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臺灣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國際學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健康系所 徐錦興所指導 黃驛雯的 探討12週動機式晤談介入對國小體控班學童於體位控制、運動意圖及運動行為之改善效益 (2020),提出2023年臺灣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國際學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健康體位、動機式晤談、運動自我效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吳政達、郭昭佑所指導 蘇德祥的 NGO自我評鑑個案研究-以中華民國童軍總會應用GSAT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自我評鑑、童子軍、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2023年臺灣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國際學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023年臺灣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國際學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討12週動機式晤談介入對國小體控班學童於體位控制、運動意圖及運動行為之改善效益

為了解決2023年臺灣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國際學術的問題,作者黃驛雯 這樣論述:

摘 要學號:N10864003論文名稱:探討12週動機式晤談介入對國小體控班學童於體位控制、運動意圖及運動行為之改善效益總頁數:89頁學校名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別:休閒運動健康系研究所畢業時間及摘要別:109學年度第2學期 碩士學位論文摘要研究生:黃驛雯 指導教授:徐錦興 博士論文摘要:問題:協助國小學童改善不良之健康體位,有助於其身心健全發展。過往在改善學童健康體位之作法,多以飲食控制或運動介入為主,短期雖有改善,但效果較難維持。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是一種結合以人本治療、關係建立為原則的一種認

知改變模式,具強化其運動意圖之效益,或能讓運動行為更持續。目的:探討12週動機式晤談介入後,對國小體控班學童之體位、運動意圖與運動行為之改善效益。方法:研究者跨校招募20位體位不良之國小二、三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採隨機分派至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學童接受為期三個月、共六次動機式晤談,而對照組學童則僅接受衛教宣導。研究工具為「國小學童運動行為量表」,研究者並統計其參與跳繩課程之出席率、跳繩持續次數,以評估其運動行為改善的程度。統計方法採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ANCOVA),以判別實驗組與對照組之改善程度是否具顯著差異。結論:為期12週之動機式晤談,可激發體位不良之國小學童的運動自我效能、強化

其運動行為,但對實質體位之改善效益仍有限,期本研究結果能協助學校師長在擬定國小健康體位策略時之參考。關鍵詞:健康體位、動機式晤談、運動自我效能。

NGO自我評鑑個案研究-以中華民國童軍總會應用GSAT為例

為了解決2023年臺灣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國際學術的問題,作者蘇德祥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探討本研究個案-中華民國童軍總會運用GSAT評鑑量表進行自我評鑑的歷程及結果。透過文獻分析和自我評鑑與GSAT評鑑結果的比較,探討不同歷史發展階段青少年團體活動的特質,以及認證式自我評鑑的實施對研究個案參加GSAT評鑑的影響。特別是本研究運用GSAT評鑑量表作為研究工具,除可瞭解其功能和限制外,亦可就其導引研究個案組織轉型發展詳加探究。本研究共有5個研究目的,包括:一、建構認證式自我評鑑的發展類別、意涵及應用。二、探討認證式自我評鑑對GSAT評鑑和認證的影響。三、探討認證式自我評鑑達成外部GSAT評鑑程度及影響因素。四、瞭解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實施認證式自我評鑑後的組織發展趨

勢,及對組織治理的影響。五、融合認證式自我評鑑研究與童軍研究,以提升童軍學術研究的水準和範疇。綜合歸納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共有5個主要的結論,包括:一、自我評鑑可分成三種類型,本研究為「認證式自我評鑑」,具有特定的意涵及實用性。二、認證式自我評鑑對研究個案參加GSAT評鑑和取得專業評鑑機構的認證有正面影響。三、認證式自我評鑑和GSAT評鑑在實施過程產生了評鑑盲點,但是其產生的因素分析和解決方式需要進一步研究。四、認證式自我評鑑的實施對研究個案的組織治理和轉型發展具有正面功能。五、本研究融合童軍研究於認證式自我評鑑研究之理論與實務中,達成提升童軍研究範疇的目標。最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目標及結論,

解釋及比較認證式自我評鑑和GSAT評鑑結果的差異及特色,就GSAT評鑑和認證式自我評鑑的實施,以及適應全球不同地區和國家童軍總會的差異,建議WOSM與SGS未來能建立具個別化特色的GSAT自我評鑑制度。並且就臺灣童軍運動發展現況,特別對教育部和各級童軍組織提出建議,期盼能有效整合不同學術研究成果和資源,倡導童軍學術研究和建立童軍自我評鑑制度,以達成整合童軍學術研究和認證式自我評鑑同步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