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investing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上證指數investing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詹姆斯•蒙蒂爾寫的 這才是價值投資:長期打敗大盤的贏家系統,從葛拉漢到巴菲特都推崇的選股策略 和劉宗聖黃昭棠張美媛陳品橋陳重銓盧永祥的 滬深300指數投資中國之關鍵策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上證180指數(HKSSE180)也說明:16:30:06 -關閉. 貨幣HKD. (免責聲明). 開市: 8,990.69. 全日波幅: 8,853.99 - 9,013.59. 52週波幅: 8,382.83 - 10,962.16. 種類:指數; 市場:香港; #成分股:172.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牌 和美商麥格羅‧希爾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 何怡滿所指導 徐哲的 投資者情緒對中國股市影響之實證研究-以滬深300指數為例 (2021),提出上證指數investing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滬深300指數、投資者情緒、關聯性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 劉志良所指導 吳采玲的 公司治理評鑑是否提升價值型投資策略之績效 (2021),提出因為有 公司治理、報酬面、選股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上證指數investing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國指數 - Investing.com - 全球金融市場則補充:緊貼中國股票、 債券和板塊指數的最新資料,包括各種指數的最新價格、日高、日低和變化%。 ... 上證指數, 3,212.24, 3,257.11, 3,211.64, -38.02, -1.17%, 25/03.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上證指數investing,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才是價值投資:長期打敗大盤的贏家系統,從葛拉漢到巴菲特都推崇的選股策略

為了解決上證指數investing的問題,作者詹姆斯•蒙蒂爾 這樣論述:

──全球最高評價的投資策略家── 以系統性且令人信服的方式證明 價值投資是唯一經得起長期考驗的回報方法。   行為心理學 x 投資案例 x 歷史與實驗資料 x 304張圖表   如果你曾讀過《證券分析》、《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投資最重要的事》,   仍無法堅定「價值投資」的信仰……   那麼《這才是價值投資》將提供你足夠的理由,走向富有的理性投資之路!   追高殺低、過度分散投資、忽視本金永久性的損失風險……等是多數投資人績效差勁的各種原因。這還不包括投資人最危險也最可怕的投資錯誤──總是為成長展望付出過高的代價。成功的價值型投資人,之所以能持續創造出高於大盤3%的驚人報酬率,因為他們

懂得掌握了個人投資行為心理的「優勢」,並為此建構一套良好的投資程序,降低任何人為可能造成的投資錯誤。   克服恐懼 + 擺脫貪婪 + 無比耐心 = 價值投資   世界上所有最成功的投資大師,幾乎都是採用價值投資法。   然後,慢慢地賺大錢。   詹姆斯‧蒙蒂爾,是國際上備受尊重和爭議的價值投資者和行為分析師,任職於世界知名投資公司GMO。波士頓投資公司擁有極高的聲譽,該公司在預測整體經濟形勢和把握市場時機方面有著卓越的紀錄。多次成功預期日本大衰退、網路科技泡沫之際等重大市場波動,是投資人判斷情勢的重要指標。詹姆斯在GMO的經歷,無疑是肯定其對市場預測的精準眼光。   在本書中,蒙蒂爾結合

豐富投資案例與行為心理學,清楚說明價值投資法的核心法則、反覆驗證,並分享個人的價值投資十大哲學,告訴你如何善用這些工具,掌握投資行為心理的「優勢」,應付金融市場挑戰與貪婪的人性。只要有良好的投資程序,持續創造出高於大盤的驚人報酬率,並非難事!   ◎ 何謂真正的價值投資──   1. 為什麼你在商學院學到的東西是錯的?   2. 如何正確思考,評估市場和風險;   3. 如何避免增長投資的危險?   4. 如何成為逆向投資者?   5. 如何放空股票?   6. 如何避免價值陷阱?   7. 如何思考價值陷阱的風險?   8. 如何從深度超值觀點思考金融股?   9. 如何找到便宜的保險?

  10. 為什麼你必須在股價低落時採取行動,而不是陷入情緒性麻痺中動彈不得?   11. 為什麼不該投資政府公債。   12. 提供2008-2009年度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實際案例,探討價值投資的穩固優勢。   投資人最主要的問題,甚至最可怕的敵人──可能是自己。   我們無法控制市場走向,但擁有明智的投資程序,   已足以讓你大大提高賺錢機會! 本書特色   1. 行為心理學  投資案例  歷史與實驗資料  304張圖表   2. 定義投資人的終極目標:最大的稅後實質總報酬率。   3. 去除迷思:追求效率市場假說毫無道理。   4. 打敗心理偏誤:細究多數投資人績效差勁的各種原

因。包括,追高殺低、過度分散投資等。   5. 明確投資程序:濃縮葛拉漢、巴菲特、葛林布雷等大師投資智慧,歸納出價值投資十大法則。   6. 找到價值股:學習喜愛大爛股,不要再為成長展望付出過高代價!   7. 獲利證據:以深度價值投資篩選標準,各國的投資組合績效表現,持續勝過大盤。   8. 大好良機:列舉在美國、英國、亞洲等國家,通過深度價值投資篩選標準的指數成分股列表。   9. 實際應用:面臨經濟泡沫與大蕭條時,你可以提前作好準備──廉價保險組合。   價值投資暢銷作家 雷浩斯 真誠推薦   「本書很明確地指出效率市場理論上的思考缺失,並列出投資人該關注的真正重點。 價值投資之所以有

優越的績效,在於關注投資最重要的事『最佳的稅後淨利報酬率』以及避免在市場上發生行為偏誤,讓自己採取理智的行動:關注一間公司的盈餘、資產負債表和評價。透過上述行為,進而做出正確的風險管理。   卓越的成果來自卓越的行為,卓越的行為又必須基於實證下的思考,本書提供了很好的架構,幫助投資人理解整體程序,進而改善投資!」   作者簡介     詹姆斯.蒙帝爾(James Montier)   波士頓投資公司GMO(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 & Co.)資產配置小組的成員。在此之前,他曾是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策略部門共同首長,並在過去十年間,於Thomson Extel

的評比調查中,多次獲選為年度最高評價的策略家。     著有:《這才是價值投資》、《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行為投資法》(Behavioural Investing)、《行為財務學》(Behavioural Finance)。 譯者簡介     劉道捷      台大外文系畢,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專事翻譯。翻譯作品包括《這次不一樣》、《超值投資》、《血戰華爾街》等,譯作繁多,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 自序 獲利的王道—擁有明智的投資程序 引言 價值型投資人往往少得可憐,卻很富有 PART1 你在商學

院學的一切完全錯誤,為什麼? 第01章 六大不可能的事情—效率市場如何假說重創投資行業 財務學中的死鸚鵡 紅心女王的荒唐信念 過世經濟學家的奴隸 反駁效率市場假說的證據—永遠都在吹大的泡沫 效率市場假說核彈 第02章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完全是多餘的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時間簡史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實踐 為什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行不通?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現況及意義 第03章 偽科學與財務學:數字暴力與安全感謬誤 偽科學令人盲目 看電視會增進你的數學能力? 誘人的細節 財務學中的偽科學應用 結論 第04章 邪惡的分散投資和績效競賽 論「狹隘」分散投資的危險 股票投資組合是另一個極端 相對績效競賽是績效

差勁的起因 (超級短)分散投資實用指引 第05章 貼現現金流量的危險 估計現金流量的問題 貼現率的問題 互動問題 替代方法 第06章 價值股風險真的高於成長股嗎?繼續作夢吧 風險一:標準差 風險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β值 風險三:景氣循環風險 第07章 通縮、蕭條與價值股 價值股與日本 價值型策略與大蕭條 美國大蕭條和日本衰退為什麼不同? PART 2 價值型投資的行為學派基礎 第08章 學習喜愛爛股,不要再為成長展望付出過高代價! 大爛股與明星股 分析師預測的成長率和隱含成長率 評價的運用 過度樂觀的最佳範例:礦業股 第09章 大腦會騙人!熱門股的價格值得嗎? 便宜沒好貨?藥效與價格迷思 價

格影響口感!貴一點的酒比較好喝嗎? 令人失望的熱門股 打敗偏誤 第10章 後悔莫及的成長型投資 基業長青 金融世界的選股眼光,受尊敬還是討人厭? 不要變成醜陋的被告 分析師對成長的看法 結論 第11章 落實防禦的風險三合一 評價風險 營運/獲利風險 資產負債表/財務風險 綜合評述 第12章 最悲觀心態、獲利預警和一時激動 同理心斷層 防止同理心斷層與拖延症的禍害 預先承諾買進最好的機會 獲利預警 閉鎖期 第13章 空頭市場心理學 恐懼與空頭市場 虧損的感覺令人決策失準 投資人的自律與限制 專注標的價值 第14章  從行為科學看妨礙價值型投資的因素 知識不等於行為 損失規避 延遲滿足和追求短期的

強勢設計 社會性痛苦與從眾行為習慣 問題是人人都喜歡華麗的故事 過度自信 樂趣 不對,我真的會變好 PART 3 價值型投資哲學 第15章    投資之道:我的十大投資法則 投資的目標 法則一:價值、價值、價值 法則二:反向投資 法則三:要有耐心 法則四:保持靈活 法則五:不要預測 法則六:注重循環 法則七:注重歷史 法則八:要抱持疑心 法則九:要由上而下、也要由下而上 法則十:對待客戶時要推己及人 結論 第16章    注重過程而非結果:賭博、運動與投資! 過程心理學 結論 第17章    不要低估無所事事的力量 行動派的守門員 投資人與行動偏誤 巴菲特論甜心球 差勁表現出現後,行動偏誤特

別明顯 結論 第18章    投資人的兩難:樂觀偏誤與務實的憂鬱症 金融界的樂觀偏誤 樂觀態度的來源 懷疑論是最佳對策 根據證據投資的理由 務實令人憂鬱 第19章    你不是無所不能的超級電腦 越多真的越好嗎? 認知極限 心臟病的啟示 為什麼判斷失準? 可以改善嗎? 簡單是關鍵 專家關注關鍵資訊 從急診處到投資市場 第20章   反向投資與深度超值的黑暗時代 超值投資的黑暗時代 超值投資長期才會發揮作用 價值股失寵 短期績效不佳是理智投資過程的副產品 價值型投資光明在望了嗎? PART 4 實證證據 第21章    全球化價值型投資打破疆界 歐洲的證據 已開發市場的證據 新興市場的證據 耐

心仍然是美德 集中型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目前的態勢 結論 第22章   葛拉漢的淨流動資產價值投資法過時還是優異? 全球化淨流動資產價值的投資成果 淨流動資產價值投資法的現狀 本金的永久性損失 結論 PART 5 價值型投資的黑暗面:放空 第23章    投資的格林童話 題材股的陰謀 第24章    加入黑暗面:海盜、間諜與空頭 評價 財務分析 資本紀律 綜合評述 第25章    做假帳,海盜旗繼續飄揚 企業說謊、空頭警告的證據確鑿 偵察誰在作假帳 作假分數有用嗎? 第26章   爛公司:基本面放空與價值陷阱 空頭股的分類 差勁經營者 差勁經營者的行為基礎 檢視爛公司的問題清單 差勁策略 P

ART 6 即時價值型投資 第27章    為成長展望付出過高代價:反對投資新興市場的理由 羅傑爵士可憐的故事 新興市場是投資天地中的羅傑爵士 結論 第28章    金融股是機會還是價值陷阱? 安全邊際夠大嗎? 第29章    債券是投機、不是投資 公債的長期觀點 債券的真值 綜合評述 通膨或通縮 美國會像日本一樣嗎? 結論 第30章    賤賣資產、蕭條與股息 股息交換合約訂價預示未來會比蕭條還慘! 股息是通膨避險工具 被迫拋售和供應過剩 第31章    循環股、價值陷阱、安全邊際與獲利能力 獲利能力預測法的實證證據 在我們的篩選標準中納入10年平均本益比 第32章    極度驚恐與創造價值

之路 波動性既非空前,也不是無法預測 債市創造的價值 股市創造的價值 低廉保險創造的價值 結論:回歸咖啡罐投資組合 第33章    驚恐與評價 由上而下觀點 由下而上觀點 結論 第34章    便宜時不買,更待何時?. 耐心,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 第35章    通膨道路圖與廉價保險來源 費雪和蕭條期的債務通縮理論 羅默列出的大蕭條教訓 柏南克和政策選項 對投資的影響:廉價保險 第36章  價值型投資人和死空頭之間的評價辯論  由上而下檢查健全性 由下而上的正常化獲利觀點 結論   引言  價值型投資人往往少得可憐,卻很富有 布魯斯.葛林華德(Bruce Greenwald)   

大家會購買和閱讀蒙蒂爾大作之類的投資書籍,是因為這種書會為讀者帶來致富的希望。有時候這種希望顯而易見,就像喬伊.葛林布雷(Joel Greenblatt)的傑作《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You Too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一樣,但大部分投資書籍帶來的希望經常都隱而不彰,總之,這種希望必須符合跟投資有關最重要、最根本的事實。只有在明尼蘇達州的烏比岡湖,所有投資人的投資績效都會超越大盤。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扣除管理費用和交易成本之前,所有投資人的平均報酬率一定相同。這句話並不是主張效率市場理論中的學術性假設,即市場具有效率。除非有人運氣特別好,否則不可能勝過體現

行情的所有其他投資人的集體智慧。—這種假設原本主宰市場,後來卻逐漸遭到普遍的鄙棄。有些個別投資人—其中最出名的是巴菲特—多年來,一直賺到遠高於大盤的平均報酬率,但在市場上無可避免的是,某些投資人高於平均水準的報酬率,總是一定會被其他人低於平均水準的報酬率抵銷。   任何「優勢」都必須經得起考驗   換句話說,本書讀者每次買進一種資產,認為這種資產將來會產生比較高的報酬率時,就會有另一位投資人認為這種資產將來的報酬率會比較低,才會賣掉這項資產,其中總是有一個人錯了。因此所有健全投資程序都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利用這種程序,才算做對了?這是大家大致公認的重要投資問題。例如,多年來哈佛商學院

的投資管理課程一直是以「我有什麼優勢」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不幸的是,從這種角度處理事情太輕鬆了,每一個人都偏向認定自己擁有優勢。在蒙蒂爾的學生中,超過80% 的人預期自己會拿到中上的成績,然而其中一定有三成的人無法達成預期。順帶一提的是,他的學生相當謙虛。我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這項調查時,通常有90% 以上的學生預期自己能拿到中上的成績(不過話說回來,我打分數的標準無疑比蒙蒂爾寬鬆)。超過95% 的受訪者通常認為,自己的幽默感高人一等。從定義來看,擁有優厚待遇、自我意識較強烈的投資經理人,幾乎一定會認為自己擁有某些優勢。連獨立操作的散戶都認為,自己耗費了時間和精力,一定能獲得高於被動市場指數型投

資的績效。任何「優勢」都必須經得起嚴格的檢驗,但是至少有一半的優勢經不起考驗。   然而,換個角度來看,「我有什麼優勢」這問題的要求過於苛刻,投資人只要小心遵照至少這七十五年來證據充分、大家普遍承認的投資方法,就可以創造遠高於平均水準的長期績效,這種方法通稱價值型投資法,也是蒙蒂爾這本傑作的主題。   這些事實需要用小說和具有娛樂性的方法重新包裝,原因是只有少數投資人有系統的奉行這種方法,長久以來,這類人占所有投資人的比率頂多只有些微成長。而且要有效運用價值型投資原則,必須持續培養紀律,才能加強了解相關因素並學會以比較妥善的方式來實際運用這些方法,就這兩點來說,本書卓有貢獻。 第15章

投資之道:我的十大投資法則 這麼多年來,經常有很多人問我怎麼投資,到今天為止,我總是避免直接回答。然而,我覺得是時候該整理我的投資信念了,因此我將於本章試圖提出個人的投資信念。但是,開始進入由我的信念所構成的世界前,我們需要釐清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歸結到根本,這個問題就是:「投資的目標是什麼?」 投資的目標 這個問題總是讓我想到,可以用大家最常提出問題的答案來回答,我認為坦伯頓說的答案最好:「對所有長期投資人來說,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最大的稅後實質總報酬率。」或是像凱因斯說的:「理想的政策是……能不能為本金賺到可觀的利率,同時確保本金價值嚴重貶值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這些定義大致上已經道盡一切

,但是,在基金超級市場和相對績效競賽主宰一切的今天,實質總報酬率這種簡單的觀念並不常被納入投資指令(當然,只有避險基金例外),但是這一點終究是任何基金都應該致力達成的目標。 從這種角度看事情,也可以防止我們淪落到沉迷現代財務學的超額報酬和風險係數。我在第2章提過,我根據實證和理論基礎,拒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一旦拋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超額報酬和風險係數之類的觀念也隨之變得毫無意義。我們就可以把精神集中在創造報酬率,而不是放在令人分心的結構拆解上。 訂出投資目標後,我們就應該轉移心力,致力研究該以什麼哲學來達成這個目標。下面我要列出自己的十大投資法則,這些法則代表我認為投資機構應該如何經營的信念,

其中有些信念還附上證據。 法則一:價值、價值、價值 我所遵循方法中的核心信念是:我為投資標的所付出的價格,決定了可能的報酬率。沒有一種資產好到可以免於高估,也沒有多少資產差到可以免於低估。因此某項資產在特定價格下,可能是投資標的,一旦換成其它價格,就不一定了。 區分價值與價格是其中關鍵,因此這種方法天生就排斥市場效率(市場效率認定價格和價值是同一回事)。巴菲特說過:「價格是你付出的東西,價值是你得到的東西。」然而,我們的目標顯然不是以公平的價值買進,因為這樣只會產生普普通通的報酬率。

上證指數investing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認識我們的粉絲朋友都會知道,我們通常會在3點鐘後以當時恆指走勢決定當日會否有所行動。但不少朋友都想知為甚麼恆指會在3時前後變得「判若兩人」,所以今集 #街頭智慧 會以數據實證三個關於恆指3時前的謠言及策略。有興趣的朋友快快點擊去片,亦緊記Like及Share出去啊,有問題歡迎留言發問! :)

來到2018年第一個街頭智慧。今天繼續和大家破解恆指傳言。

訪間一直有流傳指出香港恆生指數沒有「個性」。皆因上證收市時間為下午三時,而德國、美國等則在香港收市後才開市。所以一直訪間有幾個大流言。今天為大家一一拆解。

首先有人說,一般港股在3至4時大部份時間處於升市。所以不論任何時候在下午3時都可以買入恆指,再在收市前放出。事實又是否是這樣呢?

根據統計,過去五年上升次數達577 次,而下跌就有495次。上升的機會大約為53.82%,而下跌就大約為46.18%。

2017 年
上升次數 130
下跌次數 86
上升機會 60.19%
下跌機會 39.81%

2016 年
上升次數 135
下跌次數 110
上升機會 55.1%
下跌機會 44.9%

2015 年
上升次數 121
下跌次數 123
上升機會 49.59%
下跌機會 50.41%

2014 年
上升次數 124
下跌次數 120
上升機會 50.82%
下跌機會 49.18%

2013 年
上升次數 67
下跌次數 56
上升機會 54.47
下跌機會45.53

從數字上看的話整體機率不算有7:3的情況,但是如用作程式交易的話長遠來說還是有機會跑贏大市的。

另一個說法就與上證有關。有部份人認為香港恆指會在3時至4時出現轉勢情況會佔大機會。事實上又是否如此呢?我們把歷史數據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為開始至下午3時,第二部份為3時至4時。看看兩者有沒有相反或相同方向

2017 年
相同方向次數 107
相反方向次數 109
相同方向機會 49.54%
相反方向機會 50.46%

2016 年
相同方向次數 132
相反方向次數 113
相同方向機會 53.88%
相反方向機會 46.12%

2015 年
相同方向次數 108
相反方向次數 136
相同方向機會 44.26%
相反方向機會 55.74%

2014 年
相同方向次數 131
相反方向次數 112
相同方向機會 53.91%
相反方向機會 46.09%

2013 年
相同方向次數 60
相反方向次數 62
相同方向機會 49.18%
相反方向機會 50.82%

整體情況
相同方向次數 538
相反方向次數 532
相同方向機會 50.28%
相反方向機會 49.72%

歷史數據顯示出下午3時出現「轉勢」 或是「順勢」的機會都是接近一樣的。所以訪間流言並不成立。

第三個流言就是香港恆生指數會跟上證指數升或跌。我們又可以看一看統計數據

2017 年
相同方向次數 106
相反方向次數 103
相同方向機會 50.72%
相反方向機會 49.28%

2016 年
相同方向次數 115
相反方向次數 121
相同方向機會 48.73%
相反方向機會 51.27%

2015 年
相同方向次數 111
相反方向次數 125
相同方向機會 47.03%
相反方向機會 52.97%

2014 年
相同方向次數 123
相反方向次數 115
相同方向機會 51.68%
相反方向機會 48.32%

2013 年
相同方向次數 61
相反方向次數 59
相同方向機會 50.83%
相反方向機會 49.17%

整體情況
相同方向次數 515
相反方向次數 525
相同方向機會 49.57%
相反方向機會 50.43%

就以上結果而言,香港和上證關係也是「五五波」而己。但我們見到香港恆生指數近幾年越來越多紅籌股納入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所以未來的關係有機會進一步拉近。但是就今日的數據而言的話,只有第一個:3時至4時大一點機會是升市是有數據支持的。

======================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新我要做富翁 試堂分享會 (香港站)▶ https://money-tab.info/mts-trial?yt=1
贏在美股試堂分享會(Online)▶ https://money-tab.info/ussjac?yt=1
Jasper 期滙商品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comjasp?yt=1
Eric Sir期指策略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futeric?yt=1
King Sir 樓市講座▶ https://money-tab.info/proking?yt=1
齒輪理論 入門班/初班▶ https://edu.money-tab.com/m0m1-reg-c?m0m1=yt
其他活動▶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yt=1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
iOS▶ https://bit.ly/moneytabapp_i
Android▶ https://bit.ly/moneytabapp_a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我要做富翁?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投資者情緒對中國股市影響之實證研究-以滬深300指數為例

為了解決上證指數investing的問題,作者徐哲 這樣論述:

  本文目的在探討投資者情緒指標對滬深300指數報酬率的影響及其關聯性,所選取的投資者情緒指標包括:消費者信心指數、封閉式基金折價率、IPO 個數、IPO 首日收益、交易量、新增開戶數、換手率。研究期間自2015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利用多元迴歸分析、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向量自我迴歸模型(VAR)、衝擊反應分析、預測誤差變異數分解等方法進行實證。  研究結果顯示:(1)封閉式基金折價率與交易量對滬深300指數報酬率有顯著正向影響;換手率對滬深300指數報酬率有顯著負向影響。(2)消費者信心指數單向領先滬深300指數報酬率;滬深300指數報酬率單向領先換手率與交易量;

其餘變數與滬深300指數報酬率之間為獨立關係。(3)在衝擊反應分析方面,滬深300指數報酬率受自身影響較大,其次為消費者信心指數。 (4) 預測誤差變異數分解結果中,滬深300指數報酬率受自身影響最大,其次是交易量。綜合上述,交易量、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及換手率這三項指標是投資人在投資大陸股市前應密切關注的投資者情緒指標。

滬深300指數投資中國之關鍵策略

為了解決上證指數investing的問題,作者劉宗聖黃昭棠張美媛陳品橋陳重銓盧永祥 這樣論述:

  8堂滬深300指數投資課   教你錢進中國,掌握新市場的獲利之道      放眼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場,幾乎每年都有滬深300指數相關ETF掛牌上市。   目前為止,可見於美國的紐約交易所、英國的倫敦交易所,與臺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甚至德國和瑞士等歐洲國家,顯見滬深300指數的國際地位,表現不俗!      而全球市場是判斷指數投資價值的公正尺,顯示身為投資者的你該準備挺進滬深300了!      在國際市場上,ETF逐漸成為市場投資的新寵兒,最大的原因在於ETF能夠滿足一般投資人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達到風險最小化、報酬最大化的要求。      滬深300指數編制原則的特色是

「選股謹慎、換股靈活」,相當於臺灣的「元大臺灣卓越50ETF」,是由300檔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股票所組成,投資滬深300指數就等於買進300檔強勢陸股。      投資要訣是循序漸進才能穩穩賺。對於臺灣投資人來說,取得陸股資訊的管道相對間接,挑戰陸股ETF,得先從傳統型下手。「滬深300指數」選股可靠度高,即便是零經驗投資人也不用擔心誤踩地雷!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滬深300指數」是什麼?包含哪些產業?如何投資?同時藉由臺灣證券交易所、ETF發行公司、鉅亨網和指數編製機構等網站,引導大家學習如何查詢資料、蒐集資訊與分析。幫助讀者進軍陸股,安全達陣! 名人推薦   中證指

數公司總經理  馬志剛   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  林火燈   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劉宗聖   現任   元大投信總經理   中華民國投信暨投顧公會理事暨兩岸及國際事務委員會召集人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   臺灣註冊財務策劃師協會常務理事      學歷   中國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財務企管碩士      經歷與著作   榮獲2015年亞洲資產管理雜誌臺灣區年度執行長、臺灣第十屆證券暨期貨金彝獎─傑出企業領導人才獎,著有《全球指數型商品投資與創新》、《期信基金操作實務》等40本書籍及《資產管理期刊》(創刊至今)。 黃昭棠   現任   元大投信指數

暨量化投資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      學歷   臺灣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金融組碩士      經歷   2003年即參與臺灣首檔ETF元大臺灣卓越五十建置發展,並於2009年開發以連結式產品型態引進香港ETF跨境掛牌,曾獲2009年第十屆證券暨期貨金彝獎──傑出投信投顧人才獎、2012年經理人月刊百大MVP經理人、2013年亞洲資產管理雜誌臺灣區年度最佳投資長等多項殊榮,長期致力推廣指數化投資策略。    張美媛   現任   元大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部門主管/副總經理   元大臺灣卓越50基金經理人   元大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   學歷   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   經歷與

著作   投資研究經驗累積超過12年,主要於指數產品之領域。除擅長於指數型ETF、指數型基金之基金操作管理外,也多次負責或參與不同指數型產品開發(槓桿/反向型ETF)、不同資產(債券、商品)、ETF制度與法規修改等之產品設計與規劃專案,以提供投資人穩健的基金績效與多元化的指數產品。此外,於2007年出版《ETFs資產投資新趨勢:Investing in ETFs: Exchange Traded Funds》ETF相關書籍。 陳品橋   現任   基金經理─專業協理   學歷   University of Illinois MBA     經歷與著作   曾任華潤元大基金投資管理部投資

總監、元大寶來投信基金經理人,管理元大寶來中型100ETF、元大寶來標智滬深300ETF、元大寶來上證50ETF、元大寶來大中華價值指數基金等基金,並擔任香港─元大臺灣卓越50ETF(香港)與泰國─W.I.S.E. KTAM CSI 300 China Tracker 投資顧問,以及大陸─華潤元大A50指數基金與華潤元大中創100ETF投資總監。著有《全球指數型商品》、《不動產投資信託》、《創世紀產品:槓桿反向ETF》等書   陳重銓   現任   基金經理─專業經理   學歷   義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   經歷       投資研究經驗年資共計8年,曾任中國華潤元大基金公司投資理部

基金經理,熟悉中國A股量化模型設計、最適化投資組合建構等,擅長ETF與指數型基金之投資管理及風險控管。   盧永祥                  現任   基金經理─專員   學歷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   經歷   元大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基金經理   寶來投信產品研發處研究員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處研究員 序 讓臺灣ETF的發展,在全球有一席之地/元大投信董事長  林武田      投資A此市場的理想標的──滬深300指數/中證指數公司總經理 馬志剛      ETF是找回投資人熱情的路/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 林火燈 前言 指數化投資,最簡單的理財

工具 第一章 機會與挑戰 第二章 參與中國股市 第三章 陸股ETF的類型與選擇 第四章  全球市場是判斷指數投資價值的公正尺 第五章  理解寶滬深,最要掌握的2關鍵 第六章 元大寶來標智滬深300ETF 第七章  建立正確觀念 第八章  最常見的8大問題與迷思 第九章 結語 附錄 序    讓臺灣ETF的發展,在全球有一席之地 元大投信董事長 林武田      早在90年代,中國政府為了吸引外資投資中國市場,但同時又希望避免外資大量進入股市而影響市場機制以及匯率波動,特別設立B股市場,並以外幣進行交易與交割制度,以供外資進行股票的買賣。但是由於A股與B股之間禁止轉換,B股實際的投資價值一直

為人所質疑,其市場的流動性不但遠遜於A股市場,連香港國企股或者在海外市場掛牌的存託憑證(DR)都有所不及。外資所希望的,是能夠直接參與A股市場,分享中國總體經濟的真正價值,因此,所謂QFII資格乃至於後來的RQFII資格以及額度的申請就成為外資爭取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門徑。      2009年8月,元大投信在國內發行首檔以中國A股為最終投資報酬的產品──元大標智滬深300ETF,提供國內投資人一個可以參與到A股表現的產品。至今超過6年的時間,經歷了中國股市持續探底的過程,也受到市場輿論的壓力以及同類型產品持續推出分食了市場,但本基金無論在規模或者市場成交量上,仍具有領先的地位,除了產品的先進優

勢外,對於「滬深300指數」代表中國,也是高度的認同。這也顯示出元大投信在發展ETF的用心與決心,不但引入國際知名且具有代表性之指數至臺灣證券交易所,也為代表性指數出書,讓投資人更能夠了解指數在該市場乃至於在國際上的定位與價值。      2000年以來,全球ETF市場的規模幾乎不受景氣循環的影響,除2008年之外皆呈現正向增長,且即使是在2008年ETF的規模負增長幅度遠小於因金融海嘯導致全球股市大跌的幅度。元大投信團隊致力於臺灣ETF市場發展,從2003年臺灣第一檔ETF掛牌以來,歷經了第一代國內成分股ETF、第二代海外成分股ETF、第三代槓桿/反向ETF、第四代商品期貨ETF、至今已經朝

向第五代債券型ETF產品發展。不可否認,期間也會經歷到大環境以及產品決策錯誤等因素而有所挫折,但元大投信一直秉持兩個信念而努力;對內的信念,為了提供國內投資人更便利的資產配置管道,透過臺灣證券交易所即可以投資全球不同類型的產品;對外的信念,希望臺灣能夠與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等周遭市場相較,在ETF發展上能夠平起平坐,也能夠跟上全球的ETF市場發展的腳步,讓臺灣ETF的發展,在全球有一席之地。    推薦序    ETF是找回投資人熱情的路 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 林火燈      臺灣證券市場曾經歷70年代全民皆股民之熱絡,到現在物換星移,市場投資人、從業人員也都已是完全不同的面貌。而過去3

年臺股交易,因受稅制影響,已明顯沒有過去活絡,因此如何找回投資人的熱情,正是全體市場參與者必須努力的方向。臺灣ETF市場自2003年發展以來,發行產品檔數及資產規模穩步增長,產品線趨於完整,在交易市場也相當活絡,2015年成交量值更是大幅增長,每天平均成交值達67億元,占整體市場成交值達7%。從市場參與者結構來看,不僅愈來愈多投信公司加入ETF發行人行列,且散戶和機構投資者成交金額比重幾乎各占一半,市場呈現健康均衡的狀態。同時我們發現ETF是投資海外市場最便利的金融商品,在2009年首批以香港、中國大陸為投資標的ETF在臺灣交易所掛牌後,隨著香港、中國大陸成為投資市場焦點,國內ETF吸引更多投

資人的目光,市場交易變得更加活躍。      另一個經驗是,2014年10月31日首檔槓桿型及反向型ETF問世後,ETF成交值更出現了飛躍式的增長,參與者分布很廣,且不乏有增益需求的策略投資者以及避險需求的機構法人。所以,臺灣證券交易所將朝ETF產品創新努力,導入新技術或搭配相關配套措施,讓投資人在市場上都可找到符合其需求的商品。深信積極發展ETF市場是找回投資人熱情的一條關鍵途徑。      目前,臺灣上市36檔ETF,資產規模約53億美元,與其他鄰近市場相較,成長空間仍大。不過掛牌的ETF產品已經涵蓋了國內成分證券、國外成分證券、槓桿型與反向型以及期貨ETF等多項類型,相較於鄰近市場毫不遜

色。期待2016年,能夠有更多不同市場、不同類型的ETF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滿足投資人交易商品多元化,國際化的需求。      元大投信包含它的前身,是臺灣ETF市場的領航者,沒有元大投信,就沒有臺灣ETF市場,多年來,由於元大投信的努力不懈,使得臺灣市場非常精彩,一段時間就有新的產品問世,這當中,沒有元大投信的付出,就沒有實現的可能。本書是臺灣第一本針對滬深300指數所撰寫的專書,是元大投信經營成果的結晶,內容涵括滬深300指數介紹,如何投資及應用滬深300指數,深入介紹滬深300槓桿型及反向型ETF之運用並分析國外相關產品,詳盡說明了產品的特色、投資策略與相關風險揭露,是投資人投資此類產

品必備的工具書。在ETF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針對國內投資人提供ETF的教育,讓投資者了解ETF的內涵以及運用至為重要。本書的發行,可讓讀者更加了解指數在該市場所代表的意義,深化投資人對於ETF產品的認識,故樂為之序。    前言    指數化投資   最簡單的理財工具      理財與不理財的差別,類似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像是每天省下一杯咖啡的錢,累積一陣子之後,經由投資理財將小錢變成一筆可觀的大錢,達到人生第一桶金。理財除了能夠有效率地完成各階段資金需求(例如:購屋、子女教育基金、退休基金),在心理層面上,有理財習慣的人普遍具有較多的自信與活力。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簡單又好用的理

財工具。只要在指數涵蓋範圍內的國家或區域經濟持續成長,指數就會隨之不斷上漲。      未來經濟發展最被看好的11個國家      因此,本書一開始先提出未來經濟發展最被看好的11個國家。這些國家主要分布於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8個國家採納於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同時享有「金磚四國之父」美譽的歐尼爾(JimO'Neill)最新提出的「高成長8國」,分別為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印尼、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另外3個國家則為越南、菲律賓和泰國,屬於東南亞迅速崛起的經濟體。      我們將11國依照收入水平分成三組,逐一概述說明,並檢視國家生產力與觀察未來經濟發展。文中

分析影響個別國家經濟發展的多項重要變數,例如:對外貿易、外債、通貨膨脹、政府赤字、投資支出,以及人口結構、教育程度、產業創新、政府政策等。      綜觀而論,近幾年不斷求新求變的中國,挾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優勢,成長動能穩居第一。      投資陸股ETF=買進一籃子中國A股      而且上述11國之中,中國也是唯一一個「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就能直接進行指數化投資」的國家。買陸股ETF,相當於買進一籃子中國A股。      陸股ETF以追蹤中國相關指數為主,由臺灣的ETF發行公司,向中國當地指數編製機構取得授權,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陸股ETF類型不同,追蹤指數的方式也不一樣。因此,本書第

二部分將帶領讀者「認識陸股ETF」,由整體輪廓建立初步概念後,接著介紹陸股ETF的類型與特色。      雖然追蹤指數所涵蓋的均為上海或深圳證券市場的龍頭股,但該選擇哪個指數,往往讓投資人傷透腦筋。      如果你只想從眾多指數中選擇一個,那麼橫跨上海、深圳二市場,與《財富》世界500強名單高度聯結的「滬深300指數」,應該是最佳選項。      本書第三部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滬深300指數」是什麼?包含哪些產業?如何投資?同時藉由臺灣證券交易所、ETF發行公司、鉅亨網和指數編製機構等網站,引導大家學習如何查詢資料,蒐集資訊與分析。      投資,不外乎一連串的選擇。選市場、選工具、

選方法。衷心期望本書能協助各位邁向成功投資的第一步。

公司治理評鑑是否提升價值型投資策略之績效

為了解決上證指數investing的問題,作者吳采玲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公司治理評鑑前5%的公司(公司評鑑優)為研究標的,以報酬面(本益比、股利、股東權益)和成長性(營收年增率、營業收入淨額、收盤價)組合而成四種選股腳本,選出四種投資組合,並以這四種分別做存股的報酬及回測績效,實證結果發現,這四種存股年化報酬率,超越元大高股息(0056)。一方面回測西元2016年至西元2020年的績效,此外,本研究發現以公司評鑑優的公司選股後回測績效,除了打敗台灣加權指數與超越台灣50(0050)的績效之外,也超越上市上櫃為回測標的的績效。實證結果顯示,投資公司治理評鑑優的公司,可以賺取股利,也可以賺取資本利得,此研究結果期待可以提供給投資人,納入公司治理評鑑作為投資策

略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