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ed silica refrac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黃升龍所指導 許庭瑋的 光譜式光學同調斷層掃描術對大鼠角膜光學性質之分析 (2018),提出Fused silica refrac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光譜式OCT、Mirau 全域式OCT、角膜、折射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謝曉星所指導 黃肇祺的 具不同陣列微圓柱之微渠道的λDNA水力拉伸特性分析 (2012),提出因為有 DNA分子、水力拉伸、μLIF、螢光顯微鏡、μPIV、電滲流的重點而找出了 Fused silica refract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Fused silica refrac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光譜式光學同調斷層掃描術對大鼠角膜光學性質之分析

為了解決Fused silica refract的問題,作者許庭瑋 這樣論述:

本論文建立了以Mirau 全域式光學同調斷層掃瞄系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架構對應的光譜式OCT 分析(Spectroscopic OCT; S-OCT)程序,並且開發使用該系統產生的光譜資訊來計算樣本光學性質參數的演算法。整套技術建於原本的OCT 系統架構上,不需額外硬體改造,且掃描的生物樣本可以保持其原始完整組織結構,不需做切片等任何侵入式的破壞。 本論文的 Mirau 全域式OCT 系統光源為實驗室自行生長的摻鈰釔鋁石榴石(Ce3+:YAG)晶體光纖的自發輻射(Spontaneous Emission; SE),能產生中心波長560 nm

,頻寬98 nm的光源。系統具備縱向1.07 μm,橫向1.35 μm 的高解析度,於掃描大鼠角膜檢體樣本時,能夠清楚解析角膜各個重要的分層與細胞結構。為了確定OCT 掃描機構的壓電掃描器,於掃描取樣點的位移能保持正確,使用OCT 掃描光學仿體所得的干涉訊號來量測掃描過程的位移曲線,對壓電掃描器非線性特性進行校正,達成控制每單位位移與理想值9.8%之誤差。 針對使用的 Mirau 全域式OCT 系統建立的光譜式OCT 分析程序,產生針對樣本中一段8 μm 厚度的局部區域,產生該位置對應的光譜資訊,並擁有約14 nm 之頻域解析度。以光譜式OCT 分析產生的系統光源光譜,與光譜儀量測結果吻合,

僅受到其光譜解析度限制而使量測頻寬略高於光譜儀之光譜。 針對 Mirau 全域式OCT 系統量測樣本中的一層介質,依據Fresnel 方程式建立該介質前、後界面干涉訊號的兩個強度與兩訊號相位差與波長關係之數值模型,建立透過量測數值與模型擬合的演算法來計算出該樣本介質的折射率、衰減係數隨波長變化,以及該介質層的物理厚度。利用模擬數據進測試,解決光譜式OCT 分析產生的相位具有相位未定的問題。使用已知性質的Fused silica 樣本來做整套技術的驗證。與文獻參考數據比較,整體折射率計算值約僅2%,厚度5.5%的誤差。最後,針對大鼠完整眼球檢體中角膜的部分,進行OCT 掃描以及計算其樣本性質參

數,展現整套技術用於分析生物組織的可能性,量測結果統計上,折射率的標準差為計算平均值之0.8%,衰減係數標準差為2.3 × 10-4,物理厚度標準差比上平均值的百分比為4.8%,呈現量測的可重複性。

具不同陣列微圓柱之微渠道的λDNA水力拉伸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Fused silica refract的問題,作者黃肇祺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為具有微圓柱之微渠道,在電動驅動流下的流場情形,其微圓柱型式為平形式和交錯式兩種,微圓柱大小為直徑20 μm、30 μm和40 μm三種,最後加入λDNA分子觀察拉伸情形。整個實驗以微質點影像測速儀(Micrometer resolution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μPIV)觀測流場速度分布和計算流場應變率,以雷射誘發螢光(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μLIF)檢測因焦耳熱效應產生之流場溫度分布,以螢光顯微鏡(Fluorescence microscope, FM)觀測DNA分子拉伸影像。實驗中微渠道以光微影製程製出,將

經氧化電漿的PDMS渠道上部與底部接合,通入工作流體後,於兩端加入電場驅動,其中工作流體為1×TBE,配置黏度分別為1、20和60 cP之緩衝溶液,電場強度使用5、8、10、15、20和25 kV/m。最後經由實驗得到校正速度、流場流動情形和DNA分子在微圓柱渠道拉伸情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