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泌尿科推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中醫泌尿科推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寫的 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三版) 和陳明豐,彭遠的 浴火重生‧癌症康復全書:逾15位醫師的治癌、防癌關鍵報告,30位成功抗癌鬥士逆轉17種常見癌症的真實見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柿子文化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李玉春所指導 林俍吟的 醫師為低風險手術病人開立低價值檢查之相關因素分析 (2019),提出中醫泌尿科推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低價值服務、術前檢查、賀芬達指數、醫療服務利用。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護理學系 劉雪娥所指導 陳君嫚的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病患性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2015),提出因為有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症狀困擾、性生活品質、性功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醫泌尿科推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醫泌尿科推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三版)

為了解決中醫泌尿科推薦的問題,作者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 這樣論述:

  ◆重建醫病和諧‧100%同理溝通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一名醫師被告   醫療糾紛每三年增加一倍   西醫執業生涯中遇到醫糾的機率甚至高達44%!   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   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   台灣醫療促進溝通、衝突管理專家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聯手編纂   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   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   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   本書匯集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專業與受難家屬經驗法則   終結誤解和暴力!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賴關

係   ‧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   ‧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   ◆讓「溝通」改變「對立」‧以「關懷」取代「官司」   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   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   ‧ 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   ‧ 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   ‧ 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   ‧ 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   ‧ 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  

 ‧ 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   ‧ 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   以訴訟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的方式   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才能協力對抗病魔   ◆醫護有解 ! 病患有靠 !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   讓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   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   ‧醫病關係邁向和諧 3 步驟分析     1. 傾聽.同理.關懷   2. 溝通.說明.對應   3. 共識.執行.追蹤   ‧爭議解決 4 大策略解說   1. 溝通防範   2. 私下和解   3. 法律訴

訟   4. 替代調解ADR   ‧醫療爭議調解模式 6 類型探討   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   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   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   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   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   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   …   ‧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   1.    預防→提前準備,

以應萬變   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   2.    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   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   3.    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   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   4.    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   急著下定

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   5.    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   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   6.    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   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   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 名人推薦   【五大影響力人物 撰文

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和田仁孝/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所教授   王明鉅/台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   林宏榮/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前醫策會執行長   陳明賢/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潘維大/東吳大學校長      【醫、法、財經三大體系、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醫界:   王志嘉醫師/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王桂芸教授/兆如安養護中心院長、台灣護理學會副理事長   方基存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師   吳志正醫師/法院醫糾調解委員、月旦醫事法報告主編   余萬能

理事長/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理事長   林工凱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祕書長   林萍章醫師/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外科教授   柴惠敏理事/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   楊文理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本部策略長   劉家正醫師/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劉越萍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祕書長   法界:   李永芬律師/理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兆環博士/得聲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台灣醫療衛生研究協會理事   林家祺主任/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法學基金會副董事長   施茂林理事長/台灣法研會理事長   洪家殷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任特聘教授   鄭冠

宇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兼系主任   謝哲勝教授/台灣法學基金會董事長   藍瀛芳博士/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財經界:   魯慧中教授/輔仁大學社科院院長  

醫師為低風險手術病人開立低價值檢查之相關因素分析

為了解決中醫泌尿科推薦的問題,作者林俍吟 這樣論述:

隨著人口老化及醫療需求的提升,醫療保健支出逐年提升,其中約有20%-40%的醫療支出來自於低價值服務(指不適當、非必要的醫療服務)所造成的醫療浪費,近年來各國專科學會開始倡導明智選擇運動(Choosing Wisely Campaign),致力於減少低價值服務,並發展出「前五大不建議清單」,然而我國對此概念尚未普及。本研究以「為低風險手術病人開立術前檢查」為研究項目。欲了解台灣醫師為低風險手術病人開立術前檢查之盛行率及其影響因子。研究為橫斷性研究設計,以 Donabedian 的 「結構-過程-結果(S-P-O)評估模式」為理論架構,運用全民健保資料庫「2005 年承保抽樣歸人檔」進行次級資

料分析。研究樣本為2012年「低風險手術病人」(術後不良心血管發生率和死亡率

浴火重生‧癌症康復全書:逾15位醫師的治癌、防癌關鍵報告,30位成功抗癌鬥士逆轉17種常見癌症的真實見證!

為了解決中醫泌尿科推薦的問題,作者陳明豐,彭遠 這樣論述:

從西醫到中醫, 從手術、放/化療到精準醫學、整合輔助療法, 全面清理癌細胞!     ★陳明豐醫學博士集30年專業抗癌臨床經驗彙整   ★「社團法人高雄市抗癌服務協會」歷年抗癌、防癌專題講座精華   ★兼具實用性、知識性和感性!從大腸直腸癌、肺癌、乳癌到血癌、淋巴癌與骨髓癌……,常見17種癌症的身心靈療癒密碼和抗癌鬥士的成功實例分享   ★特別收錄有知名藝人豬哥亮、安迪、企業家嚴凱泰等因癌辭世的省思,以及高雄市世界紅卍字會許瑞娟理事長、高雄市政府前副祕書長許釗涓、邱議瑩立委等知名人士抗癌成功分享。     一旦罹癌,個人甚至整個家庭內心肯定是充滿焦慮、迷惘

和惶恐:     *什麼樣的治療最適當且適合我?   *是否可以不接受手術、化療或放療?   *如何減輕放、化療的痛苦和副作用?   *放療、化療期間該吃/做些什麼來提升免疫力?   *如何面對癌症的不可測及死亡的巨大壓力?   *如何擺脫癌症復發、轉移的恐懼陰影?   *日後的工作還能不能繼續(擔心職場謀生能力從此受打壓……)  ?    *家庭經濟能承受得了長期的治療負擔?   *是否會拖累家人?     有鑑於此,本書針對國內發生率和死亡率前幾名的大腸直腸癌、肺癌、乳癌、肝癌、胰臟癌、胃癌和食道癌……,提出各種治療的趨勢,當中許多是各科、各

單位的專業醫師──大腸直腸外科、肝膽腸胃科、一般及消化外科、泌尿科、新陳代謝科、皮膚科、婦科&婦癌科、血液腫瘤科、內科、加護病房、癌症中心主治、中醫師──的精采演講或邀稿,為大家闡明釋疑,內容相當豐富。     留日醫學博士、肝膽腸胃科權威──陳明豐醫師的抗癌療法30年經驗彙整   這十幾年來,各種新興治療癌症方式推陳出新,陳明豐以他多年的臨床經驗,提倡「整合療法」,結合正規療法(直接攻擊癌細肥)和輔助療法(提供身體細胞營養並促進修復),主要是在除掉、抑制癌細胞的同時,提升人體本身的抗癌力,並保護人體正常細胞以減少受到正規療法副作用的影響。方式很多,陳明豐醫師皆深入淺出的與大家分享

──     *心靈療法   *深呼吸訓練   *中草藥療法   *營養與天然物療法   *靜脈注射高劑量維他命C   *靜脈內低能量雷射   *飲食調整   *運動療法   ……     此外,在正規療法方面也有新希望!癌症免疫療法,以及自標靶藥物問世以來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的發展,因副作用都比放、化療小,可說是劃時代的醫學發展和進步,是抗癌的新利器。雖然這些療法的花費昂貴,且還在發展有待突破的階段,所以尚未能完全取代放、化療,然而,相信在醫療專家的不懈努力之下,勢必會為癌症治療不斷摸索出新曙光!      30位抗癌鬥士的生命故事,陪你

一起走過漫長的治療期!   比起癌症本身,心理的崩潰更可怕──心崩潰了,就沒有對抗病魔或與癌共存的力量!本書收錄各類癌症病友們的抗癌成功範例,有些是名人,但更多是基層庶民的真實故事。當中細細刻劃病患和家屬如何絕處逢生,不只分享所接受的治療方案,療程中身心反應帶來的酸甜苦辣,並自省罹癌的原因、成功抗癌的心得和心境轉變等,正是給癌友們及家屬最好的信心支持。     【鄭梨華/第三期末、四期初直腸癌,因腸造口需每日灌腸助排便,因化、放療35歲就停經】一定要先學會開口求助,唯有自己先當自己的貴人,才能遇見生命中助你一臂之力的貴人。     【陳小恆/第四期肺腺癌,陸續四種標靶藥都出

現抗藥性,最後決定接受還在第一期人體實驗的實驗用藥】病交給醫生,命交給上帝,生活交給自己。     【徐志翰/第四期攝護腺癌,治療曾二度失敗】唯一的方法就是「等時間」,就盡量把「等」的時間拉長一點──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康高瑜/胃癌抗癌成功20年後又罹患乳癌,治癌過程中手臂歷經300多支針孔】罹癌後身體已經承受極大的痛苦,心靈不該再受到極大的折磨。     【郭耀西/第三期末骨髓癌,後來連太太也罹患乳癌,兩人都抗癌有成,很感謝信仰給予的幫助】身體和心理是互相影響的,當心是喜樂的,就能使身體處在和舒適的光景中。     【許鈴華/3個月內腫

瘤從3.5cm變成10cm,被醫師判最多剩半年可活,至今已活過22年】想浴火重生,就得從頭到尾徹底幡然改變,醫生治療只是一部分,真要好起來,一定要靠自己。     【羅于庭/血癌,國一時確診,曾一天需服用高達40顆類固醇藥】地球不會因為你停止轉動,但會因為你努力活出自我而精彩;別人不會因你生病而停止轉動,但你的努力他們感受得到。     抗癌成功一半得靠自己,癌症病患的生活療法和飲食   抗癌、防癌另一個大課題,就是癌症病人自己的努力,提升抗病的免疫力,使癌細胞無法在我們的身體裡作怪。     這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卻是有很多方法的,包括飲食習慣的調整、重點加強的抗癌

食材、保健營養品的選擇,當然,也包括了病人自己積極正面的求生意志、堅毅開朗的個性特質、懂得吸收正確的抗癌資訊、以及面對艱苦漫長的治療,隨時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的自我內在調整能力,也包括親人、摯友或尋求抗癌支持團體的適時協助……。     癌症不只使身體歷經莫大的折磨,也讓一顆顆心煎熬受創,然而,生這一場病也可能讓你看到從沒預料到的風景,重新審思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論是身體或是心靈)……所以,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浴火重生的奇蹟,是真實存在的!   好評推薦     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生病了就要接受適當的治療,希望透過本書能提升大家的健康意識、增進正確的保健治療常識,而長保身

心安康。罹癌的病友,心情之驚慌、恐懼可以想見,若能得到所需的陪伴和指引,必能安定心神,於醫療上產生相乘之效。個人深感協助眾人維護健康功德無量,而社團法人高雄市抗癌服務協會正在做這樣的事,感念之餘,謹為之序。──李福登校長,前總統府國策顧問、兩岸現代職業教育協會最高顧問、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創校校長     長遠來看,癌症未來將會成為像腎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是可以被控制的,而不再是可怕的疾病。因此,增加自身防護能力、做好預防、把握治療時機,如本書所提供的寶貴經驗和資訊,相信可以讓民眾更了解如何防癌、面對癌症,讀者務必細細體會。──葉金川教授,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中華捐血運動協會

理事長、慈濟大學榮譽教授     期待這本收錄各類癌症患者切身經驗,及治療趨勢的實用書籍能廣為人知,讓患者在黑暗的治療過程中彷彿得到一盞明燈,亦希望本書除了能帶給每一位罹癌者,及其家屬正面之鼓勵,同時也提供更清晰及正確的醫療資訊給大眾。──王照元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高雄醫學大學教授、高醫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本書的問世,是本會十年來的嘔心瀝血之作。本人相信可以對醫療團體、社會人士,尤其是抗癌人及家屬,非常寶貴的借鑑,值得眾多讀者細細咀嚼。──吳景崇醫師,榮景中醫診所院長、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特約醫師、社團法人高雄市抗癌服務協會諮詢理事長、高雄市

健康協會理事長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病患性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中醫泌尿科推薦的問題,作者陳君嫚 這樣論述:

指導教授推薦書口試委員審定書謝辭 …………………………………………………………………iii中文摘要 ………………………………………………………………iv英文摘要 ………………………………………………………………v目錄 …………………………………………………………………vii附錄 …………………………………………………………………x圖目錄 ………………………………………………………xi表目錄 ………………………………………………………xii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3 第三節 研究問題……………………………………………………03 第四節 研究假設……………………………………………………04 第五節 名詞解釋……………………………………………………05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 造血幹細胞移植相關概念 ………………09 第二節 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的相關症狀與症狀困擾………………16 第三節 性生活品質相關概念 ………………………………………26 第四節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對性功能的影響 …………………37 第五節 總結 …………………………………………………………40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概念架

構 ……………………………………………………41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3 第三節 研究場所與對象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7 第五節 資料收集步驟 ………………………………………………57 第六節 倫理考量 ……………………………………………………60 第七節 資料分析過程 ………………………………………………60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病患樣本之人口學特性、醫療屬性、症狀困擾、及性生活 品質分佈狀況 ………………………

……………………65 第二節 病患樣本症狀困擾之影響因素 …………………………68 第三節 伴侶樣本的人口學特性及其對伴侶性生活品質的影響…72 第四節 病患樣本性生活品質之影響因素…………………………75 第五節 病患樣本性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77 第六節 病患樣本與對照組樣本之性功能差異分析………79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移植病患人口學特性及醫療屬性……………………84 第二節 移植後病患的症狀困擾 ……………………………………87 第三節 移植後病患的性生活品質 ………………………………93 第四節 移植後病患之伴侶的性生活品質……………………98

第五節 移植後病患與對照組樣本的性功能比較 …100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2 第二節 護理應用與建議 ………………………………10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05參考文獻 中文期刊 ……………………………………………………………107 英文期刊 ……………………………………………………………114附錄附件一 專家名單 …………………………………………………162附件二 症狀困擾量表使用同意書 ……………………163附件三 女性性功能指標量表使用同意書…………164附件四 男性性功能指標量表使用同

意書 ………165附件五 IRB同意書 ………………………………………………166圖目錄 圖3-1 研究概念架構 第42頁 圖3-2 個案數流向 第46頁 圖3-3 伴侶人數流向 第46頁 圖3-4 研究步驟流程 第59頁表目錄 表2-1 造血幹細胞移植前調適治療療程 第15頁 表2-2 造血幹細胞移植前化學藥物調適治療及全身放射治療之常見副作用 第19頁 表2-3 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 第20頁 表3-1 病患及伴侶流失情況 第45頁 表3-2 女性性功能指標量表之計算 第52頁 表3-3 國際性功能障礙指標之計算 第54頁 表3-4 資料處理及分析方法 第62

頁 表4-1-1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人口學特性 第134頁 表4-1-2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醫療屬性分佈 第135頁 表4-1-3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症狀困擾之發生率及困擾程度 第138頁 表4-1-4 比較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男與女病患症狀困擾的發生率及困擾程度 第139頁 表4-1-5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性生活品質分佈 第140頁 表4-2-1 病患症狀困擾個數與人口學特性差異分析 第141頁 表4-2-2 病患症狀困擾個數與醫療屬性差異分析 第142頁 表4-2-3 病患症狀困擾程度與人口學特性差異分析 第145頁 表4-2-4 病患症狀困

擾程度與醫療屬性差異分析 第146頁 表4-3-1 病患與其伴侶人口學分佈 第149頁 表4-3-2 伴侶人口學與其性生活品質差異分析 第152頁 表4-3-3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及伴侶人口學與性生活品質相關 第153頁 表4-3-4 病患與伴侶性生活品質相關 第153頁 表4-4-1 病患性生活品質與人口學特性差異分析 第154頁 表4-4-2 病患性生活品質與醫療屬性差異分析 第155頁 表4-4-3 病患性生活品質與症狀困擾相關 第157頁 表4-5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性生活品質多變項逐步迴歸 第157頁 表4-6-1 男性病患與對照組人口

學特性同質性分析 第158頁 表4-6-2 男性病患與對照組性功能之差異分析 第159頁 表4-6-3 女性病患與對照組人口學特性同質性分析 第160頁 表4-6-4 女性病患與對照組性功能之差異分析 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