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翁國彥寫的 學校教評會運作與教師法律救濟:行政法院裁判解析(二版) 和翁國彥的 學校教評會運作與教師法律救濟:行政法院裁判解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元照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藍挹丰、張貴傑所指導 劉嘉蘭的 代理教師生涯轉換之心路歷程 (2021),提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代理教師、生涯轉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陳玉娟所指導 楊喻晴的 實習學生對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相關性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新制教育實習、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實習滿意度、任教承諾、實習學生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學校教評會運作與教師法律救濟:行政法院裁判解析(二版)

為了解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的問題,作者翁國彥 這樣論述: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從法律與行政法院裁判分析的角度,深入探討學校教評會實際運作與教師法律救濟問題的專書。不論是學校行政部門在召開教評會時遇到法令解釋適用上的疑難雜症,或是教師在校內面臨權益受損而準備提起救濟時感到不知所措,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現行法令的規範方式,或行政法院對於相關爭議採取何種態度。   本書詳細分析近十年行政法院針對重要爭議問題所採取的裁判見解,讓涉入法律爭訟事件的學校行政部門與教師本人,可以藉此預測未來爭訟的可能發展,減少不必要的爭執或不慎採取錯誤的救濟途徑。

代理教師生涯轉換之心路歷程

為了解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的問題,作者劉嘉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敘事研究,以立意取樣、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邀請三位曾經擔任過代理教師的受訪者,分享其生涯轉換的生命故事,並以時間為軸,即以生涯轉換前、中、後作為敘說的依據。三位受訪者皆從選修一般大學的教育學程,開始踏上教育之路,中間經歷了代理代課、考教師甄試的點點滴滴,且因著每個人的不同價值觀和人生境遇,各自發生了不同的轉折,導致生涯轉換過程和結果大異其趣。本研究目的為了解代理教師在生涯轉換前選擇教師之因素與相關經驗、生涯轉換中面臨之掙扎煎熬及考量因素、生涯轉換後之因應調適模式及對個人之影響與意義。本研究分析與歸納出下列研究結果:一、選擇教職之信念與相關經驗看法會影響生涯轉換; 二、生涯轉換之掙扎煎

熬會促使代理教師評估新舊工作與自己價值觀之一致性; 、生涯轉換時會考量內外在因素與家庭及重要他人期待; 四、了解並妥善運用自己的潛在資源有助於度過生涯轉換;五、生涯轉換對代理教師之影響與意義為確立自我位置,並從不同的經歷中學習成長、找到意義。

學校教評會運作與教師法律救濟:行政法院裁判解析

為了解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的問題,作者翁國彥 這樣論述: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從法律與行政法院裁判分析的角度,深入探討學校教評會實際運作與教師法律救濟問題的專書。不論是學校行政部門在召開教評會時遇到法令解釋適用上的疑難雜症,或是教師在校內面臨權益受損而準備提起救濟時感到不知所措,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現行法令的規範方式,或行政法院對於相關爭議採取何種態度。      本書詳細分析近十年行政法院針對重要爭議問題所採取的裁判見解,讓涉入法律爭訟事件的學校行政部門與教師本人,可以藉此預測未來爭訟的可能發展,減少不必要的爭執或不慎採取錯誤的救濟途徑。 作者簡介 翁國彥   現 職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   台北律師公會理事

  學 歷   英國Nottingham大學法學碩士   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   政治大學法律系學士   經 歷   台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南人,十餘年來的律師執業重心,除了一般性的行政救濟與行政訴訟案件外,特別處理大量與學校相關的爭訟事件,包括教師解聘或不續聘、申請升等、校園性騷擾、違反學術倫理、私立學校運作爭議及學生權益案件。在教育行政爭訟之外,長期關懷台灣的人權保護發展,親身投入人權運動、代理相關訴訟救濟案件,包括心智障礙者的權益保護,以及在社會矚目的重大犯罪案件中代表被告擔任辯護工作。 推薦序 按著行政法院教育裁判的Google地圖,走入教育

場域的法治國家/黃旭田 自 序 第一章 序論、本書架構與使用說明/1 第二章 學校教評會的處理程序 壹、學校教評會處理程序概論/5 一、法律依據與架構設計/5 二、教評會的任務與處理事項/7 貳、常見的爭議案例/12 一、當事人申請教評會委員迴避/12 二、當事人申請閱覽資料/24 三、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權利/30 四、涉及專業審查的案件辦理與大學教評會審議方式/40 五、教師解聘、不續聘案件的教評會決議、投票方式/52 六、大專院校三級教評會架構中,上級教評會在教師解聘、停聘、不續聘事件中對下級教評會決議的審查方式/62 七、學校將教評會決議通知教師的方式/67 八、學校教評會對教師作成解

聘、不續聘決議之後的法律關係/86 第三章 教師的法律救濟程序 壹、教師法律救濟程序概論/93 一、法律依據:教師法第29條至第33條/93 二、運作流程與架構/94 三、特殊案件類型: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中的「申復」程序/107 四、救濟主體的爭議:代課教師、兼任教師能否比照專任教師提起行政救濟?/108 貳、教師法律救濟「深度」的爭議:公立學校教師針對教評會決議提起行政訴訟的限制/110 一、法制的演變/110 二、重要與常見案例類型/113 三、在大法官釋字第736號解釋公布之後,教師仍然不能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件類型/141 四、學校不能針對不利的再申訴決定或訴願決定繼續救濟、

提起行政訴訟/145 參、教師法律救濟「廣度」的爭議:教師針對教評會解聘、不續聘決議提起行政救濟的「標的」選擇/148 一、公立學校教師的狀況、法制的演變與最高行政法院的定調/149 二、私立學校教師的特殊狀況/157 三、其他特殊爭議問題與案例/171 肆、教師聘任、資格審定、升等、違反學術倫理或撤銷教師資格等案件/178 第四章 當事人在法律救濟程序中應注意的重點 壹、救濟期限的掌握/187 貳、救濟聲明的擬定/195 參、掌握救濟案件的重點──實體爭議、法律關係的分析/199 一、教師解聘或不續聘事件/200 二、大學教師聘任、資格審定、升等審查、違反學術倫理等涉及專業審查的案件/21

7 三、校園性平事件/234 肆、救濟結果與後續處理方式/239 一、解聘、不續聘等涉及教師懲處措施的案件/239 二、涉及教師聘任、資格審定、升等審查或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件/240 三、教師不服學校處理性平事件處理結果的「申復」案件/241 結 語/245 索 引/247 附 錄 一、重要法律與行政命令/251 .教師法/251 .教師法施行細則/259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262 .性別平等教育法/271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281 .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290 .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辦理教師資格審查注意事項/301 .專科以上學校教師違反送審教師資格規

定處理原則/303 .處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適任教師應行注意事項/306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311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準則/314 .行政程序法/322 二、重要司法院解釋與行政函釋/347 .司法院解釋/347 .行政函釋/353 推薦序   按著行政法院教育裁判的Google地圖,走入教育場域的法治國家   行政訴訟法自89年7月1日大幅修正後施行迄今,已逾18年。在此之前,我國行政救濟制度多侷限在書面審理方式的訴願階段,更難見到開庭審理的行政訴訟案件,司法權保障人民權利,並且對行政機關為「法之統制」的功能極其有限。18年來儘管行政法院案件中人民

獲有利判決的比例大約只有一成,因此常被批評功能不彰,但不可諱言,在部分行政領域,行政法院已逐漸發揮指摘行政違法的功能,藉由對「法」的闡釋,使我們更接近「依法行政」的法治國家之林,教育行政應該可以算是這樣的行政領域。   所謂法治國,簡言之,在立法是「主權在民」,在行政是「依法行政」,在司法是行「法之統制」,18年來,教育部的法制業務有明顯的成長,教育領域中法律、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大量出爐,行政機關也逐漸習慣作成行政決定時要尋找「(法的)依據」,但儘管如此,以教育事務的繁冗與瑣碎,仍有許多事項欠缺規範或是既有法規範不完備,此時紛爭的解決,即有賴司法判決。行政訴訟判決的多寡,可以作為個別行政法領

域進步與否的指標,因為如果欠缺行政訴訟案件,表示受處分的百姓不敢或不懂得尋求救濟,只能期待行政機關「天縱聖明」從(絕)不犯錯,大家相信嗎?反之,不斷的藉由司法裁判釐清爭議,讓政府機關與民眾都有法可依循,果能如此,法的可預測性提高、法的安定性也提高、整個社會的法秩序也才會受尊重!   但行政法院的判決愈來愈多,客觀上要加以瞭解會有事實上的困難,就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統計為例,95年至106年間歷年終結教育事務案件分別為93件、138件、110件、69件、62件、67件、66件、62件、62件、59件、59件、53件,12年間合計達900件,一般人實在難以閱讀,即使努力去閱讀,也不見得找得到正確、

完整且最新的資訊。   翁國彥律師的這一本《學校教評會運作與教師法律救濟──行政法院裁判解析》,正像是一本行政法院教育裁判的Google地圖,提供給可能會想閱讀教育裁判的讀者,本書針對老師及學校教評會相關工作者兩類讀者,將相關裁判見解加以分析,一方面讓老師瞭解如何提起行政救濟,包括各種救濟管道的區別與界限及利弊,在選定救濟方式後,如何遵守期限、擬定聲明、把握重點,以獲取可能得到的有利結果。另一方面也讓學校裡特別是參與教評會運作的人員能夠瞭解法院實務上對迴避、申請閱覽資料、申請陳述意見,以及如何表決、製作處分書及通知等等問題的見解,讓教評會的運作有所依循,避免在事後救濟程序中被法院撤銷廢棄。

  這本書實在是教育場域中教育工作者的福音,能夠有這麼多的法院意見彙整在這裡,其實也是這十八年來每一個教育裁判背後的原告律師、被告律師與行政法院法官的心血!作為一個長期關心教育並投身教育行政救濟的律師,也曾是國彥律師長期的同事,在這本「學校教評會運作與教師法律救濟」問世之前,有機會先睹為快,實在佩服國彥律師在工作忙碌之餘還能擠出時間帶領讀者找到自己需要的意見,同時期盼這本《學校教評會運作與教師法律救濟──行政法院裁判解析》的出版除了能夠作為學校同仁辦理教評會業務的指針,並且成為老師尋求行政救濟時的隨身寶典之外,更希望能夠協助更多律師加入教育行政救濟的行列,幫助學校行政作業更合理與合法,也讓老

師明瞭自己的權益與法律處境,最終能使臺灣的教育法治更上軌道。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合夥人 黃旭田 自序   身為執業律師,筆者從事司法實務工作十餘年來,執業重心除了個人興趣的人權救濟與公法爭議之外,當屬學校與教師間的教育行政爭訟事件,其型態甚為多元紛雜,包括教師解聘或不續聘、大學教師升等與違反學術倫理審查、校園性侵害性騷擾等性平案件。而不論是攻防強度最高、需要在法庭內進行言詞交鋒的行政訴訟,或是前階段的校內教評會審議、教師申訴、再申訴及訴願程序,抑或是社會普遍關注的校園性騷擾事件調查與申復程序,筆者近年頻繁接觸與親身參與的結果,都看到召開教評會處理教師法律爭議的學校行政部門這一端,與針對學

校處置結果提起行政救濟的教師當事人這一端,經常對於教評會的運作方式或應循的法律救濟程序,感到極端複雜、難解與困惑。由此可以發現教育行政案件的繁雜與其中的「眉角」,完全不下於一般行政爭訟事件,這也是筆者撰寫本書的最初發想,將近年承辦諸多學校教評會運作、教師法律爭議案件所累積的經驗與心得,配合相關重要行政法院判決見解的彙整,作一個比較全面性的回顧及分析說明,希望讓涉及此類案件的教師與學校行政部門,都能有可以參考瞭解的依據,並減少在爭議程序中必須面對的困擾。   筆者走上教育行政法研究與實務運作的這一條路徑,首先必須感謝恩師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許育典特聘教授的提攜與照顧。猶記得十餘年前的研究所課堂

上,由許老師引領進入憲法、教育法與多元文化保護的議題,其中許多新穎的法律概念建構、與臺灣本土實際案例的結合,都在在令人深感著迷,筆者因此一頭栽進教育行政法的研究領域,最後也選擇以法治教育作為畢業論文的主題。 許老師的開朗個性、對學生的照顧指導,以及投入學術研究的嚴謹與高度熱忱,都是旁人難以企及。筆者至今仍非常懷念研究所階段的校園時光,也希望藉由本書的完成,表達對許老師提攜照顧情誼的感激。   完成研究所學業、退伍之後,筆者的第一份律師工作,就是來到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服務。恍惚之間,轉眼十年過去,筆者在此期間陸續完成人生大事,包括結婚、出國留學及生子,最需要感謝的是主持律師黃旭田律師的指導、引

領與包容。在元貞的十年歲月中,筆者跟隨黃律師承辦諸多教育行政爭訟事件,黃律師不但永遠親自檢視、校正每一份書狀文字,在參加法院庭訊或言詞辯論時,也看得到黃律師總是可以找到最能打動法官想法的切入點。從  黃律師身上,筆者學習到身為「訴訟代理人」必須抱持嚴謹、疏忽不得的基本態度,以保障教師或學校的當事人權益,也看到協助爭訟程序順利進行、積極投入公共事務的在野法曹典範。這本書的完成,可說是筆者在黃律師的引領之下,匯集十餘年來承辦諸多教育行政案件的心得結晶,雖然黃律師在此領域的傑出表現,至今仍是筆者無法企及,但同樣希望藉由本書的完成,感謝黃律師多年的指導與提攜。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長年在國內耕耘教

育行政爭訟案件的處理,因而累積一群對此類案件擁有豐富經驗的年輕律師群們,包括蔡易廷律師、簡凱倫律師、謝佳穎律師、侯宜諮律師等人,都常是筆者面臨難解法律爭議時,可以詳細討論、交換意見、瞭解實務見解之最佳夥伴,也對本書的出版有所貢獻,在此感謝他們。本書的完成,還要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的積極鼓勵,才能順利問世。   最後,本書要獻給太座淑婷與家中的小寶貝晨晞,他們無私的分享喜憂與陪伴,讓我心中總是虧欠與感激夾雜,可謂點滴在心頭。本書最後如期完成出版,尤其要感謝他們的支持、陪伴與建議。 翁國彥

實習學生對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相關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的問題,作者楊喻晴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了解實習學生的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狀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實習學生的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之差異,以及探究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間之相關情形。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108、109學年度參與新制教育實習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回收問卷共計335份,有效問卷共計333份,整體回收率為99.40%。研究工具採研究者自編之「實習學生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問卷」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主要透過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實習學生對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

之現況為中等程度以上,其中以「實習學校辦理教育實習的滿意度」為最高。二、實習學生對任教承諾之現況為中高程度以上,其中以「學生學習的承諾」為最高。三、部分不同背景變項的實習學生在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上有差異。(一)不同「實習學校規模」之實習學生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中以「37班以上」最為滿意。(二)不同「實習學校規模」之實習學生任教承諾差異存在,其中以「37班以上」的任教承諾為最高。四、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整體與各構面及任教承諾整體與各構面之間均有顯著相關。五、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對實習學生任教承諾具顯著預測力,且以「實習學校滿意度」對整體任教承諾的預測力最高。根據本研究之發現,提

出若干具體建議予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師資培育大學、教育實習機構、實習學生及後續研究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