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開戶流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中信證券開戶流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保羅·維格納邁克爾·凱西寫的 區塊鏈:賦能萬物的事實機器 和鄭國生 等的 創新與規范:證券業務合同法律風險分析與處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元大證券線上開戶也說明:想投資股票、債券、零股、權證、基金、定期定額...等商品嗎? 現在就開戶! 元大證券線上開戶網,一站式解決所有證券開戶的疑難雜症。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信 和清華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林國彬所指導 賴幸榆的 網路銀行之設立、監理與轉型之研究 (2020),提出中信證券開戶流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路銀行、純網路銀行、風險管理、利基市場、傳統銀行之轉型。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應鳴雄所指導 徐華成的 探討適用於股票漲跌決策分析之關鍵因子:以台灣股市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股市研究、決策分析、資料探勘、關鍵因子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信證券開戶流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複委託>> 開戶流程 - 大昌證券則補充:※ 備註:1. 購買海外股票時、債券,一律以外幣交割。 2. 購買進海外基金時,可選擇以台幣或外幣交割。 2. 前往開戶:. 一、臨櫃開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信證券開戶流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區塊鏈:賦能萬物的事實機器

為了解決中信證券開戶流程的問題,作者(美)保羅·維格納邁克爾·凱西 這樣論述:

大型銀行的規模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牢不可破。在網路上,人們難以享有隱私權。信用卡詐騙已變成家常便飯。那些傳統機構及體系本應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讓我們的經濟更高效,但現在它們已經難以履行其職責。不過,有一種新型的「操作系統」,它有潛力為我們的經濟體系帶來廣泛的變革。這就是區塊鏈技術。 在此書中,兩位作者講解了區塊鏈技術及其重構我們的數據、資產及身份機制的潛力。通過此書,你能意識到這項技術有潛力將數十億的邊緣人群帶到全球經濟當中,恢復人們對社會的信心。作者向我們展示了這項技術在金融、技術、法律和船運等產業可能發揮的顛覆性作用。作者向我們揭示了,若要用變革性的新技術去繞過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傳統機構,

將可能面臨很多挑戰。此書不僅展示了用區塊鏈所提供的透明度取代圖謀私利的中間機構后可能起到的賦能作用,還正視了這樣的數字化遷徙過程可能帶來的失業問題、特殊利益問題以及可能對社會凝聚力產生的威脅。作者全面分析了這項技術的利弊,讓我們意識到必須關心區塊鏈技術的走向,讓其向有益於人類社會的方向前進。 保羅·維格納是《華爾街日報》記者,主要報導比特幣、區塊鏈及加密貨幣。他也是《華爾街日報》的MoneyBeat廣播節目的聯合主持人。此前也曾為《華爾街日報》及《道鐘斯新聞專線》寫作股權市場類的文章。他與邁克爾·凱西合著《加密貨幣時代:比特幣與區塊鏈如何挑戰全球經濟秩序》。他曾做客美國有線

電視新聞網、英國廣播公司、福克斯商業網,並出席過西南偏南大會及紐約動漫展。 邁克爾·凱西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數位貨幣計畫組織的高級顧問,CoinDesk的諮詢委員會主席。 他曾是《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並曾為《連線》《哈佛商業評論》《華盛頓郵報》《外交事務》等撰稿。他是一個公開演講者和媒體評論家,經常在英國廣播公司、彭博社、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新聞媒體上亮相。他著有《不公平貿易:我們破碎的全球金融體系如何摧毀中產階級》《社會組織:徹底理解社交媒體如何改變你的業務和生活》等四本書。 推薦序區塊鏈:帳戶革命/1 前 言管理自己資料的新世界/9

引 言 一個構建社會的工具/13 第一章 上帝協議 信任泡沫/7 信任與“帳本”/12 上帝協議/18 一個就事實達成共識的新工具/21 第二章 “治理”數字經濟 駭客的夢想/30 設計層面上的安全性/35 一個帶有中心化信任的去中心化經濟/40 互聯網缺失的一環/44 代碼並非法律/47 第三章 技術與政治 密碼朋克的聖杯/62 比特幣的“內戰”/72 乙太坊:一個無法停止的全球電腦?但它有漏洞/82 是否有一種更好的比特幣/91 第四章 代幣經濟 勇敢的新型廣告經濟/100 淘金熱/110 美國證交會給的是警告還是綠燈/124 開放協定的黃金時代/130 數位化的物物交換/131 信譽代幣

/134 通往代幣經濟/137 第五章 賦能第四次工業革命 從根源拯救物聯網/147 可信計算/151 區塊鏈能源/160 追蹤我們製造的東西/169 第六章 保守勢力的新造型 華爾街在尋找另類方案:私有區塊鏈/189 金融危機的修復方案/193 另一種模式:央行的法定數位貨幣/200 超級帳本聯盟的內部鬥爭/204 許可型方案的局限性/210 第七章 用區塊鏈造福社會 各式證明/218 數位化時間戳記/222 釋放“呆滯資本”的重大希望/228 土地領域以外的應用/232 所有人都能使用的貨幣/236 利用社區關係/243 第八章 一種自我主權的身份機制 重新定義身份/257 這實現起來並不

容易/264 我們能承擔身份問題得不到解決的風險嗎/268 第九章 任何人都是創造者 恢復藝術家的控制權/286 建造中繼資料銀行/298 第十章 數位時代的“新憲法” 讓互聯網重新去中心化/313 技術的光芒在權力的殿堂綻放/316 將“無須信任”的軟體帶到信任的社區裡/321 公民權利的崛起/325 我來過?我的人性很重要/327 致謝/330 注釋/335 索引/365 眾所周知,人類社會最基本、最核心的經濟關係就是交易。為了快速、有效、低成本地開展複雜的交易活動,社會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一系列的記帳方法和帳戶體系,這極大地擴展了人類經濟活動的規模。在現實經濟中,

每個人最基本的帳戶體系是銀行帳戶,在這之上又衍生了諸如養老金帳戶、保險帳戶、證券帳戶,甚至包括互聯網錢包等形式的帳戶,但這些都是基於銀行的帳戶體系建立起來的。從2009年開始,區塊鏈、分散式網路、密碼學演算法等新興技術帶來了一套新的,不依賴于現有金融帳戶體系的記帳方法、帳戶體系和記帳單位(分散式帳本、密碼學帳戶和加密數位貨幣)。這種改變是具有顛覆性和革命性的,它會帶來很多全新的金融交易模式和經濟交易模式,這也是本書所探討的內容之一。 帳本的歷史演進過程 過去500多年,人類使用的是名為複式記帳法的記帳體系(借方:貸方,資產方:負債方,收入方:支出方等)。如果你看過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

,就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中海東岸,發展成為全球的貿易中心。義大利通過地中海,在中東和亞洲進行了很多跨國、跨洲的貿易。即使到了今天,這種形式的貿易也仍然是非常複雜的,這自然就需要複雜的金融服務體系的輔助。1494年,一位義大利數學家依據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商人在記帳方法上的嘗試和創新,總結出了一套複式記帳法。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銀行誕生在威尼斯,它建立的背景就是基於威尼斯在全球貿易當中的角色,以及複式記帳法在當地得到推行的先決條件。直到今天,複式記帳法依然沒有脫離當年的框架。 複式記帳法被引入中國是近代的事情。在這之前,我們一直只記收入與支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流

水帳”。這也是現代商業或現代金融服務很晚才在中國出現的原因之一。當現代意義上的銀行業一進到中國以後,清朝末年的傳統票號、錢莊等就喪失了競爭力,因為它們還在依靠年終盤點才能知道當年是盈是虧。複式記帳法最大的特點是把借方、貸方、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都做了平衡的記錄,從而為上述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規模的擴張,複式記帳法也開始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這從本書相關章節描述的問題中可見一斑。 分散式帳本產生的背景及特性 區塊鏈及分散式帳本技術帶來了一種具有顛覆性的帳本模式。第一,分散式帳本是基於分散式共識演算法建立的,記錄的是資料流程,不再是簡單的一串數字。第二,記帳方法屬於協力

廠商記帳(我們都知道複式記帳法是各自記各自的賬)。第三,共用記帳,所有人在同一個帳本上共用及共同管理帳目資訊。第四,它是一個全資訊的賬本,不僅記錄資金流,也記錄資訊流,所有東西都可以共同記在一個帳本上(同一個全域的資料庫裡面)。 分散式帳本誕生的背景,實質上是人類社會的“數位化遷徙”。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走向資訊社會,從物理空間走向資訊空間,從原子狀態走向比特狀態,從低維走向高維。最近幾年,一系列的新技術都不約而同地進入爆發期:人工智慧、生命科技、移動互聯、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鏈等,它們就像三級火箭一樣,助推人類社會更快地飛向數字世界新大陸。 何謂低維走向高維?在中國有兩個

非常鮮明的案例。一是外賣。網上有一個段子,“打敗康師傅速食麵的不是統一速食麵,而是外賣”。當你在家裡半小時內就能吃到各國各地的美食之後,就不會再選擇吃速食麵,因此,速食麵的銷量大幅下降。但是創造互聯網外賣的這些人,初衷並不是和速食麵競爭,他們其實站在更高的維度。另一個案例是手機支付,“打敗小偷的不是公安,而是手機支付”。現在很多中國人已經不會攜帶大量現金了,因此小偷的“職業”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初衷並不是打擊小偷。可見,在更高的維度建好商業模式以後,舊世界的很多東西自然就要被淘汰、被消滅。這就是分散式賬本產生的大背景。 當在數位世界重建了這樣一個數字經濟體時,我們需要

有新的記帳方法(分散式帳本)和新的帳戶體系(密碼學帳戶),甚至是新的記帳單位(加密數位貨幣)。現有的體系已經難以滿足數字世界裡一整套新的、在更高維度建立起來的經濟體。 從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的遷移,導致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規律和規則。在過去幾年裡,已經有不少觀察家和經濟學家對此做過總結,比如穀歌的首席經濟學家撰寫過一本書叫《資訊規則》,還有凱文•凱利的《新經濟新規則》等。 分散式帳本帶來的變革 首先從交易成本來說,分散式帳本的邊際成本為零。大家都知道,我們需要公司這種組織形式,是因為它能把某一部分市場流程內化成為企業內部流程,以此來降低交易成本。可見,企業存在的邊界,就是內部成本必須低於市場成

本。但當邊際成本為零的時候,還需要“公司”這種形式嗎? 有一本書叫《零邊際成本社會》,而“零邊際成本”只有在數位世界才可以實現。過去分享1首歌給1萬個人,需要刻成1萬個CD,只要涉及原子,涉及物理狀態,邊際成本一定是增加的。但是通過互聯網分享1首歌給1萬個人的邊際成本是零,因為給1個人聽和給1萬個人聽,成本不會顯著增加。零邊際成本直接導致了企業的存在價值被質疑。在區塊鏈世界裡,幾乎沒有中心化的商業組織。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其所有的知識成果是開源的,它沒有股東會、董事會、員工、辦公場地、營運收入等。這樣一個非常純粹的去中心化、無人掌控的商業系統,我們也找不到它在哪個國家、哪個轄區註冊,甚至不知

道創造它的人是什麼性別。 在傳統的經濟體當中,一個連創始人是誰都不知道的商業項目,還能發展近十年,並且吸引全球數千萬人參與其中,這肯定是不敢想像的。自主組織、自主治理在數位時代會成為數位經濟常見的組織形態,它不存在股權架構,無法用出售股權的方式來融資,因此它開始用代表某種使用權的憑證去融資。假如這種模式可行的話,整個數位經濟體甚至可以靠算法來驅動,從而脫離董事會、股東會等決策機制,也不會存在人力資源部門、財務部門、辦公室等。但是它總要有一套規則來運行,這個規則就是“演算法”。 不僅是比特幣區塊鏈,所有類型的區塊鏈都是由一整套的演算法構成的,如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雜湊演算法、共識演算法、零知識

證明演算法等。其實,人工智慧也是由演算法驅動的,它是資料、演算法與計算能力結合的產物。由此可見,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的核心都是演算法。當然,區塊鏈側重於加密演算法和共識演算法,而人工智慧側重於深度學習、自然語言等智慧演算法。所以說,在一個以電腦代碼為通用語言的數位世界裡,一切都是並且只能是由演算法來驅動的。演算法驅動下的數位世界,摩擦係數更低的經濟自組織,自然就取代了摩擦係數更高的公司制度。 在這個數位化的“新世界”、“新大陸”裡,一切都被“資料”重新定義。分散式帳本為這些新經濟、新規則提供了一套記帳方法和帳戶體系,可以幫助這個新經濟更好、更高效、更低成本地運行。記帳方法是一整套方法體系,記帳方

法要落地,需要落在帳戶上面,所以帳戶是記帳方法的基礎。在分散式帳本上,帳戶發生了嶄新的變化。 分散式帳本相較現有帳本體系的優勢 第一,區塊鏈帳戶和現有的銀行帳戶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開戶不一定需要去銀行櫃檯提供個人資料及接受銀行的資料審核。在公有的區塊鏈上開通帳戶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只需要用非對稱的加密演算法生成一對金鑰,這個帳戶就開通完成了。 第二,加密帳戶體系實際上是電腦程式,是一串代碼,對這個帳戶可以進行程式設計,使它可以智慧化,可以跟智慧合約結合在一起做很多事情。 第三,這個帳戶已經法人化了,唯一能夠證明你持有加密貨幣的權屬就是私密金鑰,沒有任何協力廠商仲介機構來幫忙確認數字貨幣

的權利,也就是我們的產權。 第四,開戶者無特定物件。在加密帳戶體系上不僅個人可以開帳戶,機構可以開帳戶,未來互聯網上的上萬億台感測器等設備也可以在上面開設自己的帳戶,這是和銀行帳戶巨大的不同。將來更多的帳戶、交易是在機器和機器之間完成的,而不是人和人之間。如現在發展迅猛的物聯網邊緣計算場景,需要上百億、上千億台機器各自在本地計算,若要將海量資料即時、全量發送到某個資料中心處理,那顯然是不現實的。再比如無人駕駛汽車,如果它在路上行駛的時候要把所有的影像傳回一個中心化的伺服器,再發出指令給司機,那麼這樣的延遲將有可能造成很多交通事故。所以,在未來有很多交易會在機器和機器之間直接發生。這樣的交易甚

至能夠以無須許可的方式實現。 但有一個問題,如果開戶無須許可,那怎麼評估一個人的好壞,怎麼評估他的信用,怎麼決定提供什麼樣的金融服務給他呢?這也是本書所探討的一個內容。區塊鏈有另外的一套方法來確保一個壞人即使開立了區塊鏈帳戶,他的惡意行為所造成的影響也是有限的。其數學演算法能確保一個壞人在區塊鏈上沒有辦法作惡,或者他的作惡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導致他不能或者不想去作惡,這是數位世界一套新的治理規則。 第五,它是無中心化的、依賴數學規則的記帳方式。現有的體系有記帳的確認者,但區塊鏈沒有。區塊鏈是多方共同記帳,共同來維護一個帳本,使得資訊完全對等透明。完全對等透明就使我們可以通過演算法博弈論,來

得出最優的結果。如果在一個資訊不透明的環境裡,兩個人去博弈,往往會出來最壞的結果,即所謂的囚徒困境。倘若能改善資訊的透明度,就能更好地解決此類問題。 第六,在區塊鏈上,多種事務可以在一個帳戶上記帳。這使資料維度更多,事務的真相更透明。除了有資金流,還可以有資訊流、物流以及社會關係。也可以把社交網路的資訊和帳戶對應起來。這樣可以用另外一套辦法做風險管理,從而使金融服務可以達到“秒”級響應。 第七,區塊鏈的帳戶體系是真正實現了穿透原則的帳戶體系。銀行都希望能夠穿透,可是有誰能夠穿透得像區塊鏈帳戶那樣呢?最原始的資料、最原始的資料、最原始的資訊都可以被掌握和穿透,而且不可篡改、永久保存、可以追溯

。記帳依靠共識演算法,交易清算和結算是同步完成的。因為是同步完成,所以區塊鏈上記帳的時間單位是“秒”,結算方式是即時逐筆結算,交易方式是全球7×24小時跨時空交易。 值此《區塊鏈:賦能萬物的事實機器》出版之際,謹以此為序! 肖風 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發起人

網路銀行之設立、監理與轉型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信證券開戶流程的問題,作者賴幸榆 這樣論述:

  2018年,金管會宣布我國開放設立「純網路銀行」,為一種新型態銀行經營模式,相較於傳統銀行兼具線上(電子渠道)及線下(實體分行)之通路,純網銀採取「純線上」之經營模式,金管會也藉此修正相關法規。隨著亞洲地區對純網銀之逐一開放,本文以此為契機,欲對網路銀行之監理進一步整理以及探討,期能更完善我國網路銀行之規範,並參照國際間純網銀之案例,尋求純網銀之利基市場。此外,在網路銀行之影響下,世界各地分行的數量正逐漸下降,本文將觀察傳統銀行如何順應科技的發展,預作轉型之準備。  在網路銀行之部分,從兩個層面切入,一為監理層面,在介紹網路銀行之設立制度、風險管理以及相關法規範後,最後對比我國純網銀之設

立目的和監理手段,並參照比較法,提出省思與建議;另一為產業層面,介紹國際間知名純網銀,整理其經營策略,企圖從中發掘我國純網銀發展之利基市場。  本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目的、範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為網路銀行之概述,釐清各個與網路銀行相關之概念以及有別傳統銀行之特點,隨著網路銀行之發展,又如何影響傳統銀行,重新思考分行之定位,試論傳統銀行之轉型。第三章為網路銀行之設立,主管機關以設立制度作為門檻,使業者在進入市場前能夠審慎思考。第四章為網路銀行之監理,以風險管理為監理之核心,介紹國際間關於網路銀行風險管理之文獻、中國電子銀行以及我國網路銀行現行之法規範。第五章為純網路銀行之發

展現況,介紹國際間知名純網銀之案例,分析其成功之道,作為我國純網銀尋求利基市場之參考。第六章為論我國設立純網銀之政策目的與監理手段之比較,評析該監理手段是否能達成該政策目的。第七章為結論與建議,總結本文之看法以及提出相關修正之建議。

創新與規范:證券業務合同法律風險分析與處理

為了解決中信證券開戶流程的問題,作者鄭國生 等 這樣論述:

本書以證券公司各類業務為綱,作者在歸納各類業務中基本法律關系的基礎上,結合多年法律實務經驗,深入研究各類業務合同中的法律風險點,視角獨特。本書雖然沒有在證券法理論問題上耗費過多筆墨,但對於具體業務中涉及的法學理論問題仍進行了清楚的介紹,使得讀者能夠對該問題有所了解;對於如何從具體業務角度理解和適用法律,則作了深入探討;對於立法中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本書以證券業務合同為主軸,不拘泥於證券法律,特別注意到了相關部門法在證券業務中的適用問題。作者對於合同法、物權法、擔保法等部門法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也給讀者一定的啟示。本書作為一本實務用書,對於理論工

作者加強對證券業務的認識和研究,對於實務工作者學習和交流法律工作經驗,對於證券投資者了解業務、學習法律知識都有着一定的積極作用。鄭國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自1987年7月起,先后在安徽醫科大學社科部、原國家林業部政策法規司體改處任職;1997年12月起,在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監察部任職。自1988年起,先后參與或主編《衛生法學基礎》(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銀行法實用教程》(中國法制出版社)、《勞動法實用教程》(中國法制出版社)、《商業銀行法原理與實用》(中國方正出版社)、《金融犯罪與金融監管》(中國經濟出版社)。近年在《證券日報》《中國證券》先后發表《融資融券法律風險控制

》《構建證券糾紛調解機制助推資本市場創新發展》《依法合規促進市值管理行為的健康發展》《股票收益互換業務的法律關系框架及風險分析》《互聯網金融對證券經紀業務模式的沖擊及監管政策完善之淺探》等論文。

探討適用於股票漲跌決策分析之關鍵因子:以台灣股市為例

為了解決中信證券開戶流程的問題,作者徐華成 這樣論述:

物價不斷上漲,薪資卻沒有明顯的漲幅, 2016年平均每人月平均經常性薪資3萬9,238元,扣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為3萬7,334元,仍不及1989年的3萬7,801元,倒退16年;國內職場不僅有低薪問題,凍薪問題也相當嚴重。有五成上班族凍薪逾三年,距上次調薪平均已近五年,平均調幅為5%,甚至有一成六受訪上班族凍薪已超過10年。因此,如何將固定的薪資有效地進行利用與分配便成為人們爭相討論的課題。 投資理財便是其中一項選擇。而在眾多的理財工具中,具有較低的投資門檻且高報酬的股票就成為國人的首選,然而股票也擁有較高的投資風險,若是缺乏投資理財的知識,很容易就會損失慘重,可想而

知投資人渴望有好的投資知識可以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本研究以股票作為分析主題,期望研究結果能成為投資人決策時的參考資訊。 本研究自台灣證券交易所及鉅亨網蒐集2009年至2018年共計10年的歷史盤後資料。在資料探勘分析中,使用Weka探勘軟體所提供的J48決策樹演算法進行分類,探討影響股價在20個交易日後漲跌幅的關鍵因子。在研究後發現,在運用決策樹分類之後命中率都有明顯提升,且整體正確率也有不錯的表現。在觀察三家企業股市資料的分析決策樹後,發現MACD、RSI及Month等三個資料欄位在決策樹中都成為關鍵的分類因子,表示這三個因子對於20個交易日後股價的股價漲跌幅具有較大的影響;在統計分析

中,本研究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在不同的月份間股價漲跌幅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後發現在各類股中雖然有差異的月份皆有不同,但每一個類股在不同的月份間股價漲跌幅皆具有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建議投資者可參考本研究之決策樹規則以降低投資風險,並且藉由本研究之統計分析結果在不同的月份採用不同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