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雲端學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醫護教育暨數位學習研究所 李明忠所指導 賴惠娟的 運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護理人員使用互動式電子書行為之研究 (2020),提出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雲端學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護理教育、臨床護理人員、互動式電子書、使用行為、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研究所 方俊凱、李佩怡所指導 葉秀美的 血液透析室護理師面對病人死亡的經驗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血液透析護理師、病人死亡、悲傷經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雲端學習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雲端學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護理人員使用互動式電子書行為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雲端學習的問題,作者賴惠娟 這樣論述:

在資訊科技導入教育的時代趨勢下,具可編輯性之互動式電子書具有方便攜帶、不限時間與空間的特性,面對越來越豐富的資源和設備,使得護理人員在教學媒體應用產生變革,從過去到現在的學習經驗中,不同的教學媒體能否互相銜接配合及如何被使用,人員是否能夠有能力使用新的教學媒體工具,組織是否提供足夠資源做支持,進而願意使用,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本研究旨在以護理人員使用互動式電子書行為之範疇,運用整合科技接受模式預測解釋護理人員使用互動式電子書行為之研究。以橫斷式研究,採客觀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隨機取樣於北部設有互動式電子書學習醫學中心之臨床護理人員為對象,問卷回收308份,所得資料以SPSS 22.0及Smar

t PLS 3.3.2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顯示護理人員對互動式電子書使用行為,「績效期望」、「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具有顯著影響;「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圖」未達顯著水準,「促成條件」對「使用行為」之影響路徑較為薄弱;護理人員的性別在「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圖」路徑與護理人員進階職級在「促成條件」對「使用行為」路徑具有調節之效果。本研究歸納出護理人員普遍認同使用互動式電子書學習具備有用性及便利性,卻未被普遍使用,建議醫療院所應加強推廣及宣傳互動式電子書應用,透過編輯權限授權與種子人員培訓,以提高該學習平台的知名度與使用;單位主管營造使用氛圍並充實醫院資訊設備及技術支援;審查規範與專家審查政

策制定,達到護理人員對互動式電子書教材質量需求,並結合年度護理教育積分與獎勵制度,以提升護理人員之使用行為。

血液透析室護理師面對病人死亡的經驗探討

為了解決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雲端學習的問題,作者葉秀美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洗腎室護理師面對病人死亡的經驗,瞭解他們在面對病人死亡的情緒和存在現象及其悲傷轉化。本研究經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通過,以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四位血液透析室護理師為研究對象,深入訪談進行資料收集,以詮釋現象學為研究取向,採取ATLAS.ti 8.0分析軟體輔助資料分析,分析步驟為資料蒐集、沈浸閱讀、意義單元之拆解與改寫、構成主題、置身結構和普遍結構等,進行文本資料之主要分析。 本研究結果為,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的置身結構經驗為在自身上「思及死亡」,透過存在抉擇而獲得徹悟,因而「願意接受良心」,即聽取它的呼聲,包括「純然在一起的感受」、「掛慮是作為一種照顧責任」、「傾聽良心呼喚

的聲音」。由此置身處境結構歷程觀之,護理人員在初期面對病人死亡的失落、自責,至後期之意義對話、改變認同的歷程,有三大主題,一、「邊界處境、共在關係」―遭逢生命的有限性、不預期性及不能等待,護理人員經歷到「存在上的掛慮」、「同情共感與超越」及「內咎存在」,乃至於尋求內在自我的調適,找尋生命的出口;二、「存有相隨、尋獲益處」―護理人員經歷病人死亡承受個人內在與專業困頓,經由自身反省原有專業學習經驗,而能超越原有的立場,進入與病人互動現場,藉以反思護理專業角色,進而成長和自我超越;三、「知者洞識、意義再建」―護理人員體會到死亡並非只有洗腎病人須面對,而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生命週期和共有的宿命,此外,

腎臟末期的邊界處境其照護已不同於一般的醫療,所需要的是「善終」的照顧。本研究結論為,病人死亡的經驗促使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在護病關係中以「共在處境」回應,且在「自我開顯」傾聽良心呼喚的聲音,以生命陪伴病友共行朝向臨終處境。而護理人員面對病人死亡的悲傷經驗是讓情緒的流動、適應與接受失去,以及意義再創造的意涵。