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車 生 技 水產養殖研發中心 kloo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朱元南、劉擎華所指導 李中立的 水力驅動自轉除污器的設計研發 (2018),提出金車 生 技 水產養殖研發中心 kloo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旋轉除污器、水力驅動、循環水系統、育苗。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林龍富所指導 王伯洋的 鹹水魚塭水質循環淨化 (2016),提出因為有 水產養殖、水質淨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車 生 技 水產養殖研發中心 kloo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車 生 技 水產養殖研發中心 kloo,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水力驅動自轉除污器的設計研發

為了解決金車 生 技 水產養殖研發中心 kloo的問題,作者李中立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改良石斑魚育苗池底部之水力驅動自轉除污器,延續本實驗室過去研發之水力驅動之旋轉除污器,其可去除放置箱網時養殖槽底部產生的沉澱污物。目前國內外針對石斑魚苗殘食造成的問題,通常皆以箱網區隔體型來飼養,此做法會降低中央排污的效果,導致污物堆積於養殖槽底部,成為細菌及寄生蟲孳生的溫床,造成疾病的爆發,導致石斑苗大量死亡。本研究之齒輪箱及齒輪皆以3D列印製作,縮小齒輪間距但保留舊有齒輪轉速比之特性,可快速安裝且除污範圍更廣,整體也更加美觀。經試驗得知,除污器中螺旋槳的使用以1片最佳,且擺放位置越接近中心(距離2.1公分)效果越好。滾輪的胎皮則以橡皮取代雙面膠增加摩擦力,避免空轉。伸縮彎頭與缸

底高度增加,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力,並於周圍加裝束帶以清除中央堆積的污物。吸水縫部分則由正下方改為斜下方45°處,並裝上3D列印印製之吸嘴及L型夾刮板,使除污方式由撥掃變成刮除,大幅提升吸除效率,而裝設的刮板長度則以4.5公分最好,第一圈即可吸除近九成左右飼料,且運轉一圈僅需兩分鐘左右,並在流量1.31~1.86 L/sec下,12分鐘內即可100%吸除100克0、3號石斑飼料,但吸除率並非流量越大效率越好,而是以流量1.77 L/sec時最佳,其吸除100g的0號石斑飼料約4分10秒,若吸除3號飼料更只需耗時2分38秒,與前一代旋轉除污器相比,吸除效率提升五倍之多。除污器的安裝可減少殘餌等污物停

留於水中之時間,達到水質穩定,並以機械取代人力,避免人員缺失,奠定半自動工廠化養殖之基礎,而本研究之除污器材料部分僅需花費1735元,較前一代除污器省下7%的成本,且目前已連續運轉5個月,待測試其耐用性與性能調整後,期許未來能朝向商品化發展。

鹹水魚塭水質循環淨化

為了解決金車 生 技 水產養殖研發中心 kloo的問題,作者王伯洋 這樣論述:

本研究於高雄茄萣設置一鹹水魚塭水質淨化試驗場,將中水水質淨化技術推廣應用於魚塭水質改善,利用外加之水質淨化池及池中培養鹹水性水生植物以循環淨化養殖池之水質。試驗魚塭面積約1,942 m2、水深平均1.8 m,用以改善水質之淨化池有效體積55 m3,水質淨化系統以2 hP抽水機驅動,水質淨化池之水力停留時間在2015試程為2.75小時、2016試程為1.37小時,每日耗電量為18 kWh,水質淨化池培養具有淨化能力之水生植物。魚塭水質以多參數水質監測儀器連續監測,監測項目包括溶氧、pH、水溫、導電度及氧化還原電位,並定期採樣檢測水中之氨氮、懸浮固體物及濁度,並在2016試程增加亞硝酸鹽氮檢測。

2015試程主要之水質淨化植物為龍鬚菜,研究結果顯示,水質淨化魚塭之氨氮濃度平均值為0.64 mg/L,比未淨化之對照組氨氮濃度(1.20 mg/L)減少46%,整體節電效果達6.5%,此外,在相同飼養條件下,水質淨化魚塭每尾虱目魚平均重量為573.8克,比對照組每尾虱目魚平均重量(420.0克)增加36.6%。2016試程主要之水質淨化植物為茨藻,研究結果顯示,水質淨化魚塭之氨氮濃度平均值為0.45 mg/L,比未淨化之對照組氨氮濃度(0.57 mg/L)減少21%,整體節電效果同樣為達6.5%。此外,在相同飼養條件下,水質淨化魚塭每尾虱目魚平均重量為840.0克,比對照組每尾虱目魚平均重量

為750克(晚四個月收成),增加了10.7%,養殖池水質淨化成效十分顯著,此一養殖魚塭水質淨化技術可應用於改善養殖池水質,降低養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