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作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乾旱作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InfoVisual研究所寫的 SDGs系列講堂 牽動全球的水資源與環境問題:建立永續循環的水文化,解決刻不容緩的缺水、淹水與汙染問題 和InfoVisual研究所的 SDGs系列講堂 全球氣候變遷:從氣候異常到永續發展目標,謀求未來世代的出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受乾旱衝擊最大作物出爐農委會明年推水稻種植「四選三」也說明:農委會強調,四選三政策既可節省水資源,還能增加農民收益,因為在乾旱下,種稻收入不一定會好,但若種植黃豆、小麥等耐旱作物,或種植享有綠色環境給付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台灣東販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暨景觀學系 張育森所指導 呂旋駗的 調缺灌溉及添加生物刺激劑對‘福山’萵苣及‘華珍’玉米生長之影響 (2018),提出乾旱作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調缺灌溉、生物刺激劑、萵苣、玉米、節水。

最後網站印度飽受乾旱苦農民連4年無作物收成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則補充:... 印度最富有的地區,但整個印度從2007年開始,每年的降雨量都低於平均值,已經連續三年旱災,印度面臨四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作物枯涸、牲畜死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乾旱作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SDGs系列講堂 牽動全球的水資源與環境問題:建立永續循環的水文化,解決刻不容緩的缺水、淹水與汙染問題

為了解決乾旱作物的問題,作者InfoVisual研究所 這樣論述:

地球耗費40億年所形成的水系統, 人類只花了短短200年就幾乎破壞殆盡。 根據預測,在2050年之前,光是亞洲 就會再增加10億人陷入缺水的窘境。 氣候變遷讓各國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再不正視,缺水問題恐成全球最大風險!     劇烈降雨、嚴重乾旱、工業廢水與生活廢水汙染……   人類破壞環境所引起的全球規模水資源危機,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如果放任不管,未來各國甚至可能會為了搶奪水資源而引發戰爭。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態發生,建立知水、惜水、愛水的水文化至關重要。   唯有運用新思維、新模式、新技術來面對迫在眉睫的「水問題」,   才能打造讓所有人免於淹水、缺水之苦的永續安全水環境

。     〡水資源問題並非遙不可及,與你我息息相關〡     水災頻仍   地球暖化擾亂了水循環模式,造成豪雨連連、颱風大型化、冰河融化、河川氾濫,預計會有50%的人類飽受缺水之苦。     糧食危機   氣候變遷造成部分地區雨量減少,導致土壤乾涸,因而無法栽種作物,對農業造成致命的打擊,引發嚴重的糧食危機。     生態系統逐漸崩潰   地球的氣溫上升導致動植物的棲息地消失、變化或遷移,而無法適應環境的生物便會逐漸被淘汰。據說地球的平均氣溫只要上升1~2度就足以讓20~30%的生物瀕臨絕種。     〡為了守護水資源,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事〡     ․不要用水過度,不把油等髒汙沖進下水道。

  上下水道設備是會耗電的,節約用水亦可達到減碳之效。     ․響應「停止購買瓶裝水,攜帶自己的水杯」運動。   可減少汙染海洋與河川的寶特瓶垃圾,還有助於防止製造大量瓶裝水而過度破壞水源。     ․生產糧食需要大量的水,而進口糧食就等同於進口生產該糧食所使用的水。   考慮到虛擬水而盡量購買國產品,成為「有良知的消費者」也有助於解決水資源問題。      ․購買致力於保護水環境或減碳之企業的產品   ․透過捐款的形式來幫助飽受缺水之苦的非洲孩童。   各界專家誠摯推薦     何昕家(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子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惠萍(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

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瑞賓(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乾旱作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年乾旱嚴重,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雲林四湖鄉發生抽出地下水鹽分過高,造成一期稻作鹹死或結穗不良情況,受影響稻田約有數十公頃,農民盼政府能補助。另外因應這波疫情影響,雲縣內農作物供過於求,縣府將向中央爭取農業紓困方案,幫農民渡過這次難關。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773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調缺灌溉及添加生物刺激劑對‘福山’萵苣及‘華珍’玉米生長之影響

為了解決乾旱作物的問題,作者呂旋駗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福山’萵苣(Lactuca sativa ‘Fu San’)及‘華珍’玉米 (Zea mays ‘Hua Chen’)作為材料進行調缺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RDI)以及在調缺灌溉下添加幾丁質(chitin)和殼聚糖(chitosan) ,評估其對植株生長和節水效益之影響。在‘福山’萵苣調缺灌溉試驗方面,將‘福山’萵苣分為兩期,7-12片葉為前期,12-18片葉為後期,各別進行輕度缺水及中度缺水。‘華珍’玉米調缺灌溉試驗為將玉米分為營養生長期及生殖生長期,各別進行缺水處理。另外,‘福山’萵苣及‘華珍’玉米在調缺灌溉下添加2000 mg·L-

1幾丁質、200 mg·L-1及400 mg·L-1藥用殼聚糖以及200 mg·L-1及400 mg·L-1商用殼聚糖(金甲讚)。結果顯示:在夏季‘福山’萵苣前期輕度缺水及中度缺水處理後產量與對照組相比沒有減少,而且可以提高經濟產量水分利用效率(yield water-use efficiency, WUEyield) 及生物產量水分利用效率(biomass water-use efficiency, WUEbiomass),因此可以節省2.63%及21.05%的灌溉水量。在冬季‘福山’萵苣調缺灌溉處理組間皆無顯著差異,其中以後期中度缺水WUEyield 及WUEbiomass最高,可以節省2

8.63%的灌溉水量。玉米調缺灌溉處理後與對照組生長表現沒有顯著差異,但生殖生長期缺水處理WUEyield 及WUEbiomass最高,能節省40.10%的灌溉水量,其次為營養生長期缺水處理WUEyield 及WUEbiomass,能節省22.70%的灌溉水量。在調缺灌溉下添加幾丁質及殼聚糖試驗結果顯示:‘福山’萵苣在鮮重及WUEyield方面,雖然調缺灌溉添加200 mg·L-1及400 mg·L-1藥用殼聚糖及金甲讚處理與調缺灌溉處理生長表現統計沒有顯著差異,但調缺灌溉添加200 mg·L-1殼聚糖及金甲讚處理有略佳的趨勢。調缺灌溉添加200 mg·L-1殼聚糖處理在乾重、株高、根長、葉片

數、葉面積及WUEbiomass表現皆有較調缺灌溉添加2000 mg·L-1幾丁質處理及調缺灌溉添加200 mg·L-1金甲讚處理佳的趨勢。因此在調缺灌溉添加2000 mg·L-1幾丁質處理、調缺灌溉添加200 mg·L-1殼聚糖處理及金甲讚處理間,綜合表現較佳的為調缺灌溉添加200 mg·L-1殼聚糖處理。‘華珍’玉米鮮重、乾重、株高在調缺灌溉添加200 mg·L-1及400 mg·L-1藥用殼聚糖及金甲讚處理與調缺灌溉處理沒有顯著差異,但以經濟成本而言調缺灌溉添加200 mg·L-1殼聚糖及金甲讚處理會較佳。‘華珍’玉米在調缺灌溉添加2000 mg·L-1幾丁質處理、調缺灌溉添加200 m

g·L-1殼聚糖及金甲讚處理的鮮重、乾重及株高皆與調缺灌溉處理生長表現統計沒有顯著差異。雖然‘福山’萵苣於夏季進行調缺灌溉對提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較冬季顯著。冬季‘福山’萵苣及玉米調缺灌溉處理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表示在冬季‘福山’萵苣對缺水的敏感度下降,進而可以節省更多的水;另推測玉米為較耐乾旱作物,未來可以嘗試增加缺水強度,以節省更多的水,達到精準農業。本試驗結果雖顯示幾丁質或殼聚糖對‘福山’萵苣及‘華珍’玉米沒有顯著的節水效果,但品嚐口感較佳,推測幾丁質或殼聚糖可能會增加‘福山’萵苣及‘華珍’玉米的總可溶性之固形物,因此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SDGs系列講堂 全球氣候變遷:從氣候異常到永續發展目標,謀求未來世代的出路

為了解決乾旱作物的問題,作者InfoVisual研究所 這樣論述:

氣候變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問題 為了有更多生存的選擇,全民必上的地球素養課!   剖析現今正在全球發生的現象及導因 在困境中尋找邁往未來的轉機     氣候變遷是一個龐大的難題,以至於連聯合國都將其列為「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一。   本書則利用圖解並淺顯易懂地解說這個過於龐大而複雜的問題。   追根究柢,氣候究竟是什麼?如今正如何持續變化?   還有,人類面對氣候變遷又能夠做些什麼呢?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氣候系統變遷所引發的12件事   1 全球的氣溫上升:根據IPCC的第5次評估報告書所示,世界平均氣溫在1880

年至2012年期間上升了0.85°C,意味著地球正逐漸變暖。     2 異常氣象漸成日常:世界各地目前頻繁地觀察到異常氣象。一般認為這也是地球的氣候系統正以異於往常的方式運作所致。     3 傳染病風險提高:一般預測,如果氣候變遷導致地球繼續暖化,熱帶性蚊子可棲息的地區將更為廣大,傳染人數也很可能隨之增加。     4 熱浪侵襲都市:2003年侵襲歐洲的熱浪帶來創紀錄的高溫,估計因中暑或熱衰竭等奪走了約7萬多條人命。頻頻發生的熱浪也是氣候變遷造成的。     5 糧食產地北移:提及氣候變遷的影響,首當其衝的產業便是農業。一旦全球氣溫因氣候變遷

而上升,農作物的生產分布圖也會隨之改變。     6 世界各地都開始缺水:如果因為氣候變遷造成氣溫上升,雨量較少的乾燥地區將會愈來愈乾燥,進而陷入嚴重的缺水困境。     7 冰層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若氣溫上升,冰層或冰河將會融化並流入海中;一旦海平面上升,海水就會流入海拔較低的地區。     8 世界各地水災頻仍:近年來,世界各地水災連連,日本有颱風侵襲,美國有大型颶風,歐洲與中國則因豪雨引發大洪水等。     9 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氣候變遷會對地球上所有生物造成莫大的影響,生物的分布將會與至今為止的有所不同,絕種的風險恐怕會愈來愈高。

    10 氣候催生出新的南北問題:位於北方的國家將會因為暖化而開始獲得豐富的農作物;南方的國家則面臨愈來愈嚴重的缺水與糧食短缺。     11 「氣候難民」於焉而生: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近年來自然災害頻仍,失去家園的人日益增加。一般普遍認為,往後將有愈來愈多人因為異常氣象而被迫避難或移居他處。     12 世界經濟崩潰:氣候變遷也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與經濟。乾旱或洪水則會重創農業,導致糧食短缺。此外,重大災害的災後修復費用也相當可觀。     ◎人類現在所能做的事   SDG 13氣候行動: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具體來說,

是以減緩氣候變遷(減碳等)與適應氣候變遷為目標,設定了以下幾項指標:   ❶所有國家都須具備應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害與自然災害的能力。   ❷將氣候變遷的對策納入國家的政策、戰略與計畫之中。   ❸改善因應氣候變遷的教育、啟蒙、人的能力以及制度的運作。   各界專家誠摯推薦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何昕家(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子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惠萍(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瑞賓(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