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再生能源好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中國可再生能源好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usanFreinkel寫的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減塑推廣版】 和GernotWagner的 氣候危機大預警:熱地球的經濟麻煩與世界公民的風險對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大寫出版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 洪育忠所指導 陳映潔的 ESG指標與企業績效之相關性研究 (2021),提出中國可再生能源好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企業社會責任、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企業績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陳世民所指導 袁偉程的 習近平時期中國能源安全與戰略之研究(2012-2016) (2015),提出因為有 中國、習近平時期、能源安全、能源決策體制、能源戰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可再生能源好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好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減塑推廣版】

為了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好處的問題,作者SusanFreinkel 這樣論述:

  「我決定一整天不碰觸任何塑膠,   但實驗才展開十秒,我就知道這個實驗有多荒謬……」──蘇珊.弗蘭克   塑膠無所不在:從口香糖、手機、不沾鍋,到奶瓶、輸血袋,甚至衣服,   現代生活中想要不碰到塑膠,連十秒鐘都很難!   人與塑膠戀愛了將近百年,才發現陷入一場有毒的愛戀中,   卻已上了癮……   ▉今天我們每一個人,   包括新生兒體內,都有一點塑膠。 ▉   研究顯示,早在1950年代,人體組織中就出現了微量塑膠。   1907年,純合成塑膠「電木」問世,人類史上首度出現完全由非自然界分子所組成的合成聚合物。   1911年,「塑膠」一詞首度出現在字典中。   1941年

二戰珍珠港事件後,美軍開始以塑膠取代鋁、黃銅等金屬,將聚合物從實驗室中拉進了現實生活,開始了人類對塑膠的「啟蒙」。自此便開啟了人與塑膠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戀時代!   從藝術家、設計師到醫生、建築師、工商業界乃至社會大眾,都成為塑膠家族的愛用者,使得我們只在一個世代之間,就變成了塑膠人。   短短的七十年間,全世界的塑膠消耗量從近乎零的程度,到今日每年六千億磅,成為20世紀至今最浩大的商業故事主角。然而,當我們與塑膠共處了一世紀,創建了一個無處不「塑」的世界之後,才開始意識到這是一段不健康的愛戀,有如上癮者與成癮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本書追溯了人類和塑膠之間的愛恨情仇,以梳子、椅子、飛盤

、輸血點滴袋、拋棄式打火機、塑膠袋、寶特瓶和信用卡這八件物品為主角,藉由各種塑膠材料的發明及其所伴生的產品,例如牙刷、撞球、底片、太陽眼鏡、芭比娃娃、不沾鍋、奶瓶、保鮮膜、拋棄式針筒、運動鞋、行李箱……等,來幫助我們檢視塑膠的歷史與文化。   透過生動的奇聞軼事、整理最新科學研究和經濟報導,精采分析塑膠對我們的文化社會、政治、經濟和生活,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合成物如何衝擊我們的健康與環境,也探索了人類設法使塑膠更永續而做的一切努力。   我們只在一個世代之間,就變成了塑膠人!   ▍1906年歐亨利短篇小說《聖誕禮物》中,貧窮的先生必須賣掉懷錶,才有錢買一把昂貴的玳瑁梳送給擁有美麗長髮

的太太。如果當時已有量產而便宜的賽璐珞梳子,歐亨利也就沒有故事好說了。   ▍1930年代以後,第一雙尼龍絲襪上市時,幾小時內就賣光,甚至因供應不足導致「尼龍暴亂」,顧客間為搶購而出現全武行的打鬥場面。   ▍1950年代,塑膠製的拋棄式手套和針筒問世,在愛滋病開始流行後成為不可或缺的物件。   ▍1960年代中期,含有DEHP的聚氯乙烯(PVC)血袋已成為民間血庫和醫院的標準配備,由於DEHP具有保存紅血球,使紅血球不崩壞的功能,至今仍未有替代品。   ▍1958年,第一張塑膠信用卡問世,至今光是在美國,就有超過十億張卡片流通,疊起來能聳入天空112公里,相當於13座聖母峰那麼高。但它

的成分,是環保人士最痛恨的PVC。   ▍1961年,第一個拋棄式塑膠打火機問世,至今全球年銷量超過3.5億個,但也成為全球海灘垃圾數量排名第二的物件(第一名是煙蒂)。   ▍1973年,杜邦取得寶特瓶的專利,於是我們開始有了寶特瓶裝的可口可樂。但如今全美國一年生產720億個寶特瓶中,仍有550億個未能回收利用,這是足夠為每個美國人織出三件毛衣的聚酯纖維量,也是足夠為120萬戶家庭提供一年用電量的能源總和。(製成聚酯纖維、轉為能源發電,都是廢棄寶特瓶的重要次用途。)   ▍歐盟在1999年就禁止在兒童玩具中使用DEHP,美國國會在九年後2008年才通過類似法案。   ▍雙酚A,常添加在

製成奶瓶、光碟片和水瓶的塑膠中,也是許多食物和飲料罐內襯的基本成分,遇到熱水和洗潔精時很容易濾出。雙酚A的作用相當於弱雌激素,目前已知對動物健康的影響,和人類愈來愈常見的疾病相似,這包括乳癌、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以及過動症等神經行為性問題。 好評推薦   【樂讀推薦】   李俊璋(成大微量環境毒物中心主任)、林志清(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前總經理)、南方朔(作家)、胡忠信(資深政治評論家)、謝文權(義守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強力推薦   【國際書評】   誰會想到梳子、飛盤和打火機會有如此秘密的歷史和如此擾人的未來?蘇珊‧弗蘭克這本令人停不下手的書,整合了歷史、科學和文化,使我們得以了解自

己一手創造且成為人類生命一部分的塑膠世界。雖然我們得擔心塑膠會長耐久存數百年,但《塑膠》一書值得在未來占有一席之地。──Raj Patel,《價格戰爭》作者   蘇珊‧弗蘭克的書大幅增加了我對塑膠渴望的愛與恨。真是好讀的一本書,內容精確、聰明、充滿啟發,而且和塑膠一樣非常誘人。──Karim Rashid,塑膠設計師   處在這個充斥著虛偽的塑膠垃圾,一個人類史上幾乎不曾有過的世界中,蘇珊‧弗蘭克這本關於塑膠的書出現得及時,而且真實不虛。我很肯定,沒有動物或小孩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而受害,反而很多動物和小孩可能因而獲救,感謝她勤奮的努力。──Alan Weisman,《沒有我們的世界》作者

  塑膠無所不在,蘇珊‧弗蘭克解釋了為什麼會如此。這本書筆觸優雅,充滿新訊息。──Elizabeth Kolber,《一場大災難的野外記錄》作者   對於任何想知道社會如何充斥著塑膠,又想要對此有所作為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好讀的書。──Annie Leonard,《東西的故事》作者   原來塑膠不僅會造成環境危害,也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買這本書(用現金)。──Bill McKibben),《新地球》作者,氣候運動組織350.org創辦人  

ESG指標與企業績效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好處的問題,作者陳映潔 這樣論述: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各種的汙染破壞,及相關社會問題及治理議題,且人民意識的抬頭使企業社會責任之觀念愈發蓬勃,而後衍生出了ESG原則,期許企業在創造股東利潤同時,可以同時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等相關議題納入公司決策。故本研究使用市面上三大ESG評級機構-Sustainalytics、MSCI以及FTSE Russell共同之ESG關鍵性指標,透過逐步迴歸分析,探尋出有實質影響企業績效之相關指標。本研究結果發現,於環境構面,碳總排放量與ROA、ROE、EPS及Tobin’ s Q呈顯著負相關;企業使用可再生能源與EPS呈顯著負相關,與Tobin’ s Q呈顯著正相關;企業研發綠色產品

與ROA、ROE及EPS呈顯著負相關;企業採用綠色供應鏈管理與ROA、ROE及Tobin’ s Q呈顯著正相關,與EPS呈顯著負相關;企業遵循ISO 14000與ROE呈顯著正相關,與EPS呈顯著負相關。於社會構面,企業制定健康與安全政策與EPS呈顯著正相關;企業制定相關人權政策與ROA及ROE呈顯著正相關;企業遵循ISO 9000與ROA、EPS及Tobin’ s Q呈顯著正相關;企業有相關員工資源團體與EPS呈顯著正相關。於公司治理構面,董事會規模與ROA及Tobin’ s Q 呈顯著負相關,與EPS呈顯著正相關;女性董事比例與ROE及Tobin’ s Q呈顯著正相關;高管平均薪酬與ROA

、ROE、EPS及Tobin’ s Q呈顯著正相關。

氣候危機大預警:熱地球的經濟麻煩與世界公民的風險對策

為了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好處的問題,作者GernotWagner 這樣論述:

極端氣候成常態,高溫地球預約下一波大衰退? 經濟學人簡明速寫:不可逆的氣候衝擊,每個人至少要知道的事!   .《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 馬丁.沃夫評選「年度最佳經濟類選書」   .2016年 獨立出版人「最可能拯救地球的年度傑出圖書獎」   .入圍《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最佳財經書年度書單   證據不容懷疑:關於氣候,我們已知道的很糟,我們還不知道的更糟   全球氣溫仍在上升,春天提前到來,冰層持續融化,海平面正在上升,降雨和乾旱的模式在改變,熱浪越來越嚴重,降雨量越來越極端,海洋正在酸化。   上一次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0ppm時,海平面上升了20公尺。達到700ppm的地球

,會是今天完全想像不到的世界。然而,我們目前正走在這條軌跡上。   全球的政府、企業,與高碳排既得利益居民,不能再對這個過熱地球不負責任。   氣候問題拖延得越久,發生極端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大。城市可能會淹沒,流氓國家可能會把顆粒注入地球大氣層中,試圖透過地球工程讓地球降溫;尤其要針對那些可能比其他一切更加急迫的未知極端風險,來檢視究竟是怎樣的經濟力量,既讓合理的氣候政策難以制定,又使地球工程這類偏激的未來解決方案更加可能實現?   本書將從廣大讀者以往無法接觸到的資料中取材並擴充,以生動、清晰的措詞探討地球暖化之後的可能影響。   ◎完整剖析:「算不出來」的熱地球經濟大麻煩,與最終「難

以想像」的無限大成本!   ◎直指核心:「碳定價」、「碳交易」與「減排標準」已經刻不容緩,世界人類應該用更直接政策降低氣候可能風險!   如果你出重大車禍的機會是10%,你應該會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如果你遭受慘痛財務損失的機會是10%,你應該會重新評估自己的資產。   那如果我們知道地球的溫度越升越高,可能有10%的機率終將走向我們無法想像的災難,為什麼現在不為氣候變遷多做些努力?   我們會為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測之禍提供保障──為什麼沒想到地球正面臨的大麻煩呢?   事實上,我們大部分人只感受到近年的氣候極端,但對於「碳排放引發氣候變暖」的程度缺乏明確認知。   正如

《金融時報》評論本書時指出:「儘管聯合國幾十年來一直舉行氣候談判,人們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為可再生能源提供補貼,偶爾還會嘗試碳定價,但造成氣候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仍在繼續上升。這些努力的失敗突顯出如下事實:正如兩位作者指出的那樣,氣候變化問題最終是『搭便車』問題。當人們自己承擔成本、好處卻是全世界共享的時候,他們就很難限制自身造成的污染。」   本書並將強調一個被廣泛誤解的氣候變化問題:如果把地球的大氣層比喻為一個「浴缸」,那麼──僅僅穩定年度排放量還不夠。要降低大氣層「碳濃度」,碳排放量必須被大幅削減至接近零排放的程度。   至2013年為止,全球碳濃度已經升至400ppm,遠高於工業時代前2

80ppm的水平。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翻倍,全球氣溫可能會上升多少?本書兩位作者仔細分析了最新的科學發現,他們的結論是,現在氣溫升幅大約有10%的機率最終會超過6度,而氣溫上升6度就會引發巨大災難。   另一方面,新興的「地球工程」的成本非常低廉,甚至未來單一國家就能實施以下這類方案: 模擬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Pinatubo)火山的噴發。那次火山噴發向平流層噴射了大量二氧化硫,製造了一個巨大的遮陽罩,使全球氣溫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大約降低了0.5度。   這種地球工程的成本的確可能比減排低,而副作用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本書作者認為,地球工程徹底顛覆了經濟學上對氣候變化的標準看法,從

「搭便車」問題變成了「隨便開」(意指區域國家因為這類工程的成本便宜,因此任意施做,而不顧氣候問題的全球性)問題。   至於已被提倡多年的「碳減排」與「碳價」的實施障礙是:多年來,人們已對經濟方面的正確對策瞭如指掌,他們主張停止在全球徵收每噸約15美元的碳稅(那樣是在補貼化石燃料),碳價至少應提高至每噸40美元以上,同時更要開始探尋更具政策意義的全球可能解決方案,比如制定燃油經濟標準。與地球工程相比,這樣的舉措其實安全合理得多。   最後,本書也提出警告,關於氣候變遷問題的關鍵知識在於:   現在我們知道的一切,大多在告訴我們氣候變遷很嚴重,而我們不知道的一切,多半在告訴我們情況可能比所想

的糟糕得多。   氣候衝擊的影響應該要提升至「全球級」的議題層次,必然是人類未來最重要的「風險工程」。   至於──我們個人可以做哪些事?   首先是,別再相信那種「列舉十件事,並說你做了就能終止全球暖化」的清單,徹底了解我們正面對的未知氣候風險與基本常識。 迫切推薦   「《氣候危機大預警》是關於氣候變遷的佳作,見解深刻,具挑戰性,有啟發性,發人深省,百讀不厭。它會幫助你清楚透徹地思考我們這個世代最重要的議題。」──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文明的代價》作者   「《氣候危機大預警》對氣候變遷問題以及我們能做且該做的事,做了精采、清晰、嚴謹而中肯的陳述。這本

書思考風險的方法──把深層不確定因素考慮進去──比慣常的方法高明得多。這是一本不同凡響的書。」──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效應》、《反脆弱》作者   「近來的金融危機大多是經濟體把利益私有化和把成本社會化的結果。氣候危機也是同樣的情形。我們不要把我們曾對經濟體做過的事,再對地球故技重施,我們應該要認真思考氣候變遷經濟學。《氣候危機大預警》斬釘截鐵地指出了問題真正的嚴重性,以及如何去解決。」──范・瓊斯(Van Jones),環保組織Green for All創辦人兼董事長、《綠領經濟》作者   「你認為氣候變遷是優先順序排在後面的問題?可以延後、好讓我

們先處理更迫切的威脅?那麼《氣候危機大預警》會讓你看清事實。」──邁克・曼恩(Michael E. Mann),《曲棍球桿》、《氣候戰爭》作者   「如果有興趣知道不斷變遷的氣候會帶來什麼新風險,《氣候危機大預警》是強力推薦一讀的書。」──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   「《氣候危機大預警》迅速看穿各種藉口、混淆視聽和錯誤的解決之道,讓我們清楚看到不去因應氣候變遷的風險和威脅。」──馬克・特瑟克(Mark R. Tercek),大自然保護協會(Nature Conservancy)會長兼CEO、《大自然的財富》作者  

習近平時期中國能源安全與戰略之研究(2012-2016)

為了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好處的問題,作者袁偉程 這樣論述:

近年能源安全已是中國國家安全重要一環,本文採取安全研究途徑、文獻分析法以及綜合能源安全理論架構針對習近平時期中國能源安全與戰略進行分析。本文提出三個研究問題:第一,習近平時期中國面臨之能源安全問題為何;第二,習近平時期中國能源戰略決策體制與能源戰略為何;第三,習近平時期中國能源戰略作為及其意涵為何。並藉由上述研究問題,試圖釐清習近平時期中國能源安全與能源戰略之內涵。 關於中國能源安全困境方面:第一,中國能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三高」經濟問題。第二,中國油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且主要油氣進口區面臨政治風險。第三,中國能源進口路徑高度仰賴海運,特別是麻六甲航線。第四,中國能源國企由

特定政治派系把持並面臨嚴重貪腐問題;第五,中國石油戰略儲備仍低於國際能源署建議之90天淨進口量。第六,中國面臨因能源導致的嚴重環境污染問題。 關於中國能源戰略決策體制與能源戰略方針方面:習近平2012年上任前,中國能源戰略決策場域主要位於國務院,並由國家能源委員會、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與國家能源局三個層級構成。習近平上任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於黨中央之下成立涉及能源戰略決策的「中央國安委」以及「中央深改組」。中國能源戰略最高決策場域已有逐漸從國務院轉移至黨中央的趨勢;另一方面,習近平強調能源安全為事關國家「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因此習近平能源戰略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戰略石油儲

備、環境等多個領域。 關於中國能源安全作為與意涵方面:經濟面向為藉由能源革命推動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轉型;外交面向為深化對外能源合作,並透過「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國家戰略推展陸路能源合作;軍事面向為在「海洋強國」戰略方針下,發展海空軍力並於南海與非洲地區推展軍事布局;政治面向為打擊「石油幫」與能源國企貪腐問題;石油儲備安全則是建立石油儲備體系;環境安全則是發展非化石能源。 總結習近平時期中國能源戰略成效,除政治面向成效較為顯著外,其餘面向相對處於起步階段,習近平執政前期中國能源安全基本仍處於劣勢之中。然而,隨著中國國力快速增長以及習近平對於能源安全之重視,可預期未來中國將採取更為

積極全面的能源戰略作為,改善中國能源安全之不利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