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公式 計算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乘法公式 計算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涌井良幸寫的 【新裝版】3小時掌握速算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曾榮華所指導 傅瓊慧的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對國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 (2017),提出乘法公式 計算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數學學習態度、數學學習成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數學研究所 左太政所指導 陳倚賢的 屏東縣某國中七年級學生102學年度數學科段考試題分析之研究-以分數的乘除與一元一次方程式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試題分析、古典測驗理論、試題反應理論、分數的乘除、一元一次方程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乘法公式 計算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乘法公式 計算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裝版】3小時掌握速算

為了解決乘法公式 計算機的問題,作者涌井良幸 這樣論述:

榮獲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掌握補數技巧,運用10位數變化,數學速算法則完全公開!   加、減、乘、除,處處都要運用計算   想要快速正確解題,必須掌握速算技巧,徹底解決考試做題慢的問題   運用多項式分配率和乘法公式,快速答題和驗算!   在學校學會的數學算法雖很萬能,但碰上實際計算時卻很花時間。   重要的是在計算時用各別算法的特性來選擇適合的方法、隨機應變,而這就是速算的技術。   除了速算,本書也介紹有「概算」和「驗算」的技巧。   前半部是介紹速算的基本技巧,並附有大量練習題,以讓讀者學會運用這些計算方法;後半部則是介紹與速算有關的各種計算知識,以及使生活變得

更有趣的數學常識等。   例如398×402這個乘法計算例題,一般人應該是會列成直式,從最右邊開始算起,依序計算398×2,398×00(=0),398×400,最後再全部加起來,得到答案。   但這個題目有一個快速的算法,就是大家在國中都學過的乘法公式與多項式──平方差的公式:(a+b)(a-b) = a2-b2 。   因此398×402可寫為   398×402   = (400-2)(400+2)   =4002-22   =16000-4   =159996   另外平時在計算小數點的時候也可以將小數看成是分數,例如164×0.75,這時候可以將原題寫為   164×0.

75   =164×(3/4)   =164÷4×3   =41×3   =123   這樣就能算得又快又好了!   讓現任日本高中數學老師,幫助你:   理解速算原理,面對問題立刻掌握重點;快速驗算答案,提升解題速度。 海外讀者回饋   ★★★我是為了孩子才買這本書,但大人讀起來也能學到很多。連複雜的問題也可以依據思考方式而心算得出。只要知道這些方法,不論是算數還是數學,都能樂在其中。   ★★★如同其他回饋意見所說,系統化地描寫了其他速算書中介紹到的內容,讓人容易理解。尤其是二位數的平方以及從11到19的二位數的乘法等,都能立刻活用。   ★★★在現今這個時代,用100日圓就能

到電子計算機,所以速算的實用性可能沒有以前那麼好用,但卻很適合用來做頭腦體操。以往用筆記算都要耗費不少時間的問題,只少稍微改變了一下看法,瞬間就能算出答案,這點令人感到非常痛快。作者認為,在學校學到的計算法雖花時間,卻是對所有問題都有效的萬用藥,而速算則是對特殊疾病有效的特效藥。我不是數學老師,所以對此不能說些什麼,但我也覺得,學校教育可以多加採用使用補數的計算,以及乘法從左往右等的速算法為基礎。其他還收錄了許多有趣的例題,像是用心算算出六位數的力方根,或是俄羅斯農民的乘法等。我認為,單是告訴了讀者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就能帶給我們很大的收穫。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對國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乘法公式 計算機的問題,作者傅瓊慧 這樣論述: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對國中一年級學生 數學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摘 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準實驗設計,探討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對國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 本研究對象為樂學國中(化名)一年級學生,實驗組共30人,運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實施數學教學;控制組共30人,採講述教學法實施數學教學。實驗時間共8週,每週5節課,每節45分鐘,並以數學自編成就測驗試題與數學學習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兩組之前後測相依樣本t檢定與兩組後測之獨立樣本t檢定,再分別以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教學法與講述教學法為自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了解兩組學生在實施不同教學策略後

,其數學自編成就測驗與數學學習態度的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 實驗結束後,實驗組學生另行填寫教學回饋問卷,並將所得資料進行分析,以質性資料為輔助。所獲得的研究結論如下:一、實驗組的學生之學習態度優於講述法的控制組學生有顯著的差異。二、實驗組的學生之學習成就優於講述法的控制組學生有顯著的差異。三、學生對以小組區分法進行數學教學有正向學習感受。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教學者與未來研究兩方面提供相關建議,以作為未來教學及相關研究之參考。關鍵詞 :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數學學習態度、數學學習成就

屏東縣某國中七年級學生102學年度數學科段考試題分析之研究-以分數的乘除與一元一次方程式為例

為了解決乘法公式 計算機的問題,作者陳倚賢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旨在根據古典測驗理論、試題反應理論及學生問題表分析理論,藉由「七年級學生102學年度數學科段考試題」,來對試題進行信效度、難度、鑑別度等質性與量化之分析,並對於學生之答題情形亦作了分析研究。期盼能藉由本研究加以精進研究者編製測驗的能力、找出受試學生的學習盲點及學習困難;並提出教師教學建議,以便對教師日後進行教學,及相關研究人員未來進行試題分析研究時提供參考。 進行「七年級學生102學年度數學科段考試題」施測,係以研究者任教國中之七年級全體學生,共11個班322人為受試樣本。將作答反應資料登錄電腦後,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TESTER

for Windows 2.0、BILOG-MG 3.0、TestGraf98(版本:2001年)等軟體來計算相關指標,繪製圖形以了解選擇題選項之優劣,並對學生之答題情形進行綜合分析。茲將研究結果摘述如下:一、 由審題問卷結果、雙向細目表來看,本測驗具有不錯的專家效度。二、 由Pearson相關係數方法求出效標關聯效度r = 0.901, 屬於高度正相關,顯示本測驗為具有使用價值的優良測驗。三、 由內部一致性之KR20方法求出內部一致性信度(KR20係數)為 0.82,可得知本測驗具有不錯的信度。四、 以古典測驗理論分析,試題的難度平均值為0.543,顯示多數試題

之難度等級屬於難易適中。五、 以古典測驗理論分析,求出試題的鑑別度平均值為0.602,顯示 多數試題之鑑別度等級屬於非常優良。六、 由TestGraf98繪製之選項特徵曲線可知,多數試題之選項具有 良好誘答力。七、 以學生問題表分析理論進行分析,求出試題的注意係數平均值為 0.361,可得知試題發生不尋常之情況並不嚴重,多數試題為良好 試題。僅兩道試題之注意係數值介於 .50到 .75之間,須予以 注意。八、 由學生診斷分析圖可知,多數受試學生屬學習異常C’型(學習極不 穩定,具有隨性的讀書習慣,對考試內容沒有充分

準備)、學力 不足C型(學習不夠充分,需要加倍用功努力),顯示多數受試學生 的學習情形仍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