更好的英文啟蒙教育,早就不用「老大徒傷悲」了。 「好的英文啟蒙教育在哪裡?」不想讓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又不能等待大環境的教育政策改變,我必須—先下手為強。 於是

,我和孩子的英文故事書之旅就此開啟,至今十年。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這本書,其實是《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的續集。當然,它們是可以被獨立閱讀的兩本書,不過它們談的也都是同一件事—故事書,只是主角從中文故事書換成了英文故事書而已。然而,《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呈現的是我所有教育理念的主軸—閱讀和愛,也就是強調「理念」和「熱情」;而續集《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則是著重於「方法」與「原則」的闡釋。 當然,光有方法而沒有理念和熱情,事情是很難持之以恆的;而持之以恆又是聚沙成塔的基本馬步,馬步不蹲好,怎麼能期待打出好拳呢?所以,正在看這本書的爸爸媽媽們,如果還沒有看過《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建議你們可以從基

本做起,先回頭看看這本書,培植起自己的理念與熱情,這樣一來,相信你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更多體會與想法。 英文不是才藝,它與音樂、繪畫完全不同,甚至與美育沒有多大關連。英文只是語言、只是工具,與世界接軌的語言工具。所以,應該傾其一生來學英文嗎?英文,這個人生所需眾多工具中的一項,到底應該讓孩子花多少童年時光在上面呢? 這是我們這一代父母,應該細細思考的問題。 教育是急不得的,我堅持用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力氣的方法—唸故事書,去「等」出孩子的英文能力。 「當自己已經很疲倦時,要如何鼓勵自己加油,繼續唸故事書陪孩子?」這是一位認真媽媽的問題,看得我心驚膽戰。想必,她一定常常覺得力不從心。 唸故事書給孩子

聽,絕不是輕鬆、不花力氣的事,尤其是光唸中文故事還不夠,竟然連英文的也要唸,真是累死媽媽不償命嗎? 媽媽需要的不是「加油」,而是「休息」;我要給媽媽的是「幸福」,而不是「罪惡感」。成就孩子不是父母唯一的工作。沒有目的的,就是愛著他,捏捏他的小腳、親親他的小手、唸唸他喜歡的故事,就是最美的人生。當父母的心態輕鬆了,不再只是掛記著孩子的競爭力、學習力,而是盡情地優游在這個和孩子心靈相繫、情感相通的美好時空裡,愛孩子也愛自己的幸福感覺,就會在不預期的角落等著你。 「以後每個星期六和星期日,可不可以幫孩子唸一本故事書?」事隔五、六年,我又對孩子的爸爸提出這樣的建議。 孩子還小時,每當媽媽忙不過來或是想

喘口氣,爸爸就只好趕鴨子上架幫孩子唸故事書,但常常一唸起來,又開始亂編故事、胡說一通,惹來孩子抗議:「爸爸唸得不好聽!」結果一陣嬉戲打鬧之後,爸爸才又恢復正常的語調唸故事。別看孩子似乎不習慣爸爸不按牌理出牌的唸故事法,可是,他們到底愛不愛聽爸爸唸故事呢? 愛啊!當然愛!而且,這會是孩子對爸爸的愛和溫暖,一輩子最深刻的記憶之一;也會是有一天當孩子走出父母羽翼、面對人生起伏時,很關鍵的情感支持力量。 「好!」爸爸一口答應。雖然孩子已不再那麼幼小,他的事業也更重更忙了,但他或許已經發現:孩子的童年,也就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光,稍縱既逝,再不把握,只是自己人生的損失。 媽媽為什麼要請已經辛苦賺錢養家的爸爸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呢?不是因為她累了,而是因為—媽媽愛爸爸,不希望看到爸爸只忙著賺錢養家活口,當個搖錢樹過一生。那種陪伴孩子成長的寧靜、單純的幸福感覺,人生怎能錯過!事實上,養育和教育孩子的工作量並不輕,真的需要父母兩人,一起同心協力才能成功。 希望天底下有愈來愈多的爸爸,也願意花時間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論是中文故事書、還是英文故事書。 「媽媽,不是『spoiling』,是『boiling』哪,就是『煮開水』那個字哪!」正在寫這篇序文時,稿子散落一地,無意間女兒主動拿起來幫我「校對」,竟冒出了這樣一句。頓時,我五雷轟頂,好似國中時猛背英文時態、文法的情景,又穿越時空來到眼前。印象中,好像只要是

英文老師特別強調、要我們不能搞混的英文用法,我到現在還是從沒弄懂過,總覺得不強調還好,愈強調好像就愈容易搞混。 「真的假的?好險哦。」我發自內心感激孩子。如果等書印好,都到了書店才被發現,真是會讓媽媽傷腦筋一輩子。 原來—孩子是生來幫忙父母長大的。 【第一章】餵英文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小時候自己讀的是私立小學,五年級就開始有英文課,在那個時代,這就是所謂的「贏在起跑點」了,A、B、C一個個字母死死地往前背。腦海中依稀浮現著那個站在暗暗走廊下,等著第一次考英文的小女孩,一向對功課極富耐心的我,事隔三十年,竟然還記得那種「好無趣、好難背」的感覺。 現在回頭想想,會不會當時那段「好無趣、好難背

」的英文啟蒙教育,就決定了小女孩日後艱難而失敗的英文學習之路…… 國中以後,雖然我一向排在功課好的學生之列,可是對於英文這個科目,總是不好不壞地學著,死背的考試還可以應付,遇上活用的題目就無法招架。這就是我大學聯考時,英文只考了四十四分的原因。 我不是不用功,而是學習不得法;學習不得法,就是事倍功半。 一直到高三那年住校期間,發覺有同學在宿舍聽「空中英語教室」的廣播節目,接觸了英文八年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英文是可以用「聽」的;原來,課本上的「死東西」,是可以與生活結合的。當時,那發現新大陸似的興奮莫名感覺,至今難忘。 但在那個時刻,卻少了一位關鍵人物—可能是老師、也可能是有經驗的長輩,鼓

勵我一定要跳上這輛「聽」英文的列車。後來聯考在即,我就這樣與英文聽力失之交臂。 我甚至不責怪自己,為什麼始終沒有將英文學好。孩子總是跟著環境在學習,而大環境就是告訴孩子:英文是用來考試的,不是學來聽和說的。沒有對的環境、對的老師引導,而父母也幫不上忙時,孩子能怎麼辦? 當時的英文教育,只能用聽天由命來形容,於是造就出了這樣一代—學了十幾年英文,卻沒有聽說的能力;不然就是一定要開口時,有著「說英文」簡直就像受酷刑的自卑心態。 「有一天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老外要問路,我嚇得趕緊猛揮手、猛搖頭,好像聽一下英文會死掉的樣子。結果這個外國人卻緊追我不放,你知道為什麼嗎?」這是一位好友的自嘲告白,「因為那

位老兄開口說的竟然是中文。」 我自己嚐過的「痛苦」、親身走過的「冤枉路」,怎麼忍心讓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呢? 用英文故事書,打造英文環境 不論專家說過什麼,以下兩項是我對語言學習的想法,要以成見待之也無妨: ● 如果準備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愈早接觸愈好。● 不論生來是什麼人種,孩子置身在某種語言環境裡,就會自然習得這種語言。 第一項的時間點我可以控制,但是第二項—環境呢?我們家又沒有說英文的爸媽,要如何給孩子語言的環境呢?不妨看看生活週遭那些跟爸媽說國語、跟阿公阿媽說閩南語的孩子就知道了,對孩子來說,那種「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自然轉換本領,就是環境影響語言學習的最好見證。 十年前,當專家們還

在琢磨什麼是教孩子英文的最好方法時,我的第一個孩子呱呱落地。當我開始為襁褓中的孩子唸第一本中文故事書時,也就靈機一動地,發明了一個給孩子英文環境的最好方法—唸英文故事書。 我知道,如果家裡有一個人的母語是英文,只要跟孩子說話,就根本不用擔心孩子的英文口語能力。但是,我根本不敢拿自己的英文口語程度來跟孩子對話。即使我說出來的文法沒有錯誤、發音語調也不差,可是我卻不能確定真正的英文日常對話裡,到底有沒有人這樣用呢?因為我自己聽到英文的經驗太少了,在聽得不夠多的情況下,我講出來的英文,自己都覺得像是在翻譯國中英文課本裡的句型。然而英文故事書—也就是外國原版的英文故事書,怎麼說都比我的英文強多了,不論

是在句型、文法或字彙等各方面。我照著唸,唸多了,孩子自然就能學會這種語言,沒有一百分、也有七十分,不是嗎?我和孩子的英文故事書之旅,就在媽媽這種試試看的心態下展開囉!

教導國小五年級學童檢查及修改病句策略對其校正病句成效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五年級閩南語課本的問題,作者何淑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探究教導學生檢查及修改病句策略對其校正病句的教學歷程、成效及學生的看法。研究者以高雄市某國小五年級3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9週共18節課的教學。教學前,先對學生實施前測以評估該班學生的先備知識。教學時,採用三階段的課程(1.教導認識詞類、句子及句子的六大成分 2.教導檢查策略 3.教導檢查及修改病句)搭配鷹架四步驟的教學(1.教師示範 2.小組討論 3.作業練習 4.教師統整)。課程結束時,利用後測及教學後回饋表以了解教學後的成效。資料經過分析後得到以下研究結論:一、運用檢查及修改病句策略於國小五年級學童校正病句教學之歷程明確具有推廣價值(一)校正病句課程及教學架構的設

計有助學生能力的堆疊。(二)解題四步驟有助學生順利解題。(三)鷹架四步驟中的合作學習能發揮學習效果。二、教導學童運用檢查及修改病句策略提升校正病句的成效顯著三、學童對於運用檢查及修改病句策略於校正病句課程持正面看法(一)學童能理解語法專有名詞。(二)學童認為學習校正病句課程並不困難。(三)學童會自動使用斷詞法及簡縮法這兩種策略來辨識病句。(四)學童認為合作學習對本課程有很大的助益。(五)學童高度接受本教學課程。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教學和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台語字音字形競賽員培訓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台中市西屯國小做例

為了解決五年級閩南語課本的問題,作者童惠湘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字音是以系統教學法,字形是以分散識字教學法融入國小四、五年級台語字音字形教學,進行台語字音字形競賽員的培訓,並實施18個單元的行動教學研究,藉此增加競賽員的識字量、明辨字義、認字造詞和台羅拼音符號拼寫和認讀能力。           本研究總共進行兩次的行動研究,第一次的對象是一個四年級培訓的競賽員,第二次的對象是三個五年級培訓的競賽員;教師同時扮演「教學者」和「研究者」兩種角色。‎在研究初期,先以研究者自編的語文競賽字音字形模擬試題(台語字音100題、台語字形100題)進行前測,接著進行18個教學單元的行動研究,在行動研究中,每一次教學都配合教學內容和進度自編的字音字形模擬試題來進

行形成性評量,以了解學童學習狀況。經由老師的觀察紀錄;對學童、家長和老師進行的訪談;還有對其他培訓老師的訪談;對問卷資料作質性的分析;最後再對競賽員實施後測,以了解競賽員的進步程度。在行動研究當中,訪問記錄這幾位焦點競賽員的學習感想,來達到反省和糾正的功效。本研究‎得到以下四項結論:     1.系統教學法‎能夠提升競賽員台羅拼音符號的拼寫和認讀能力。2.分散識字教學法能夠提升競賽員對台語用字的認字和作答能力。    3.指導老師在字音以系統教學法、字形以分散識字教學法,應用在台語字音字形教學中,在不斷的省思、修正的過程,都有轉變和成長。4.透過其他培訓老師的訪談能夠讓研究者做深度的省思,也能

夠做為下次行動研究教材教法改進的依據。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有意願擔任台語字音字形競賽指導的老師以及後續研究者的參考。‎第一、善用活潑的教學法能夠提升競賽員的興趣。第二、利用正增強策略能夠提升競賽員的自信心。第三、以競賽員的成果展現徵求家長的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