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大學開排選課系統108學年度第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經學研究所 蔡根祥所指導 黃淑菁的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2020),提出國立中正大學開排選課系統108學年度第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經學、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王年双所指導 吳佩玲的 運用合作學習提升國中國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七年級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RGSP表、行動研究、合作學習、動機引導教學、文本探究教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立中正大學開排選課系統108學年度第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立中正大學開排選課系統108學年度第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國立中正大學開排選課系統108學年度第2的問題,作者黃淑菁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經學為主)學習動機、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策略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成效之現況、相關情形,並且分析不同人口變項高中生在學習動機、策略及成效的差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學習成效正式問卷」作為資料蒐集之工具。研究對象為三所高雄市區普通高級中學之109學年度上學期高中生,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再以便利抽樣方式,製作google問卷,邀請高中生填寫問卷。總收回問卷數為479份,有效問卷數為474份。將調查所獲資料,應用統計軟體SPSS 22.0 for Windows,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歸納本研究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一、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動機屬中等程度,以「學習的控制信念」程度最高、「外在目的」程度最低。二、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策略屬中等程度,以「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程度最高、「自我計畫與努力實踐」程度最低。三、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成效屬中等程度,以「認知學習方面」程度最高、「情意學習方面」程度最低。四、女性、一年級、有閱讀教材經驗、自認個人國文成就表現優良之高中生,在整體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動機上普遍程度較高。五、女性、一年級、有閱讀教材經驗、自認個人國文成就表現優良之高中生,在整體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

策略上普遍程度較高。六、女性、有閱讀教材經驗、自認個人國文成就表現優良之高中生,在整體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成效上普遍程度較高。七、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成效間彼此呈現正相關。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具體建議,供國文教師及後續相關研究參考。

運用合作學習提升國中國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七年級為例

為了解決國立中正大學開排選課系統108學年度第2的問題,作者吳佩玲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利用 RGSP 表( Rasch Model Grey Student Problem Chart)分析合作學習法對國語文教學成效的行動研究,不僅藉由合作學習策略,透過同儕互搭鷹架學習活動,達到國語文讀寫教育在認知、情意、技能上的有效教學,而且應用在教學活動與新單元的教學上,再根據學生的測驗結果加以分析並整理,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效是否獲得提升,達成有效學習的目標。本研究以台中市某國中七年級二個班級共 47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為接受合作學習分組的甲班 22 位學生,對照組為傳統講述式教學的乙班 25 位學生。以第一課至語文常識為教學內容的合作學習實驗裡,經過前測後,針對二個班

級分別進行動機引導教學、文本探究教學、課後練習的教學活動,之後進行後測,將測驗之結果作整體分析比較,與利用 RGSP 表分析學生前後測差異情形,檢驗不同教學方式的效益。由本研究結果發現以下幾點成效:一、 將動機引導以影片形式進行,並透過分組搶答,可以將學生舊經驗連結至新經驗發生學習遷移,有效的提升學習效果。二、 在文本探究時,合作學習策略可以強化學生對文本提問及發表的意願,增強對文本的理解,學習效果因而獲得提升。三、 在課後練習討論時,以小組互動的形式,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演練,對於讀寫的統整學習達到有效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