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室內景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三重室內景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大井隆弘,市川紘司,吉本憲生,和田隆介寫的 世界建築師完全圖鑑:從古埃及、希臘羅馬起步,細數67位名建築師簡史 和磯達雄日經建築的 建築遺產的私房導覽:西日本30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三重同安公園】台北橋站特色親子景點彩虹溜滑梯近空軍三重 ...也說明:所有的東西都是彩虹色彩的,這麼亮眼的顏色,小孩看了一定會喜歡。 三重區,同安公園,捷運台北橋站,新北景點. 高鐵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書坊 和遠流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謝淳鈺所指導 曹俊偉的 探討眷村文化符號象徵與室內材質之關聯性 (2021),提出三重室內景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設計元素、設計方法、眷村、符號學、室內建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 梁承澤所指導 羅中涵的 臺中市中區綠川空間再生與網民遊客 地方意象建構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重室內景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銀戀adosi 林百貨分館- 2023 - shee.cfd則補充:竹北室內景點. 韓星吃播. 飛狼線上看. ラーメン花月嵐飯田商店いつまで. 沈從文邊城出版. 三重台北橋站美食. 山下智久身長. 三多膠原蛋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重室內景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建築師完全圖鑑:從古埃及、希臘羅馬起步,細數67位名建築師簡史

為了解決三重室內景點的問題,作者大井隆弘,市川紘司,吉本憲生,和田隆介 這樣論述:

~建築師畢生窮究,打造人類文明的永恆之城~ 從古埃及、希臘羅馬起步,細數67位名建築師簡史。 回溯數百年的藝術思潮變遷,賦予城市未來想像藍圖。   「建築」一詞,可對應英文的「Architecture」與「Building」。   建築可以是一棟玻璃帷幕大廈、一座輝煌的皇家花園、一處遠離人煙的隱士修道院,也可以是僅以梁柱搭建的原始小屋。建築是人們遮風避雨,賴以為生的生活居所,卻又不僅止於此。   ◆◆建築,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   古埃及法老沉眠於帝王谷的金字塔之下、   聖彼得堡的冬宮,記述了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興起與覆滅、   坐落博斯普魯斯海峽之濱,遠眺拜占庭昔日榮光的聖索

菲亞大教堂、   凝聚米開朗基羅、貝尼尼兩代巨匠精魂,象徵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   大約在西元前30年,古羅馬的建築師維楚威斯曾提及建築的三要素是「實用」、「堅固」與「喜悅」。建築一方面必須實用,一方面又必須非實用;既是藝術,也可能超越藝術。   如此的矛盾特性,使得建築不單只是理性規劃的物質建設,同時又能乘載人類的情感記憶。因此羅馬競技場可以是古羅馬人過往的生活遺跡,也可以是一座永恆之城的文明符碼。   本書作者以手繪插圖,為經典建築留下別緻的剪影,帶領讀者跨越時光隔閡,探訪世界上各個古老城市的歷史風貌。   ◆◆聚焦建築,凝視建築師的一生◆◆   建築師以藝術家的審美目光、數

學家的縝密邏輯、工程師的力學專業,窮盡畢生知識,實現前所未有的創意藍圖,豎立起人類文明科技的里程碑。   翻閱本書,你將發現許多建築師簡直是全方位的通才!   ・米開朗基羅精通雕刻、繪畫與建築,同時期人盛讚他為「有如神一般」   ・博羅米尼的設計圖稿歪扭難辨,卻是以嚴謹的幾何學為基礎構成線條   ・建築師身兼科學家——雷恩不僅為倫敦制定建築基準,也是英國首位設計事務所創辦人   此外,你也能從建築師的生平中,挖掘出不足為外人道的軼事,體會輝煌背後的人生甘苦。   ・伊凡雷帝大為滿意新落成的教堂,甚至下令弄瞎建築師雅科夫列夫   ・整個羅馬街頭都是角力舞台——貝尼尼與博羅米尼,兩大巨匠的巔峰

對決   ・勒杜曾貴為宮廷建築師,法國大革命後卻淪為階下囚   ・施工百年仍未竣工的傳奇建築——高第的聖家堂   ◆◆放眼未來,勾勒下一個世紀的願景◆◆   台灣歷經日本統治,留下一系列由頂尖技師打造的官署建築,   諸如英國維多利亞風格的總統府、法國曼薩爾風格的監察院、古典風格的交通部、   折衷建築的新竹煙酒公賣局、現代主義建築的行政院……   這些建築反映向西方取經的時空背景,也一步步將社會推向我們所處的當代。   巡禮世界各地的建築名作,同時也喚醒我們對於鄉土的往昔記憶。   讓我們追溯漫長的歷史,想像下一個世紀的建築。 本書特色   ◎彙集賦予城市新風貌的名建築師   結合

手繪建築插圖與生平簡表,全面剖析67位建築大師的生命軌跡與藝術理念,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名作。   ◎依紀年分篇,綜覽各時期風格樣式   以時間為經緯,從古代延續至21世紀,爬梳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現代主義等各時期的建築特色與背景思潮。   ◎為建築定點,提供壯遊的景點清單   每一個經典建築附有所在的國家與城市,並以建築學者的獨到目光提醒觀賞重點。本書不僅是建築史入門書,也是名建築的巡禮導覽。  

三重室內景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影片內有超棒禮物抽獎❗❗❗
這次來介紹我們在台北的新家啦
有沒有哪一部分是你特別喜歡的呢?
留言告訴我們!
別忘記參加抽獎😏!
大家喜歡我家的室內設計搭配嗎?
有問題大家可以聯絡Peter幫你們設計諮詢唷!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請洽
信箱:[email protected]
-
【抽獎方式】
這次抽獎youtube跟facebook都有不同的抽獎禮物,都可以去參加喔!
youtube抽獎辦法
step1.訂閱彼德蓋瑞並開啟小鈴鐺!
step2.按讚本影片!
step3.留言告訴我們你喜歡哪個部分或想對我們說的話❤️
-
facebook抽獎辦法
step1.按讚彼德蓋瑞專業!
step2.按讚並公開分享本影片!
step3.標記一位朋友留言告訴我們你喜歡哪個部分或想對我們說的話❤️
這樣就完成可以參與抽獎了!!!
※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7/4 23:59止 ※
-
【活動獎品】
➤ 完美主義津澤直立式鏡面展示櫃85cm一個(市價$1980)
-
Facebook還有更厲害的獎項!
趕緊到Facebook了解抽獎方式!!!
Facebook傳送門👉https://supr.link/6dZNW
祝大家能抽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
記得追蹤我們的Youtube.FB.IG哦!!!
彼德蓋瑞Youtube|https://supr.link/9VUDY
彼德蓋瑞Facebook|https://supr.link/6dZNW
彼德蓋瑞Instagram|https://supr.link/rzDw0
-
個人專業
Gary's Facebook|https://pse.is/C64ZD
Gary's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0901_gary/
Peter's Facebook|https://pse.is/DLWXX
Peter's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peter0424/

【快速瀏覽】
0:00|舊家介紹
4:53|油漆
5:23|木地板
6:30|防御工事鞋盒展示櫃
7:58|完美主義展示櫃
15:49|幕後花絮(朋友反應)
19:13|抽獎資訊

【傢俱資訊】
1.油漆(他們也還會很多工程喔~推推)
雄一致作
聯絡電話:0919928843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93巷16號
官方連結:http://www.workbear01.com/
-
2.木地板
城匯地板
聯絡電話:(02)-29866682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富福街32號
Email:[email protected]
-
3.鞋盒展示櫃
防御工事
聯絡電話:0966802958
官網連結:https://bit.ly/2XCk5Bs
-
4.公仔展示櫃
完美主義
聯絡電話:02-22027789
官方連結:https://reurl.cc/Nj2aGx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新泰路9號(台北門市)
   台中市西屯區順平路242號(台中門市)

室內設計真的很重要!
feat. @超強系列SuperAwesome @Soya手癢計劃 @狄達 TiKToK @Peace張和平 @Brian2Taiwan @1G老濕 @Adele 阿黛拉 @Mixingwine-梅得挑音樂 @Ines 宜內斯

#roomtour #台北租屋 #室內設計

探討眷村文化符號象徵與室內材質之關聯性

為了解決三重室內景點的問題,作者曹俊偉 這樣論述:

眷村為台灣特有的文化及成長記憶,承載了許多人的生命經驗,也是台灣發展上珍貴的文化資產,隨著時間慢慢逝去,舊有房舍拆除後、年長者的離世,文化也隨即消失,從過去舊有的歷史文化與現今文化結合及延續台灣既有的材質符號,現今室內設計中我們該如何使用本土文化記憶材質應用在現今室內空間之中,讓屬於台灣傳統的文化象徵重現及延續利用,讓當時時代的記憶再次重生,本研究提出兩個問題:(1)早期眷村空間中舊有材料文化生活樣貌與符號意涵為何?(2)其新與舊的文化材質如何運用於空間設計之中?以上述問題本研究首先利用案例研究方式,了解眷村中較常使用之空間材質與符號關聯性,再以三個不同屬性眷村場域做為分析,進行實地訪查及場

域中材質元素與符號因子分析,找出眷村空間中較常使用之材質與文化意義關聯性,第二個步驟為專家訪談,訪談二位對於眷村文化有著相當貢獻及研究之專家學者,從訪談中得到眷村文化與空間材質之關聯性外,眷村文化保留之必要性第一為眷村材質元素的組合使用,未來使用於現今空間設計中的重要材質元素,並從專家學者訪談中了解多樣的眷村空間材質元素,各元素與各元素之間的關聯性及運用性為何及背後文化之意涵。研究分析後,眷村空間中常出現的基本材質元素歸類為五類,分別為地面、壁面、天花、色彩及其他材質,較常使用的材質元素為色彩中的紅色大門、藍綠色窗框以及紅磚牆面元素,此三類基本材質元素較為代表眷村空間,而材質的組合運用更能表現

眷村空間,眷村空間的重現方式除基本材質運用外,其次為眷村時期的故事性元素及生活性元素,三種元素的了解及使用更能為代表眷村當時的空間象徵性。許多眷村的材質因施工法不同逐漸消失中,部分地區因軍種、屬性的不同,材質運用上也有所不同,未來可透過材質二次編碼細分及歸類,分析出更多樣的材質元素,透過材質的使用及文化意義的了解,可結合社區學校、幼兒園、讀書館……等,從建築設計、室內設計中加入當地的眷村文化結合銀髮族、青年及孩童使用空間,讓該社區居民了解到當初此地的眷村空間及生活故事性,用新的空間、新的環境表現出來,而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故事館、紀念館需要主動的參與空間,而是讓空間真正的有利用價值,也讓未來的青

年、孩童能夠了解到台灣獨一無二的眷村文化。

建築遺產的私房導覽:西日本30選

為了解決三重室內景點的問題,作者磯達雄日經建築 這樣論述:

  一次逛不夠、每次參觀如初見的驚喜景點!   日本建築人必讀《日經建築》雜誌王牌專欄搭檔,精選30處神社、寺院、古城、公共建築、車站、民居、洋館、考古聚落,   遍覽史前、奈良、平安、江戶、明治時期古建築風華,體驗前所未有的精采旅行!     大開眼界!原來建築遺產這麼好玩^^/   兼顧趣味與知性的絕佳旅行導覽   ★簡潔易懂的文字+輕鬆風趣的圖解=樂在其中的旅人指南   ★實景探訪攝影+多角度手繪圖=提供最佳視角與拍攝建議,看熱鬧也看門道   ★貼心條列交通資訊+地圖+入園資訊=更有效率的行前規劃   ★超值收錄:西日本遺產巡禮地圖拉頁、日本建築5000年歷史     西日本建築遺產巡禮

  Part1京都‧滋賀   平等院鳳凰堂/三十三間堂/石山寺多寶塔/銀閣寺/龍安寺石庭/待庵/桂離宮/清水寺/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京都國立博物館   Part2奈良‧大阪‧兵庫   法隆寺/談山神社十三重塔/唐招提寺/東大寺大佛殿/淨土寺淨土堂/姬路城/濱寺公園車站   Part3中國   出雲大社/三佛寺投入堂/嚴島神社/吉備津神社/舊閑谷學校   Part4四國‧九州‧沖繩   吉野之里遺跡/今歸仁城跡/熊本城宇土櫓/中村家住宅/舊金毘羅大芝居/舊哥拉巴住宅/道後溫泉本館/舊松本家住宅 作者簡介 磯 達雄   1963年生於埼玉縣,1988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部建築

系,1988~1999年間任職於《日經建築》雜誌編輯部。2002年合夥成立編輯事務所flick studio,目前擔任桑澤設計研究所及武藏野美術大學外聘講師。   flick studio網址:www.flickstudio.jp/   繪者簡介 宮澤 洋   1967年生於東京,1990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政治系,之後進入日經BP社。就讀文科卻不知為何被派至《日經建築》編輯部,從此與建築結下不解之緣。現為《日經建築》副總編輯,並與磯達雄在《日經建築》上固定連載專欄。     共同著作:   《日本後現代主義建築巡禮》(楓樹林出版)   《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東、西日本篇)》

(日出出版)   《浮動城市:日本當代建築的啟蒙導師 菊竹清訓的代謝建築時代》(商周出版) 譯者簡介 李美惠   輔大英文系、輔大日文所畢,研究平安朝古典文學。曾至橫濱菲利斯大學日本文學研究所交換留學。喜歡旅行,正好以翻譯為業,享受生活於動靜之間。譯作包括《影武者德川家康》《傾奇者前田慶次郎》《德川一族:創造時代的華麗血族》《信玄戰旗》《秀吉之枷》《龍馬行》《百年傳承》(以上皆遠流出版)等。 希望親眼目睹的西日本遺產 《日本遺產巡禮》的閱讀方法 「值得仔細觀賞」的景點都有6-8頁的介紹, 「有機會看看也好」的景點則有2頁的介紹。   Part 1京都、滋賀   1平等

院鳳凰堂 京都府宇治市╱平安時代中期 終極的海邊   2三十三間堂 京都市東山區╱初建於平安時代後期(現存物為鎌倉時代前期所建) 長度和數量令觀者震懾   3石山寺多寶塔 滋賀縣大津市╱鎌倉時代前期 龜腹」並不是為了蒙混過關   4銀閣寺 京都市左京區╱室町時代後期 漆黑的光輝   5龍安寺石庭 京都市右京區╱室町時代後期(諸說不一) 風景原型是海洋   6待庵 京都府大山崎町╱安土桃山時代 即使只是驚鴻一瞥也感覺靈氣逼人   7桂離宮 京都市西京區╱江戶時代前期 雁行式的翻修增建   8清水寺 京都市東山區╱江戶時代前期 「玩遮臉躲貓貓」的興奮   9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 京都市伏見區╱江戶

時代 自動生成式的演算法則之美   10京都國立博物館 京都市東山區╱明治28年 面對面的設計之神與施工之神   Part 2奈良、大阪、兵庫 值得仔細觀賞 有機會看看也好 11法隆寺 奈良縣斑鳩町╱飛鳥時代 塔與柱的象徵意義   12談山神社十三重塔 奈良縣櫻井市╱初建於飛鳥時代(現存物為室町時代重建) 「13」是通往永恆的開端   13唐招提寺 奈良市╱奈良時代後半 列柱的理論   14東大寺大佛殿 奈良市╱初建於奈良時代(現存物為江戶中期所重建) 既大且小的空間   15淨土寺淨土堂 兵庫縣小野市╱鎌倉時代前期 中世的高科技建築   16姬路城 兵庫縣姬路市╱安土桃山時代 很像柯比意風

格的孔穴   17濱寺公園車站 大阪府堺市╱明治40年 配合高架化繼續存在的兒童著色圖圖樣   Part 3 18出雲大社 島根縣出雲市╱初建於7世紀以前(現存本殿為江戶時代中期所建) 通往天上的階梯   19三佛寺投入堂 鳥取縣三朝町╱平安時代後期 懸崖上的ProjectX   20嚴島神社 廣島縣廿日市市╱初建於平安時代後期(現存本殿為室町時代重建) 滿潮時分   21吉備津神社 岡山市╱室町時代中期 增生的屋頂   22舊閑谷學校 岡山縣備前市╱江戶時代中期 從山谷思索世界   Part 4四國、九州、沖繩 23吉野之里遺跡 佐賀縣吉野之里町╱彌生時代前期~後期 從望樓看 感動分

享 值得細細品味的行家建築導覽 歷史旅行愛好者暨《旅飯》網站創辦人 工頭堅     無論是我的私人旅行,或者擔任主題旅行團的領隊,在旅程中,除了自然景觀和飲食體驗之外,遇見最多的便是建築。   自己旅行的時候,或許單純只是覺得路上遇見的建築「美」或者「值得拍攝」。但如果有過帶團經驗就能理解,其實建築有最多的故事可以講述。有些不在文字記載範 圍的史前時期的聚落遺跡,讓我們得以窺見當地人們早期生活的樣貌;戰爭時期留下的城寨,則訴說著幾乎和人類文明一樣悠久的爭戰歷史,足以發人省思。   而我個人最喜歡但學問也最深的,無非是宗教建築,從神殿、教堂、寺廟,在文明開化或者仍不盛行的時代,工匠與職人以

多彩的雕刻或繪畫,將一座座宗教建築化為 一部部的經典,甚或建築本身就象徵了該宗教追求的理想境界。當每次講解著建築形制以及上面「記載」的神話與歷史故事,總是我在領隊生涯中覺得最過癮的一部 份。   我也曾經規劃或帶領過日本平安與幕末時代的歷史主題旅行,以及近現代的建築之旅。在準備解說資料的過程中,常覺得現有的參考書 籍,多半受限於某種主題類型(例如城池、寺廟)或某個時代(戰國時代或近現代),很少有能夠縱橫古今、又不至於太過於生硬或學術性的範本。所以當我看到這 套《建築遺產的私房導覽》,便覺得如獲至寶;因為它不但蒐集了全日本(分為東、西日本兩冊)具有代表性的建築,而且範圍從彌生與繩文時代的遺跡、

到大正年 間興建的東京車站等建築,幾乎每個時代、各種類型,都有其代表作。   而且本書的圖解說明方式,深入淺出地讓讀者進入這些建築與歷史的世界,不僅有知性上的收穫,事實上也饒富閱讀的樂趣。   作者將選出的這60處建築稱為「日本遺產」。就像我常在演講中提到的,人生苦短,世界可看的事物又太多,現在有專家為我們評選出了最值得看的「遺產」,更是值得細細品味、按圖索驥的。我個人非常喜愛,也願意推薦這部書籍。 後記一 值得一看再看的東西 磯 達雄〔建築作家〕     《建築遺產的私房導覽》在取材上是東日本篇和西日本篇合起來,一共實際造訪了60處建築物。所選出的建築物大致上可分為兩組。   第一

組是法隆寺、東大寺、清水寺、日光東照宮等一般遊客常造訪的知名觀光景點的建築物。另一組是淨土寺淨土堂、如庵、桂離宮之類,一般旅行團不太參觀但專業建築師卻給予極高評價的建築物。   關於前者,在前往取材之前,我幾乎都已經看過了。其中甚至還有學校旅行造訪過的建築物。小學是去東照宮,國中和高中是去京都、奈良,到過法隆寺、東大寺和清水寺等。   但要說對於那些建築物的感想,那真是不好也不壞,因為幾乎沒留下什麼印象。   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況且又是小孩子,所以也無法強求,但又只記得曾經去過,所以若不是為了本書的取材需要,說不定根本不會去第二次。   造訪之後覺得如何呢?說起來,每座建築物都非

常有意思。因為能夠根據以往欣賞現代建築的經驗和建築以外的經驗,重新發現建築物的優點和有趣之處。   我並不是說學校旅行沒什麼用。年輕時一定也會有年輕人特有的一些感覺。但因為我已經成人,再重新造訪的話,以往累積的經驗值就會讓我對建築的看法變得更有趣。學得越多知識,鑑賞的樂趣就越多。透過反覆的造訪更能從中確認自己的成長,建築就是這樣的對象。   希望本書讀者也能像這樣體會第2次、第3次造訪建築物的樂趣。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這種鑑賞法的指南。   另一方面,被歸類在後者的建築物,亦即適合建築通的建築,幾乎都是為了蒐集本書資料才第一次去的。   在這幾次的取材之旅中,都能夠以新鮮的驚喜感面對建築

物。不過,一到執筆階段,因為知名建築師或建築史學家留下來的深度評論很多,所以光是要消化這些評論就很累人。   解釋建築的作業本身,就是在累積歷史。   撰寫的時候一再提醒自己雖然是以這些評論為根據,但可別沒完沒了地一再重複相同的事情。   屬於這組的建築物,有些在參觀之前必須事先申請,有些交通很不方便,有些甚至連參觀過程都屬高難度。但只要去了就保證值回票價。這點可以先向您保證。   好,日本遺產之旅出發吧!   後記二 宮澤 洋〔《日經建築》副總編輯〕 提高「體驗值」的方法     參加學校旅行到奈良和京都去的時候,筆者(宮澤)對老師這番話一直耿耿於懷。「站在那個建築物前面仔細觀察,

然後感覺……。」   至少對我而言,這個建議根本就不對。少年宮澤再怎麼觀察歷史遺產,也只感覺得到「古老」而已。   我的搭檔磯達雄也寫了,成年之後再次造訪那些建築物,竟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不管看到哪座建築,都不斷發出讚嘆「啊」「原來如此」「哇」。這是因為自己上了年紀,對事物的感受方式也改變了嗎?筆者並不這麼認為。說得帥氣點是「提高體驗值」的方法改變了。   無 論如何,因為是工作,行前分別查了些資料。透過行前預習,讓腦海裡稍微能夠描繪出形象的情況下前往目的地。當然有一部分跟想像的一樣,但沒想到也有很多超 越想像的部分。這就是讚嘆不已的原因。沒查過任何資料卻發出讚嘆的人要不是審美觀很敏銳,

就是腦海裡本來就已經輸入許多豐富的知識吧。   接著,回到東京後,再度針對自己特別關注的幾點查個水落石出。了解之後自己高興得大喊:「原來是這樣啊!」在此試著列出讓筆者興奮到最高點、令人嘆為觀止的日本遺產。   希望能有更多人因為本書而重新發現欣賞世界遺產的樂趣。     三佛寺投入堂(鳥取縣三朝町)    再沒有任何建築讓人如此痛切了解「體驗」的重要性。光是在望見投入堂之前走的那段山路就要人命了。既然女星也爬過,我還以為應該很輕鬆,沒想到根本大錯 特錯。孑然聳立的投入堂本身設計當然也很出色,但不到最後絕不讓你看到投入堂的動線設計也很了不起。目前「世界遺產」申請登錄中,不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

大人物恐怕爬不上去吧?     桂離宮(京都市西京區)   去之前先讀了井上章一的著作《穿鑿 附會的桂離宮神話》,所以是抱著「應該沒什麼了不起吧」的成見前往的。但見到真正實物的那一瞬間,腦海裡只想到布魯諾‧陶特。「美得教人忍不住要掉淚!」 還有,其最具特徵性的雁行配置竟是親子二代先後耗費50年時間才完成的,想到這點,內心的感動又頓時倍增。     龍安寺石庭(京都市右京區)    即使沒有任何預備知識,也能有所感動吧。但如果想有更多感受,我建議先去看看京都周邊幾件有名的枯山水作品。其他還有很多美麗的枯山水作品,但龍安寺石 庭是以抽象性這點凌駕其他作品之上。這個石庭的特徵與其說是讓人「感受到什

麼」,不如說是「誘發心情,讓人忍不住要思考什麼」。     吉野之里遺跡(佐賀縣吉野之里町)    本來以為遺跡這類東西到處看起來都一樣。但是這處遺跡的復原建築物(P2的照片)即使以現代眼光看來還是很酷!因為實在太美了,甚至讓人想質疑:「這不 是復原物,而是領頭的木工師傅田中文男的原創作品吧。」但那也可視為田中所傳遞的訊息:「打破死腦筋的想法,在古代史的研究領域喚起新的想像吧!」     平等院鳳凰堂(京都府宇治市)    幾乎每個日本人每天都會看到鳳凰堂圖案。沒錯!就是日幣10元上面所刻的那棟橫長型建築。說來慚愧,在這回取材之前,我一直不知道鳳凰堂是底層架空的建 築。以細細的柱子撐起橫長型的

建築,強調「浮在半空中」的感覺,然後更進一步在正面設計一個水池以展示倒影。真沒想到它竟然是這麼輕盈而充滿娛樂性的建 築!或許在某個角度來說,這是全日本最受人誤解的建築。 平等院鳳凰堂 從京都搭乘火車南下,不到30分鐘即可抵達宇治。此處也是《源氏物語》〈宇治十帖〉的舞台,在平安時代是貴族的度假勝地。本章所要介紹的平等院原本也是個名為「宇治院」的別墅。後來,藤原道長的長男藤原賴通才將此地改建為淨土宗的寺院。 走過石板鋪成的參拜道之後有座門,進了這門就是寺院境內。向右沿著蜿蜒的小徑往前走會出現一個池塘,接著,名聞遐邇的鳳凰堂也逐漸映入眼簾。 遠遠看去感覺是一整座建築,但其實平等院鳳凰堂是由四棟建

築物所組成的。正中央的中堂、往左右兩側延伸的翼廊,以及往後方延伸的尾廊。 中堂裡有個須彌壇,其上供奉著阿彌陀如來像。要參觀佛像的話,必須鑽過右側(北側)翼廊的地板下方才能接近。翼廊是底層架空的建築,二樓室內天花板高度只有一公尺,大人想站直都沒辦法。即使有內部空間,在功能上也是無法使用的空間。 關於建築和雕刻間的差異,有一種解釋是從內部是否有容人進入的空間來說明的。但古代的建築卻未必如此。有沒有專為人類設置的空間只是其次。 翼廊之上還設有角樓,所以看起來像是三層樓的建築,但以實用性來說卻可謂零層樓建築。 對稱性美學的追求 在本書法隆寺的篇章(72頁)中提到,五重塔雖然看起來像是棟五層樓建築,但事

實上卻是一層樓的建築。此建築也是如此,外觀上的樓層數與實用上的地板數大不相同。可見古代建築上的樓層觀念與現代是完全不同的。 倘若沒有實用上的意義,那麼究竟為什麼要建這兩側的翼廊呢?想必是為了給人從外面欣賞的吧。換句話說,是一種景觀要素。 繞到水池東側,眼前會出現很眼熟的建築物立面,那也是10圓日幣上面所繪的圖案。翼廊呈左右對稱延伸的姿態讓欣賞者的視野瞬間往橫向擴展出去。讓人想起第一次看到寬銀幕(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寬兩倍以上的銀幕)電影時的感動。 翼廊底下以柱子高高撐起,看起來好似浮在半空中。為了不阻礙視線的穿透,尾廊是從中堂後方筆直延伸出去而藏在中堂背後。此外,目前翼廊雖然也是建在基壇之上,但

據說當初創建的時候,水池是淹至翼廊下方的。如此想必更有漂浮的感覺吧。

臺中市中區綠川空間再生與網民遊客 地方意象建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三重室內景點的問題,作者羅中涵 這樣論述:

近年來,人們藉由打卡取景或網路景點傳播,蔚為風氣,已成為國際間行銷觀光地的重要方式。人們常從電視或網路媒體得知新的景點或發現朝聖的地景,如此自願性地理資訊提供者藉著網路打卡,可以創造新景點或成為景點傳播者。筆者希望藉由本文,紀錄網際網路中的數位文本,瞭解網路世代如何透過電子文本進行地方意象的建構。本文擬觀察台中市中區綠川周邊區域再生發展之脈絡,理解政府與民間團體區域再生政策的規劃與實踐,藉由社群資訊網絡和傳統媒體耙梳綠川地方意象之建構。本文嘗試運用網路探勘(Web Mining)取得的網路資料進行資料分析,得到網路社群熱門程度的地標及周邊地景,以Google Map為主要資料收集平台,利用程

式對電子文本,做關鍵字計算,了解大數據所呈現的網民遊客意象。研究發現:一、從台中市中區綠川再生的歷程,政府與民間團體以歷史作為政策之基礎,強調文化再生及資產保存的重要性。二、傳統媒體分析得知2014及2015年,新聞報導的主題較為分散, 2016年後主要集中在綠川景觀、整治工程及舊城再生的議題上,而2018年報導數達到高峰,以綠川整治與水利相關內容為主。三、網民遊客的地標評價次數,以宮原眼科最多,其次依序為第四信用合作社、東協廣場、日曜天地、台中火車站、綠川水岸景觀步道等。進一步分析文字評論比高於該平均百分比之地標,第一與第二的宮原眼科與第四信用合作社都有很高的熱門程度,使用者感受也屬於正面,

並且同樣在食物、服務品質及建築歷史等部分受到使用者關注,第三的綠川水岸廊道,網民遊客對該地標的轉變有非常正面的回應,尤其在景觀與遊憩方面的意象。關鍵字:網民遊客、意象、自願性地理資訊、Google地圖、電子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